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1|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樂多回家一週記

raw-image

出月中一週了,我可以花很多時間寫月中之必要,包含新生兒時期一天要大便十幾次所以要洗屁屁換尿布十幾次、不能睡過夜的孩子是如何中斷你的睡眠、還有當你雙手抱著孩子用餐都困難更何況是健康自煮⋯⋯不過那篇還在產出中,這篇先來簡單紀錄樂多回家後的這個禮拜。

各式育兒法寶

過去家裡的空間是兩個人的,甚至可以說不太會互相干擾,已經找到一個秩序,除了自己的衣櫃自己管,冬天的棉被可以放在客房、桌面可以先暫時充當髒衣衣架、東西不馬上收沒有關係,一切都散發出自由的氣息XD

但在樂多回到家之前購置的育兒法寶以及他的日用品,分走的不只是1/3的空間,還有重新來過的生活習慣。

為了在各個空間都能方便換尿布購入尿布台,也在尿布台上換衣服、讓他小睡片刻;在車上使用新生兒提籃當汽座、外出需要用的推車得先放在玄關,還有現在提倡同房不同床,嬰兒床甚至改變了我們兩人睡覺的位置。

原先有質感的門把開始貼上防撞角,以免我們抱著小孩不小心刮到;規劃的電器位置不夠,為了要放溫奶器跟消毒鍋只好把氣炸鍋送走。

最有趣的是,過去家裡完全沒有放時鐘,因為覺得拿起手機就能看時間,現在沒有手去拿手機,也常常因為抱起小孩處理需求,一轉頭就忘了手機在哪裡,每天在找手機卻又始終電量充足,第二天我們就突然對視:「是不是該買個時鐘來掛了?」

垃圾桶也是,兩個臨近空間只會有一個垃圾桶,所以家中只有兩衛浴和客廳有準備,現在則是常常需要丟尿布、丟擦口水的紙巾、丟自己溢奶的衛生紙,「走到另一個空間丟垃圾」真是太奢侈的事情,需要的垃圾桶容量變大,不再是以前小巧精緻搭配家中空間設計——因為你一天要丟十幾片尿布。




哭聲代表的意義

一開始聽不懂嬰兒哭聲的時候真的好慌亂,回到家的第一天家裡幾乎都是他的聲音,哭到彷彿沒有明天,但我們又沒有辦法即時完成他的需求,和在月中只要推來玩、推來親餵的小哭小鬧是完全不一樣的情形。

這時候如果有人跟我說拜拜或者是吃什麼可以讓這情況變好,我可能真的會相信XD 也像很多困擾的父母一樣上網搜尋:「嬰兒哭怎麼辦」這應該名列所有家長的Google搜尋第一名吧?

不知道為什麼還沒有人發明哭聲翻譯器,不過樂多的哭聲大致上是這樣的——

嚶嚶嚶嚶嚶嚶:要人陪、睡覺睡不回去(對,睡覺是需要幫忙&練習的,詳情請見ptt媽寶版神人inonat 無私分享的部落格)

喔哇嗚哇嗚哇搭配腳頂肚子:可能是尿布濕不舒服或胃脹氣、腸絞痛

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哭到天崩地裂無法安撫的,就是餓;還有可以透過頭左右擺動的尋乳反射、舌頭滾動來判斷,另外對樂多來說,願意吃奶嘴就不是餓。

還有一種哼哼聲,是他在想辦法喬自己的姿勢或者是用力,比如說準備大便。

我們除了是聲音、表情觀察員,時刻注意他的反應讓他不需要大爆哭就能滿足需求,慢慢他就會更穩定,也能聽懂和回應我們是不是真的是這樣。

是要換尿布了嗎?如果不是就繼續哭,是就安靜下來;是想要吃東西嗎?如果不是就繼續哭,是就稍稍安靜下來。說稍稍是因為他沒吃飽通常是什麼都聽不進去。




作息和陪伴

樂多是個超準時的時鐘,無論其他時間作息有多亂,五點都一定會起床,目前觀察起來感覺半夜比較能夠睡長覺,至少讓我們有兩三小時的完整睡眠,白天就比較容易想玩或驚醒。

無論睡覺或是喝奶、洗澡、大便,記錄之後都會發現一點點規律,就要配合他的規律作息和我們本來的習慣去調整,目標當然是磨合到三個人都能夠順利滿足自己的需求,但因為他目前比較不講道理,是個還只能能哭哭的小嬰兒,所以多半是我們配合他。

觀察作息還有一個原因是跟小孩相處只能用排除法,尿布濕了、想喝奶了、想被安撫、肚子不舒服、被外界嚇到、心情突然不好、嗝打不出來⋯⋯到底是哪一個理由,只能慢慢嘗試排除,有時候又擔心打嗝太多、體溫太高、喝太多或太少,因此只能把這些都記錄下來,再找不到原因的時候回頭翻看他之前的規律,推測到底發生什麼事。

在這些觀察中覺得我已經脫離了現代人類秩序,滿腦子只有幾點喝奶、大便顏色、哭聲意義。




在混亂與狼狽中彼此照顧的心意

第一個禮拜當然是非常混亂的,兩人之間也有很多口角,但根本來不及細細溝通、表達感受、說明觀點,小孩就已經開始下一波攻擊。

非常非常感謝我們有偉大的兩組應援家長,來幫忙一個白天,並且告訴我們:「你們就在外面吃飯吧!」

這是生產以來久違的兩人一起在外面好好用餐、細細咀嚼,一起討論過去幾天彼此不舒服的地方、還有對另一半的期待,可以好好對話,為什麼會那樣說、當時的需求是什麼、是如何受傷了,好好和解、和好道歉。

「我想要獨立完成不要吵你。」是原本的預設值,我們都想讓對方休息、有Me time,但都還不夠上手,所以反而等另一個人出現時樂多已經哭瘋了。

「真的有狀況的話我們都要會求救,另一方才知道你需要幫忙、現在要怎麼幫忙、事情進行(排除)到哪裡。」則是現在的共識。

你在買時鐘的時候還想到我喜歡的造型,我在領包裹時買回你應該會想喝的飲料,這是我們原本建立的默契,沒有消失;

我在早晨輕輕抱樂多離開房間,只為了讓你安穩多睡一點;你在半夜起來瓶餵揹他,也是為了讓我多睡一段,雖然少了「一起」,但「同在」,這是我們現在的模式。

感謝我們在混亂與狼狽中仍然彼此照顧。



孩子是禁止工作小尖兵,有一天我接了三個工作訊息,三次都剛好遇到樂多討奶,今天則是我看樂多睡覺想說開一下電腦,就引爆今日最大哭聲,彷彿在說:看我!不要工作!

但是孩子也是突然就不一樣的小生物。

之前不太會有哭、舒展跟皺眉之外的表情,day41會開始隨著外面的情境微笑、開心;

之前只能因為奶嘴掉了哭著生氣,day43開始會自己頂奶嘴,也會微微手抓乳頭或奶瓶輔助自己喝奶更順利;

原本只能看向聲音來源,突然就能夠用身體去玩聲音玩具,把搖鈴放在身上他會跟著去晃手晃腳讓搖鈴移動;

對視時間變長了、能夠趴撐抬頭更多秒了、有時候臉圓有時候又尖了⋯⋯好多小卻深刻的不同,讓人願意一直看著他、一直陪伴他,深怕錯過這些改變的瞬間。

雖然「工作我就哭」偵測雷達仍然強烈運轉開啟中,不確定我們什麼時候能達到工作與育兒的平衡,不過在又快又慢的生活中,先試著抓住這些可愛又記憶猶新的碎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寫一寫,想一想,盡可能地希望自己仍是一個自由的人。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