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9|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為什麼以前人總說夫妻不相送? 送了會發生什麼?

生命的最後,你想要有誰的陪伴?古時候說:人生有三件大事──出生、結婚、死亡,或許這也是多數人希望離開時有伴侶陪在身邊的原因。矛盾的是,傳統的葬儀習俗「夫妻不相送」常被要求嚴格遵循。

圖 / Unsplash

圖 / Unsplash


想送老伴最後一程,為什麼不行……

舊時有種說法,「夫妻不相送」是因為老伴還要處理其他出殯後的事情,所以只能讓兒女和其他親戚送葬。不過,這樣的說法並不符時宜,因為現今處理葬禮事宜的多為殯葬業者,家庭成員們皆得以在告別式上一同陪伴往生者。那麼,為什麼還是有人忌諱「夫妻相送」呢?

為了實現相知相守一輩子的承諾,老一輩的傳統觀念認為:未亡人必須獨守鰥寡,而夫妻相送代表「再次嫁娶」的可能性。然而,不能再婚再嫁,似乎也不符合現代的價值觀。雖然較難考證,但是這個說法確實存在,在此作為我們對禮俗的尊重與參考來源。

「夫妻相送」 亡者靈魂徘徊不去

告別式當天,不難想像生者過度悲傷的場景。尤其是亡者的伴侶,一起相處的幾十年回憶排山倒海而來之時,該如何承受?如果又被規定不能出席告別式相送另一半,似乎不符人情,這又該怎麼對未亡人解釋?有個比較浪漫的說法,逝者若是看見未亡人的情緒崩潰、哭的呼天搶地,更甚者食不下嚥、精神渙散,靈魂就無法放心跟著下葬,因為不能安息,只能在墓地徘徊不去,甚至有「會將生者帶走」的說法。「夫妻不相送」的習俗由此而知,有著保護生者、禮敬亡者的概念。

夫妻若是真的相送,會怎麼樣嗎?

如果真的相送了,或許實質上不會造成有形的嚴重傷害,但如果因為悲痛的情緒而影響了本身的心理、身體健康,甚至家庭生活,那就非任何人樂見了。未亡人好好的生活,帶著另一半的愛與回憶,以另一種形式於人生中相伴,才是最應該做的事。因此「夫妻不相送」置於現代,應是偏向尊重往生者、維護家庭穩定的意義。需要注意的是,在喪禮中請盡量不牴觸家中長輩的意見與家庭傳統的習俗,才能給予逝者與家庭最崇高的愛惜與敬意。

「夫妻不相送」習俗與反思

乍聽殘忍且不人道,「夫妻不相送」確實也違反身而為人會有的本能。雖然現今殯葬從業人員與老一輩民眾仍採行此作法,相信其會有負面的影響,但也許多民眾已不在意,新聞上也可見名人不畏傳統習俗,到告別式現場送別另一半。畢竟是最後一程,將一輩子相互扶持的深刻緣份盡善盡美地完成,亦可說是天經地義。

生離死別是痛苦的,最重要的是:不要過度解釋、不以此習俗為桎梏來過度限制未亡者的人身自由和行為、秉持良善和尊敬的心,生死二者都能有著平安、祥和的狀態,如此才是最理想、最美的道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華人向來忌諱談論生死,但避而不談只會讓無常降下時徒留遺憾。金麟生命每週二四與您分享一則生死故事或民俗軼事。我們希望跳脫禮儀公司的窠臼,讓每位有緣點進來看文的朋友能用另一種視角看待生死大事。諮詢服務專線:0800-555-186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