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有的都市裏建構一個屬於我們的幸福城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身邊所接觸到的朋友大多是討厭城市生活,並且對於鄉村或充滿綠意的田園景致懷抱浪漫想像的人,許多作家也以城市普遍心靈冷漠,枯寂的生活來調侃:「所謂城市,就是千百萬人聚在一起,卻過著寂寞生活的地方。」「生活在大都市裏的人有很多種痛苦,有時候希望不理人,有時候希望找個人說話,但兩者均極為困難。」

  許多社會學研究者也以五十年前出版的「歷史中的城市」做為教科書,對於工業化後的大都市的看法總是負面居多,認為都市是疾病、貧窮與罪惡的來源,可是今年初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愛德華格雷瑟所寫的「城市的勝利」,以豐富的資料與證據,研究範圍遍及全球並跨越歷史,包括了成熟的歐美都市與新興發展國家裏的城市,總體結論是,不管在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城市相較於鄉村使得我們更富庶、更聰慧、更環保、更健康和更幸福。

  面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不管你喜不喜歡住在城市裏,我們都必須面對一個事實,聯合國宣佈,2008年城市人口超越鄉村人口,並且差距逐年拉大中,當地球上所有城市的面積加起來,佔不到百分之三,但卻聚集了過半數以上的人口,耗用了將近百分之八十的能源,面對全球化競爭,城市扮演的角色逐漸超越了國家時,我們勢必把心力放回城市,畢竟到深山裏建築一座香格里拉是不切實際的,不如想辦法在人間蓋一座大觀園,想像一座理想的城市。

  城市是人類社會中發展出來最複雜的一個組織,而且還在加大中,日本有三千六百萬人生活在東京這個大都會,印度孟買與中國上海也聚集了一千二百萬人,美國有兩億四千三百萬人擁擠地住在占全美面積百分之三的城市裏….都市必須從問題的淵藪變成解決問題的契機,才能增進人類的幸福感。

  「城市的勝利」的作者認為,以前都把都市視為貧窮、犯罪、污染、擁擠、疾病之源,但是據他的研究,以確實數據顯示,現代人在城市其實過得更好,不管是從健康情況,經濟收入或者壽命….等等指標來看,甚至他提醒,城市並不會讓人變窮,而是城市吸引窮人前來,當弱勢族群從鄉村湧入城市,這是城市優點的證明而非缺點。

  作者也認為,城市越大,效率越高,人口密集力量大,而且當意見交流快,心智互動就多,創意也多,換句話說,城市眾多人口容易讓某個聰明人遇到另一個聰明人,從此就容易碰撞出火花,產生新的觀念。

  的確,城市和都會代表了心智和金錢,也是權力與影響力的來源,因此有人說,世界歷史其實就是城市發展的歷史。

  同時,若是以人均碳排放來論,住在高樓林立的都市,的確比住在郊區大房子開車上下班來得節省能源。因此,低碳城市是當前國際大都市致力追求的目標,除了是防止全球暖化,節約能源之外,也能降低環境污染,增進生活品質。低碳城市除了要提倡綠建築,最重要的是整個城市的規劃設計觀念的改變,比如將從車子為主的城市街道還給人,馬路應該除了交通,還可以用來逛街、遊戲、吃飯、喝咖啡,也就是營造出一個可以散步的城市。當然,鼓勵自行車當作通勤的交通工具,用大眾運輸系統取代每個人開著自己的小轎車,這些都是建立低碳城市最基本的條件,但是,最重要的關鍵是不只建築綠起來,整個城市也要綠起來,相信人與自然可以和諧相處,讓城市不只是適合人住的地方,也能夠成為其他小動物的棲息地。

  當然,這些是許多人理想的城市,不過,歷史上不斷有許多政府想規劃一個美好的城市,有成功當然也有更多失敗的案例,畢竟人一廂情願的想像,常常跟不上時代變遷與社會自然而然的有機成長。

  記得我讀小學時,台北市新生南北路的鎦公圳還沒封起來,在小學生眼中,簡直是條大河流,而且岸邊還有垂楊、柳絮隨風飄揚,不過當時已經有都市規劃概念,松山機場附近的井字型民生社區及眾多巷弄間的小公園也都成形。到了國中我坐公車到住中永和的同學家玩,公車高速奔馳,我卻在左右排椅子間被甩來甩去的,往窗外一看,四周都是稻田,但是大馬路卻是彎彎曲曲的,當時有點納悶,卻也沒有多想。直到前幾年,看到已退休的都市規劃專家的回憶文章才恍然大悟,原來當初想像中永和是台北市的衛星城市,希望像美國城市四周的郊區住宅一樣,屬於低密度的住宅區,主要幹道的大馬路蓋得彎彎曲曲是希望像西雅圖、舊金山一樣,在馬路上的每個轉彎就是一座小公園,路邊是一棟棟別墅型的住宅,路彎所以車子可以慢慢開,人們悠閒的在其間散步….

  或許我們不能以後見之明來批評這些浪漫的都市規劃專家,但是我們都知道隨著台北大都會的發展與成長,大量人口往小小的台北盆地集中,原本預想是低密度獨棟別墅宅的中永和,變成超高密度的公寓大廈,那琬延的大馬路變成交通的死結恐怕不是那些專家當初所能預想得到的。

  其實不只是專家,包括我們普通人,都會把自己的審美觀投射在我們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也許我們認為住在不同房子,住在不同地區就會變成不同的人,認為建築裝潢必須呈現出我們獨特或理想中的自我。

  我們選擇居住的空間不只代表我們的審美觀,其實還隱含了我們對於某種生活方式的偏好,也傳遞我們心目中對於美好人生的想像,而且更弔詭的是,一個人或一個社會甚至整個時代所追求的審美觀,往往是這個社會所欠缺的價值,因為我們總是會尋找外在東西來彌補精神或心靈所欠缺的部份。

  這也或許是許多人崇憬鄉野自然的居住環境的緣故吧?因為自然生命已從我們居住空間消失,而且我們周圍擠滿了人,可是卻與這些人毫無關係,所以我們想回到古老那種與左鄰右舍都熟悉的生活。

  或許我們必須如同本雅明一樣的覺悟:「人直接面對自然的時代,可能已永遠過去了。」所以我們也只有在現有的都市裏建構一個屬於我們的幸福城市。

  作家普魯斯特希望居住的地方是:「住在所愛的人附近,有迷人的自然景致,許多書和音樂,離劇院不遠。」詩人波赫士的要求比較簡單:「想像天堂是圖書館形狀。」至於我所想像的幸福都市是一個人與人比較友善,文化多元,生活步調較慢的地方,因此這個城市要留下許多富含人情味的公共空間,比如說街角的小公園、騎樓、人行道與咖啡館,讓人可以隨時駐足、停留。

  當然,這個城市也應該是個文化空間,能夠留下過去的歷史,讓我們的記憶得以延續。

  最重要的,一個能夠讓人覺得美好的城市,一定要是活生生的,充滿生命力的,因此若能在人工的建築中保留一些植物與生物生存的空間,才是符合人性的空間啊!

raw-image

一個能夠讓人覺得美好的城市,一定要是活生生的,充滿生命力的,因此若能在人工的建築中保留一些植物與生物生存的空間,才是符合人性的空間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年來有三位暢銷作家,他們的小說襲捲全世界,早一點的是「哈利波特」,讀者老少通吃,最大功勞是讓小學生也勇於嘗試看六七百頁厚厚密密麻麻的純文字書,建立閱讀的信心,另外一位是「暮光之城」,打動了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堅定嚮往永恆愛情的幻想;另外一位就是我最近才看完作者的最新創作「起源」,丹布朗以「達文西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改善
有一年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期間,有經營企業的朋友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 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
曾經有朋友表示,他已經找到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可以當作埋骨之所,當平常工作壓力很大很疲累的時候,只要想起死後可以埋到那個地方,就又可以振奮起來。這個地方,兼具想像與實際。 這個令人嚮往的世界,不管是精神世界還是實體空間,兩者應該有互為表裡相互影響之處。對於我來說,我喜歡波赫士所說的:「想像天堂是圖書
文學作品與作文不同,不能太重修辭與技巧,以免流於太匠氣或太滑,真誠反而不見了。比如對仗的句子,成語的使用,譬喻……這些技巧,一篇散文裡運用一次很棒,二次勉強還可以,用到三次看起來就很礙眼了,太做作而不自然。
對抗負面情緒首先是要主動把心思轉移到比較開心的事情上,若是能夠提醒自己常常這麼做,就能把通往正向的神經迴路變得比較大條,也就是會愈來愈容易提取。對了,我們無法主動遺忘不愉快的事,因為愈是努力要遺忘,往往就是把我們要忘記的事情再回憶一次,那麼通往那個記憶的神經迴路就會愈大愈容易被提取。
近年來有三位暢銷作家,他們的小說襲捲全世界,早一點的是「哈利波特」,讀者老少通吃,最大功勞是讓小學生也勇於嘗試看六七百頁厚厚密密麻麻的純文字書,建立閱讀的信心,另外一位是「暮光之城」,打動了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堅定嚮往永恆愛情的幻想;另外一位就是我最近才看完作者的最新創作「起源」,丹布朗以「達文西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核心主題是減塑(planet vs plastics)倡議在2040年之前全球塑膠的產量能夠減少百分之六十,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的未來」。 地球日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都有民眾參與,十億人以上會在這一天為環境而行動,希望能藉由日常的節能減碳以及年度的核心主題,改善
有一年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期間,有經營企業的朋友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 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
曾經有朋友表示,他已經找到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可以當作埋骨之所,當平常工作壓力很大很疲累的時候,只要想起死後可以埋到那個地方,就又可以振奮起來。這個地方,兼具想像與實際。 這個令人嚮往的世界,不管是精神世界還是實體空間,兩者應該有互為表裡相互影響之處。對於我來說,我喜歡波赫士所說的:「想像天堂是圖書
文學作品與作文不同,不能太重修辭與技巧,以免流於太匠氣或太滑,真誠反而不見了。比如對仗的句子,成語的使用,譬喻……這些技巧,一篇散文裡運用一次很棒,二次勉強還可以,用到三次看起來就很礙眼了,太做作而不自然。
對抗負面情緒首先是要主動把心思轉移到比較開心的事情上,若是能夠提醒自己常常這麼做,就能把通往正向的神經迴路變得比較大條,也就是會愈來愈容易提取。對了,我們無法主動遺忘不愉快的事,因為愈是努力要遺忘,往往就是把我們要忘記的事情再回憶一次,那麼通往那個記憶的神經迴路就會愈大愈容易被提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覺得它的文字結構可以參考看看 by ChatGPT 在這個繁華的都市中,人們匆忙地穿梭在高樓大廈之間,彷彿永遠都在追逐著時間的腳步。每天早上,人們從忙碌的生活中醒來,面對著一天又一天的無盡工作和壓力,這種無奈感如影隨形,似乎無法擺脫。 高速行駛的汽車在喧囂的城市街道上穿梭而過,車水馬龍的
Thumbnail
「城市」在我們當今社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城市大約只佔地球面積的 3%,然而全世界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裡(台灣為 79.8%)。世界各國慢慢發現,「城市」是許多永續指標落實的關鍵地域,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如何打造讓全齡都能健康生活的友善城市!
Thumbnail
都市有可能被設計嗎?猶記得我當初選擇市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便是懷抱著能夠「拯救」「改變」都市的理想而進去的,但事實上,公務員或說基層公務員要有參與到設計的案子幾乎不可能。我曾好奇的問了科內的同仁們,「是誰或者如何決定了都市的這一區要這麼發展?例如:決定此區規劃為藝文特區,然後將桃園展演中
都市的酒精飄香與渾濁總是讓人著迷 繁榮城市的光輝帶給漂泊不定的人們一處生機 而同時層層堆疊的緊張與壓力像是地雷一般一觸即發 令人措手不及 包裝過度的繁榮景象背地裡是充滿著負面情緒的一張張假面 為了接待社會的形形色色我們都捨棄了「心」 經常會聽說有人為生活打拼 奮力的想爭取金錢而
Thumbnail
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發展,以效率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使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停留空間嚴重遭到侵蝕。隨著70年代歐洲社會運動開始,歐洲各城市首先將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回到人群本體,這些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規劃中的參考,特別地在新興城市的建設上。
Thumbnail
日復一日的生活,澆熄以往的熱情,忙碌而繁雜的工作,讓生活枯燥而乏味, 是什麼時候,我失去了對生活的期待。 午夜十二點的鐘聲響起,街道、巷弄裡的喧囂聲,也隨著夜幕慢慢沉靜下來,然而,市中心聳入天際的大樓,總有幾盞明亮的燈,似乎顯示著都市繁忙的工作,沒有休息的片刻。 「咔—咔咔——咔—咔—
在這個都市裡 我每天怎麼過活 窄窄的世界裡 我默然獨自承受 整日匆忙工作 我的心中能想些什麼 整夜漫踱街頭 我的心中在想些什麼 是怎樣的生活 是我一生中最最奢望的渴求 是怎樣的思索 是我人生中向來無悔的執著 別說現在的我 像是怎樣的一頭野獸 說說以後的我 想活在怎樣的理想國 夜空中的
在這個都市裡 我每天怎麼過活 窄窄的世界裡 我默然獨自承受 整日匆忙工作 我的心中能想些什麼 整夜漫踱街頭 我的心中在想些什麼 是怎樣的生活 是我一生中最最奢望的渴求 是怎樣的思索 是我人生中向來無悔的執著 別說現在的我 像是怎樣的一頭野獸 說說以後的我 想活在怎樣的理想國 夜空中的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進程快得駭人的時代,我們有時在追趕,好像沒有跟上浪潮就會被淘汰。近年走訪不同國家與城市時,發覺科技應用程度某種程度上,展現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各式炫目新穎的視覺展現、建築與活動,科技、創新與城市的文化背景交織,豐富了一個城市的獨特性與吸睛(金)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覺得它的文字結構可以參考看看 by ChatGPT 在這個繁華的都市中,人們匆忙地穿梭在高樓大廈之間,彷彿永遠都在追逐著時間的腳步。每天早上,人們從忙碌的生活中醒來,面對著一天又一天的無盡工作和壓力,這種無奈感如影隨形,似乎無法擺脫。 高速行駛的汽車在喧囂的城市街道上穿梭而過,車水馬龍的
Thumbnail
「城市」在我們當今社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城市大約只佔地球面積的 3%,然而全世界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裡(台灣為 79.8%)。世界各國慢慢發現,「城市」是許多永續指標落實的關鍵地域,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如何打造讓全齡都能健康生活的友善城市!
Thumbnail
都市有可能被設計嗎?猶記得我當初選擇市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便是懷抱著能夠「拯救」「改變」都市的理想而進去的,但事實上,公務員或說基層公務員要有參與到設計的案子幾乎不可能。我曾好奇的問了科內的同仁們,「是誰或者如何決定了都市的這一區要這麼發展?例如:決定此區規劃為藝文特區,然後將桃園展演中
都市的酒精飄香與渾濁總是讓人著迷 繁榮城市的光輝帶給漂泊不定的人們一處生機 而同時層層堆疊的緊張與壓力像是地雷一般一觸即發 令人措手不及 包裝過度的繁榮景象背地裡是充滿著負面情緒的一張張假面 為了接待社會的形形色色我們都捨棄了「心」 經常會聽說有人為生活打拼 奮力的想爭取金錢而
Thumbnail
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發展,以效率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使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停留空間嚴重遭到侵蝕。隨著70年代歐洲社會運動開始,歐洲各城市首先將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回到人群本體,這些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規劃中的參考,特別地在新興城市的建設上。
Thumbnail
日復一日的生活,澆熄以往的熱情,忙碌而繁雜的工作,讓生活枯燥而乏味, 是什麼時候,我失去了對生活的期待。 午夜十二點的鐘聲響起,街道、巷弄裡的喧囂聲,也隨著夜幕慢慢沉靜下來,然而,市中心聳入天際的大樓,總有幾盞明亮的燈,似乎顯示著都市繁忙的工作,沒有休息的片刻。 「咔—咔咔——咔—咔—
在這個都市裡 我每天怎麼過活 窄窄的世界裡 我默然獨自承受 整日匆忙工作 我的心中能想些什麼 整夜漫踱街頭 我的心中在想些什麼 是怎樣的生活 是我一生中最最奢望的渴求 是怎樣的思索 是我人生中向來無悔的執著 別說現在的我 像是怎樣的一頭野獸 說說以後的我 想活在怎樣的理想國 夜空中的
在這個都市裡 我每天怎麼過活 窄窄的世界裡 我默然獨自承受 整日匆忙工作 我的心中能想些什麼 整夜漫踱街頭 我的心中在想些什麼 是怎樣的生活 是我一生中最最奢望的渴求 是怎樣的思索 是我人生中向來無悔的執著 別說現在的我 像是怎樣的一頭野獸 說說以後的我 想活在怎樣的理想國 夜空中的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進程快得駭人的時代,我們有時在追趕,好像沒有跟上浪潮就會被淘汰。近年走訪不同國家與城市時,發覺科技應用程度某種程度上,展現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各式炫目新穎的視覺展現、建築與活動,科技、創新與城市的文化背景交織,豐富了一個城市的獨特性與吸睛(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