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躺到趴到爬到站:時間匆匆的七個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一篇文章居然已經是樂多五個月的紀錄,真的是時間過得太快了。

草稿夾裡還有從混合哺餵到全親餵紀錄、副食品嘗試紀錄、第一次寶寶游泳課、如何讓寶寶逐漸睡過夜的血淚經驗,但想了那麼多一直沒有時間,記憶會隨時間慢慢消逝,感受可能也但去很多,不確定我還會不會撿回來寫,就再看看~如果有特別想知道什麼,可以在下方留言。




送托新秩序

樂多六個多月送托,我們在網路上找到現在的在宅保母,是一個將自己的客廳全部改造成給孩子活動空間的育嬰狂人(?)加上最小的樂多一共帶三個孩子,而且願意滿足我小小的心願,讓我們送托四天,每週五是我專屬的媽媽日,明明週五他也有提供托育服務,卻不收費,真的很感謝。

一開始當然有很多擔心與不適應,無法隨時隨地知道孩子的動向、不確定孩子在保母家都在做些什麼,頭一個禮拜都在想他睡得好嗎?吃得好嗎?能夠和哥哥姊姊們和睦相處嗎?會不會一直哭但保母沒空抱?

結果樂多根本是個喜歡上課的孩子,每天都玩得累累才回家,也都把保母準備的副食品、點心吃光光,雖然偶爾會哼哼討抱,或也有小意外,例如小姊姊平常被教育不要把玩具放嘴巴,看到樂多吃玩具想幫他拿出來所以不小心刮到臉。但基本上跟保母都能雙向溝通彼此的想法與觀察,所以目前還蠻放心的,白天也能更心無旁騖,慢慢找回工作的狀態。

而且最有感的是⋯⋯才送托一週就遇上颱風假、打預防針、國慶假期,那兩週加起來只送托四天,與第一週形成強烈對比,我和先生非常懷念正常送托的第一週,哈哈。




第一顆牙

第一顆牙也在上週悄悄來到,那幾天睡得很差,每天都很沒有安全感,檢查了尿布、確認沒有肚子餓、沒有脹氣、沒有太熱太冷⋯⋯一直不知道他哪裡不舒服。

有一天做口腔清潔的時候覺得下顎尖銳刺刺,才想到可能是長牙,下排右門齒就這樣出現了,在長了一些些高度之後,旁邊另一顆門齒也一起來。

長牙前喜歡東含西含,長牙後似乎對此失去興趣,也可能是被其他的新技能吸引。




瘋狂扶站

raw-image


樂多六個月開始贈送連續長睡眠大禮,跟我們宣示自己長大❤,但時好時壞。

原來學習總是先退兩步才能進步,睡眠是這樣、爬行是這樣,深諳此道的嬰兒會在每一個快崩潰的時刻,例如早上4:20、或者炸一波大💩之後,給你一個比燦爛更燦爛的笑容。

然後跳過爬行與坐,開始瘋狂扶站,一開始是跪著施力,然後是單腳,再來雙腳踮著腳尖,從幾秒到今天已能維持扶站20分鐘,說不下來就不下來,對玩具失去興趣,每個清醒時間都要這樣站上幾回。

據我媽也就是他阿嬤都說法,我也是個很早會站會走的嬰兒,應是在寶寶爬行比賽咻咻咻走出個冠軍,賺回人生第一座大獎盃與薪資(?)看來吾兒是想超越母親的成就。

雖然還沒做好心理準備,但從來就沒有辦法做好完全準備,他有自己的意志和時程。




育兒這七個月,重新挑戰生活的樣貌,以及我們對生命的想像,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失落莫過於對孩子敏銳的同時、其他部分變「鈍」了。

不上班的時候要照顧他、不照顧他的時候要把握時間休息,還要安排工作,工作與生活顧好的同時,時刻關注與思考的都是孩子今天的吃玩睡如何安排,所以那些工作或生活或作為觀者得來的感受和念頭都沒有細細梳理的機會。

《黑白大廚》若放在過去定是從賽制到參賽者心態寫他個三天三夜,現在只能在群組裡讚嘆一番,毫無組織;工作上遇到只想躺平的油條老師,實在很想痛批一頓,但只有翻白眼的時間;講了幾場演講,很需要復盤表現留下紀錄,卻只匆匆列點無能延伸⋯⋯

好像堵住氣孔吹直笛的感覺,現在寫這篇也只是稍稍用力吹直笛,搞清楚自己堵住的是什麼,以及提醒自己繼續好好呼吸、認真感受,總有痕跡會留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養樂多的二三事
6會員
24內容數
關於我兒樂多,但更多是關於我個人成為母親這條路上的種種碎片,怕痛苦育兒的部分沒有用文字捕捉會忘記,也怕快樂的點滴沒有記錄會被忽略,於是有了這樣一個所在。
養樂多的二三事的其他內容
2024/08/17
育兒生活的日常循環,是枯燥的,但要能在日復一日的育兒事務中尋找並享受小確幸,讓生活充滿滋味。
Thumbnail
2024/08/17
育兒生活的日常循環,是枯燥的,但要能在日復一日的育兒事務中尋找並享受小確幸,讓生活充滿滋味。
Thumbnail
2024/08/06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2024/08/06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2024/07/16
承繼上篇寫喝奶相關用品與衣服,接下來要寫的是圍繞著新生兒、幫助家長比較省力的裝備,一樣是希望透過經驗分享讓大家少踩一些雷,但就像大人也會買錯東西一樣,孩子總還是會長大的! 洗澡:維持乾淨的日常護理 1.澡盆 最有名是月亮澡盆,
Thumbnail
2024/07/16
承繼上篇寫喝奶相關用品與衣服,接下來要寫的是圍繞著新生兒、幫助家長比較省力的裝備,一樣是希望透過經驗分享讓大家少踩一些雷,但就像大人也會買錯東西一樣,孩子總還是會長大的! 洗澡:維持乾淨的日常護理 1.澡盆 最有名是月亮澡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出生6個月的寶寶開始爬行,但每個寶寶學會爬行的過程都不盡相同。文章介紹了六個月至十個月的不同爬行階段,並提供爸媽們如何協助寶寶練習爬行的建議。
Thumbnail
出生6個月的寶寶開始爬行,但每個寶寶學會爬行的過程都不盡相同。文章介紹了六個月至十個月的不同爬行階段,並提供爸媽們如何協助寶寶練習爬行的建議。
Thumbnail
[長大] 從爬 到 慢慢學站 開始會走 是我們第一次長大 跌到 受傷 挫折 努力再站起來 是第二次的成長
Thumbnail
[長大] 從爬 到 慢慢學站 開始會走 是我們第一次長大 跌到 受傷 挫折 努力再站起來 是第二次的成長
Thumbnail
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Thumbnail
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Thumbnail
  寶寶六個月就可以揮手表示再見,老師說有一個七個月的寶寶用手語表示很熱,照顧者發現原來是發燒了,所以,讓寶寶學手語,不但能夠讓寶寶練習表達自己,也能夠讓照顧者知道寶寶身心狀況。教寶寶手語時,可以先教一個,等寶寶學會時,再教下一個。   為甚麼寶寶要有俯臥時間,是因為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維持好看頭型
Thumbnail
  寶寶六個月就可以揮手表示再見,老師說有一個七個月的寶寶用手語表示很熱,照顧者發現原來是發燒了,所以,讓寶寶學手語,不但能夠讓寶寶練習表達自己,也能夠讓照顧者知道寶寶身心狀況。教寶寶手語時,可以先教一個,等寶寶學會時,再教下一個。   為甚麼寶寶要有俯臥時間,是因為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維持好看頭型
Thumbnail
記得孩子剛出生那幾年,生活最大改變是時間變得零碎,孩子飯點與飯點之間、醒與睡之間,總要把握時間處理家事,到爭得屬於自己的一時半刻,可能喝口茶便沒有了。如果說,這短短十分鐘已足夠閱讀一部繪本,為心靈稍為充電一下,接下來要介紹的四本書,既是寫給孩子的調調,架構視野卻是放眼這廣闊世界。
Thumbnail
記得孩子剛出生那幾年,生活最大改變是時間變得零碎,孩子飯點與飯點之間、醒與睡之間,總要把握時間處理家事,到爭得屬於自己的一時半刻,可能喝口茶便沒有了。如果說,這短短十分鐘已足夠閱讀一部繪本,為心靈稍為充電一下,接下來要介紹的四本書,既是寫給孩子的調調,架構視野卻是放眼這廣闊世界。
Thumbnail
一、寶寶開始長牙了(6M~)簡介: 當寶寶6個月時,可能會發現寶寶突然變得情緒不穩定,吃不下東西、愛亂咬、又一直流口水…..,新手爸媽別擔心,這可能是長牙惹的禍喔!來~寶媽提供元寶長牙的經驗分享,希望幫助各位快速上手,不恐慌(ง๑ •̀_•́)ง 二、文章目錄: (一) 寶寶開始長牙了(6M~
Thumbnail
一、寶寶開始長牙了(6M~)簡介: 當寶寶6個月時,可能會發現寶寶突然變得情緒不穩定,吃不下東西、愛亂咬、又一直流口水…..,新手爸媽別擔心,這可能是長牙惹的禍喔!來~寶媽提供元寶長牙的經驗分享,希望幫助各位快速上手,不恐慌(ง๑ •̀_•́)ง 二、文章目錄: (一) 寶寶開始長牙了(6M~
Thumbnail
有句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小看大有它的道理在,抓周一方面能觀察小孩子的個性,二方面也是對小孩未來的期許並給予祝福。
Thumbnail
有句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小看大有它的道理在,抓周一方面能觀察小孩子的個性,二方面也是對小孩未來的期許並給予祝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