更新於 2024/05/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VII 欺凌

是誰把你弄成這個樣子?

欺凌是一件悲慘的事。而這件事牽連了三種角色:欺凌者,被欺凌者,及旁觀者。我們先説被欺凌者。


被欺凌的,便是顯得最悲慘的那位。確實,他無辜的受了別人的殘酷語言和痛恨鞭打,只會爲自己永恆留下一道悲痛的傷痕。傷口能夠治愈,卻依舊在心裏不離開。我們為他憐憫,爲他而產生同情。可是最終,只有他明白過去的經歷是如此的慘痛,仿佛是千萬針頭穿破了心靈,每一次把它拔走也會那麽刺痛。每一次回想,心也不禁酸痛。慢慢,他們不再有從前的自信,認爲越突出就是越不好的事。好了,他們只好慢慢沉入人群,沉到最最最暗之處。


欺凌者是壞人,可是他也有悲慘的遭遇。就像故事同樣,他不是與生俱來帶著惡意,而是不知受到了什麽悲慘的經歷才選擇做壞人,因爲也許這樣才能保護自己。欺凌別人是爲了貶低別人,貶低一些他害怕能超越自己的人。所以欺凌者事實上是個很容易嫉妒的人。而這些性格可以是由於家長的過高要求,缺乏自信,經常憂慮/質疑自己,或過於悲觀。或者,這些性格更可以是由於失去了自尊,由於被欺凌而失去了自尊。看得見嗎?受欺凌者最終能成爲欺凌者,而欺凌者就是受欺凌者。看得見這欺凌的行爲是如何能延續不已?


沒錯,欺凌是一個循環。一個停不下來的循環,除非- 除非其他人能夠停止這循環的滾動。所謂的其他人就當然是剩下的旁觀者了。


當你距離一件事越遠,你對它的共鳴便越少,你對它的影響也越弱。所以地球對面那些在網站發表停止欺凌的那些好人根本無法完整的停止欺凌的循環,因爲即使在網上人們那麽近,實際上還是距離那麽遠。


旁觀者能親眼親耳感受這欺凌的行爲,可是所謂旁觀者就是只在遠處看,心裏同情的那些人。即使認識欺凌者和受欺凌者,仍然不願伸出援手。爲何他們能夠身處事件中仍然無動於衷,不去為受欺凌者反抗,或為欺凌者解脫内心的掙扎? 旁觀者的存在,是欺凌的首要原因。沒錯,我們就在旁邊看戲,去同情弱者,憎惡強(其實也是弱)者,在一塊看不見的玻璃隔墻之外看吧。


悲慘的世界,少不了各種令人傷痛的事情,卻更是少不了一種無意,無情,無心的旁觀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