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修心:我們是唯一能瞭解自己的人|修心七義|勝義菩提心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學習範疇

修心:我們是唯一能瞭解自己的人|修心七義|勝義菩提心

(修心七要:突破自我預設,活化慈悲利他的藏傳煉心要訣)


📖文獻筆記

修心第二要|兩種菩提心的正確修持方法

■ 正行修習菩提心

心安靜下來,才有力量

從傳統的修行次第上來說,一位行者通常先從修持世俗菩提心開始,再進入到勝義菩提心。但是修心七要這個教法很特別,接下來你會看到的是先講要修持勝義菩提心,後面才提到世俗菩提心。

這是有原因的。因為大部分的人,一開始妄念很多,心剛開始靜不下來,雖然說要修慈悲心,但是他的慈悲卻是亂七八糟,心是不定的。所以,如果一開始就先說世俗菩提心,就先說要生起慈心、悲心,觀修眾生的苦等等這些,其實會很散亂,因此,反而應該先從勝義菩提心下手。

勝義菩提心是什麼呢?就是「止」和「觀」的禪修內容。換句話說,透過「止」的禪修,先幫你把心安靜下來,然後再深一層去做「觀」的禪修。具備了止、觀的禪修能力,也就具備了勝義菩提心,這時再回去看世間眾生各種的苦相,所生起的慈悲心才會比較穩定、才會比較長久,比較有力量。因此,我們要先學習的是勝義菩提心。


修持勝義菩提心的正行:觀察外事與內心

現在開始要談修持勝義菩提心的正行。正行又分成兩個:第一個是思惟、觀察外在事物;第二個是觀察內心。即為:外事(外在的事物、外境)和內心兩個部分。

思諸法如夢

勝義菩提心觀修外在事物的部分,就是偈頌所說的:「思諸法如夢」。「諸法」,就是指外在的一切事物,包含了外器世間和有情眾生,所有外在的一切山河大地、一切的事物,還有住在其中的每一個生命、有情眾生。然而,這些外境,我們會以為都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它們的本質卻是空性的。你會認為我實際看到的這個東西,比如房子或山,都在我們前面啊!你要記得,它們都是如夢一般的,就好像在夢裡面所看到的一切,好像是真的,但卻都只是夢中的景象,沒有任何真實性。這就是「思諸法如夢」的意思。

觀心性無生

勝義菩提心的正行第二個觀修,是向內心去觀修。這時候要緣的是內心的空性,內心的無生性,所以說:「觀心性無生」。「心」很特別、會覺得它是有的、它是有力量的、它在作用著、它很清楚的。你現在所能夠覺知到的這一切,都是你的心在運作著。但是,當你去觀察心的時候,卻找不到你的心!心在運作著,但是心在哪裡?心在身體的外面嗎?還是裡面?如果心是你所認為的實有存在的話,那麼,它應該有個形狀吧?好像也沒有!它應該有點顏色吧?也沒有!你不斷去尋找心在哪裡時,會發現找不到心,它也沒有任何的形色。你會瞭解到,原來心也是空性的,是無生的。

對治亦自解

當我們觀察外境是空性的,是相對的緣起性空,接著向內觀察心,也發現它是無生、找不到的,也是空性,沒有真實性的。這時你再觀察:「我」這個觀察著外境、觀察著自己的心的這個「觀察者」,也是空性、也是自解脫的、也是沒有真實存在性的。「對治亦自解」的「對治」,指的就是觀察者,你要去看有沒有一個真的觀察者在觀察著外境、在觀察著自心呢?也是沒有的!所以說對治者本身、觀察者本身,也是空性的,這就是「對治亦自解」

一般的觀修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觀察修」,就是分析、觀察;第二種是「安住修」。上述談的「思諸法如夢」、「觀心性無生」、「對治亦自解」就是觀察修。「思諸法如夢」是觀察外境一切的萬法都是空性,如夢一般。「觀心性無生」是向內緣你的心,這時候焦點在你的心,觀察心的本質也是空性的。「對治亦自解」是觀察外境和內心的觀察者都不真實存在,觀察者本身也是空性的,也是自解脫的。

道體住賴耶

接下來要談「安住修」。安住修的禪修方式是不做分析,不在理智上做分析,而是直接安住、直接觀察、直接觀修你的心性,直接安住在心性的本質上。

安住修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安住在第八識——阿賴耶識當中,也就是偈頌中的「道體住賴耶」。「道體」指的就是自性,把你的心安住在阿賴耶識中,這時候你不再跟著你的前五識,不跟隨第六識的妄念,也不跟隨第七識的「我」的執著,就是安住在一種明的覺知當中、安住在明分當中、心性當中,安住在阿賴耶中,就是「道體住賴耶」,就叫做「安住修」。

總結來說,這裡談到的「道體住賴耶」,是指安住修的兩種修持——止和觀。「止」的安住在阿賴耶,是沒有什麼念頭生起的明。帶著更深刻的了悟空性,知道一切不是真實存在,而安住在阿賴耶中,就是「觀」。兩者的差別就是有沒有對空性的了悟,有空性的了悟就進入安住修的「觀」,沒有空性的了悟就進入安住修的「止」。

「思諸法如夢,觀心性無生,對治亦自解,道體住賴耶」,前三句是觀察修,第四句是安住修,這四個句子就是勝義菩提心的正行觀修。

座間修幻化

這四句是正行的觀修,也稱為「座中」修,就是一座法或是定中的修持,也可以說是在禪修時的修持。相對於座中修的是「座間」修,就是下座之後生活中的修持,也稱為「後得」。生活當中,你要做什麼修持呢?就是「座間修幻化」,就是在食、衣、住、行中,在吃東西、走路等等的時候,要帶著一切如夢如幻的覺知。


修心第三要|把障礙轉為道用的修持方法

■ 惡緣轉為菩提道

其實一切只是夢中景象

迷境觀四身,空護為最上

接下來是勝義菩提心的觀修方式,也就是用勝義菩提心的方法,將惡緣轉為菩提道。就像我們剛剛提到的,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的障礙,許多的惡緣,或者許多的痛苦,「迷境觀四身,空護為最上」這個偈頌所說的,就是透過修持空性,幫助你轉惡緣為菩提道。「迷境」,指的就是世俗的各種顯相,在相對世界中是暫時的、是錯亂的,所以是「迷」,是相對於所謂的「悟」的。但是,當你已經了悟空性,就能夠知道,其實經驗到的一切痛苦、障礙,它也不是真實存在的,它是夢中的景象,是暫時錯亂的顯相而已。這就是以勝義菩提心轉惡緣為菩提道,透過空性的修持而轉化它。世俗的這些迷惑的、錯亂的這些境、顯相,我們要瞭解到它就是所謂的「四身」。「四身」,就是法身、報身、化身和自性身。

四種殊勝的加行方法

四行勝方便

那麼,要如何轉惡緣為菩提道呢?有四個方法,就是偈頌的「四行勝方便」。「方便」就是方法,「勝方便」就是殊勝的方法,「四行勝方便」就是有四個殊勝的加行方法。

第一個方法就是積聚福德資糧。

第二個殊勝加行的方法,就是懺悔罪業。

第三個殊勝加行的方法,就是向冤親債主施多瑪。施多瑪主要的用意就是還債。

與施多瑪類似的觀修方法,還有一種是「施身法」。施身法是布施自己身體的一種觀修法,也是傳統上為了要償還冤親債主的一種修持方法。施身法是觀想布施自己的身體出去,而且是切成一塊一塊的,將你的血和肉,償還給冤親債主,或者給這些所謂的魔障,讓他們吃、讓他們喝。透過這種布施身體的修持,把自己完全布施給他們,償還掉虧欠的債。

第四個殊勝加行的方法,就是向空行和護法供養多瑪。


修心第七要|必須完成的二十一件功課

■ 修心的學處

◎問與答

答:修行事實上最主要說的是修持菩提心。我們也瞭解到菩提心有兩種,一種是世俗菩提心,一種是勝義菩提心。以大白話來講,你在做世俗菩提心的練習的時候,要想著:「我為了增長關愛他人的心,所以要關愛他人,放下自己而多想著別人。」所以,在練習世俗菩提心的時候,你自然會有個「我」,也會有個「他」,這是為了要讓你能比關愛自己更關愛他人,你會不斷熏習、練習你的世俗菩提心,練習去增長利益他人的這念心。

第二種菩提心是勝義菩提心。勝義菩提心主要在處理的,就是根除我們的煩惱和無明,就是偈頌說的:「思諸法如夢,觀心性無生,對治亦自解,道體住賴耶。」這四個句子如果細細品味,你會發現真的是講得好到不行,但也是深奧到不行,真的是最重要、最甚深的口訣。對於勝義菩提心,以後大家有機會再多去深思、去學習的話,會帶給你最大利益的,其實就是這四個句子。

思諸法如夢

「思諸法如夢」是所有觀修裡面最重要的,也就是要瞭解空性。為什麼要瞭解空性?修心是為了對治煩惱,但有的時候,你的煩惱就是會無法控制的生起,原因在哪裡?就是因為你把事情當真了,你把這一切經驗的事件、你經驗的事情,以為它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會引起你的負面情緒、你的煩惱。如果我們從最開始第一步下手,知道根本沒有一個真實存在性,一切如夢如幻的話,你會發現,煩惱的力量就弱一點了,就會覺得沒什麼好執著的,這一切並不真實存在,這樣你的煩惱自然而然就會比較容易平息。「諸法」指的是外在的事情,包括你現在前面看到的、經驗到一些東西,但說實在的,要知道這些不真實存在並不容易,但是你一定要努力去知道這一點,去瞭解到其實這一切如夢如幻。

觀心性無生

第二個能幫助你更深刻瞭解空性的,是向內去觀修,就是「觀心性無生」。就像你剛剛問問題時所說的,這個心好像是有存在的,所謂的有,是你覺知到它,它好像是存在。你會覺得它就是有啊!有心在運作啊!但是,它的存在,並不是以事物實有的這種存在方式而存在。比如說我看到一個眾生很苦,生起了慈心;我希望眾生成就究竟佛果,生起了悲心;好像我有一點菩提心生起了,讓你看起來心好像有在運作,好像是有。但是,你去觀察它的時候,就會發現它是無生的,是空性的。無生就是空性的意思,這就是「觀心性無生」。

對治亦自解

「思諸法如夢」是從外在的事物,去瞭解它的空性:「觀心性無生」是從內心的部分,去瞭解自己的心,本質也是空性的。做了這樣的觀修後,最後會發現剩下來還有一位觀察者、一位覺知者,就是「我」觀察到外在是空性,我的心也是空性,但是,在觀察的那個人、那個覺知者,他本身也是不真實存在的,這就是「對治亦自解」。

道體住賴耶

最後,當外在、內心、觀察者都是空性時,就進入「道體住賴耶」,進入到止和觀的安住修。前面三個都還是在觀察,接著你就要進入到完全放下一切,安住在自心的本性當中,進入到止、觀的禪修。再強調一次,這次《修心七要》所講的,這四句是最重要的,要瞭解心性,就要瞭解這四句的空性修持,它能讓你瞭解空性和心性。

avatar-img
100會員
437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論是對《修心七義論》具體修法的詳盡解釋。
達賴喇嘛說《菩提道次第攝頌》|庚二、別學止觀
第一部 來自交換的「力」|第四章 交換模式D與力|9、佛陀
本論是對《修心七義論》具體修法的詳盡解釋。
達賴喇嘛說《菩提道次第攝頌》|庚二、別學止觀
第一部 來自交換的「力」|第四章 交換模式D與力|9、佛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看自己,要看出不足、缺失,並懂得改進。 看別人,要看出長處、專長,並加以學習。
Thumbnail
讓參與者都能成就私心才是大公無私。
光師傅說心經2 作者 慧光法師/菩薩寺廟 IBS 總住持 2022 維摩舍文教 ❍ ❍ ❍ ❍ ❍❍ ❍ ❍ ❍ ❍❍ ❍ 覺醒是生命的開始 當我們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環境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能消除心中的煩惱。 佛法講到最核心,就是般若。 (般若=智慧) 以情感為基礎建立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一念慚愧、一念反省,高貴的品格、清淨的自性就能昇華起來。
Thumbnail
智者以知,了解一切;仁者以愛,包容一切; 勇者以義;犧牲一切;忠者以誠,奉獻一切。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看自己,要看出不足、缺失,並懂得改進。 看別人,要看出長處、專長,並加以學習。
Thumbnail
讓參與者都能成就私心才是大公無私。
光師傅說心經2 作者 慧光法師/菩薩寺廟 IBS 總住持 2022 維摩舍文教 ❍ ❍ ❍ ❍ ❍❍ ❍ ❍ ❍ ❍❍ ❍ 覺醒是生命的開始 當我們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環境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能消除心中的煩惱。 佛法講到最核心,就是般若。 (般若=智慧) 以情感為基礎建立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一念慚愧、一念反省,高貴的品格、清淨的自性就能昇華起來。
Thumbnail
智者以知,了解一切;仁者以愛,包容一切; 勇者以義;犧牲一切;忠者以誠,奉獻一切。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