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7|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修心|修心日光|修心七義|勝義菩提心

raw-image

📘學習範疇

《修心日光》口譯謄本(第104任甘丹赤巴法座洛桑天津仁波切2017年講授)

《修心日光》法本


📖文獻筆記

《修心日光》法本

第二、修習勝義菩提心(分三:一、於何所教授境,二、修習勝義菩提心宣說之時,三、修習勝義菩提心之正教授。)

第二、修習勝義菩提心宣說之時

云:「得堅固後示密意。」一般於大乘種姓道趨入之理,雖也有起初先穩固空性見而後以方便分趨入者,但於此宗之初,前行思惟所依四法,正行對希求他利和菩提的菩提心含支分等善加修習,於方便分的串習堅固之後,乃示以密意修習勝義菩提心之宗。

修習勝義菩提心時,云:「思惟諸法如夢幻,觀察不生了別性,對治亦於自地解,道之本體住賴耶。」於彼第一偈句乃所取所攝諸法非實有的抉擇之理,第二乃能取所攝諸法非實有的抉擇之理,第三乃了解抉察自身亦非實有之理,此等乃作觀修之法。最末句乃於思擇後而不能獲得之義上,遠離昏沈掉舉的止修之中修定的次第。於後得時的修行之法,云:「未修中如幻化士」於下示之。此諸勝義菩提心的修行次第乃伽喀瓦尊者所說無有遣漏。


〈修習勝義菩提心〉偈頌

得堅固後示密意。
思惟諸法如夢幻,觀察不生了別性,對治亦於自地解,道之本體住賴耶。
未修中如幻化士。


《修心日光》口譯謄本

並不是所有的空性慧都能夠叫作勝義諦菩提心。所謂的勝義諦菩提心,它所指的是大乘行者相續當中主要的心王。能夠成為大乘行者相續中主要心王的,才能夠叫作勝義諦菩提心。在這之前,見道以前,都只是叫作空性勝慧而已。

思惟諸法如夢幻

因此最初藉由聽聞以及思惟來加以抉擇空性正見。這個時候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加以抉擇呢?根本偈頌是「『思惟諸法如夢幻,觀察不生了別性,對治亦於自地解,道之本體住賴耶』於彼第一偈句乃所取所攝諸法非實有的抉擇之理」,這應該是第一個句子,是說明所取、能取諸法非諦實成立的抉擇之理。所謂的所取跟能取指的是什麼呢?所取的是外境,能取的是內心。因此一個把它叫作境,一個把它叫作有境,指的就是心跟外境的意思。抉擇所取跟能取皆是諦實不成立的。所謂的諦實不成立,指的是不切實際、不實際的意思。好像我們夢中所顯現的馬以及大象,並非如顯現一般的實在。同樣的,我們現在顯現出一切萬法的時候,所顯現的是一切萬法是實在的、諦實成立的,但是卻非如顯現一般的諦實成立。所以說是諦實不成立。

觀察不生了別性

第二句是「觀察不生了別性」,這是指能取所攝諸法非實有的抉擇之理。「能取」指的是心,心所攝的一切法皆是諦實不成立的。這意思是,之前抉擇無生,這無生指的是勝義諦上的無生。勝義諦上無生所以才能夠出生。可是這樣的出生本生還是無生的。也就是說當我們抉擇空性的時候,空性道理本身也還是空性的。

對治亦於自地解

第三句是「對治亦於自地解」,這是指解決者自身亦非實有之理。這個指的是,諦實不成立,它成為了對治。雖然是成為對治了,但是這一顆對治之心本身也是空性的,本身亦不是由自己單方面所能夠成立的,也是依靠才能夠成立的。所以無論是所取、能取以及對治這三者都是無自性的。這是前面三句所要表達的意思。

道之本體住賴耶

最後一句是「道之本體住賴耶」,最末句乃於思擇後而不能獲得之義上,遠離昏沉掉舉的止修之中修定的次第。前面的三句,最初是抉擇外境無諦實如夢,第二句觀察無生性,指的是抉擇無生的這顆心本身亦是無生,抉擇的內心是諦實不成立。第三句是抉擇空性,對治的這個空性本身亦無自性。第四句的時候,是說明了無論是所取、能取的一切萬法,皆是無生,並且不可得。這裡的不可得翻作不能獲得,是不可得。於不可得之義上安住著,並且遠離昏沉掉舉而修止觀。為什麼把它叫作「道體住賴耶」呢?這個賴耶並不是指阿賴耶識,這個賴耶指的是基礎的意思,一切萬法的基礎。在藏文翻中文的時候翻作「普及」,普及一切,普攝一切,遍及一切的基礎。原因是因為無論是輪迴也好涅槃也好,無論是境也好有境也好,這一切萬法的基礎都是空性的。這個指的是,無論輪迴涅槃以及境和有境,皆是無自性,皆是諦實不成立作為基礎。並且由這樣一個自性空、諦實空為基礎而展現出來。例如,今天若造下了不善業、苦因,將導致輪迴。若造下了能夠令輪迴還滅之道諦,那麼將由此而獲得解脫。這一切皆是因為本身是無自性的緣故。因為無自性,所以才能夠有所謂的輪迴以及輪迴的還滅。所以說這無自性是道,無論是輪迴之道、涅槃之道的基礎。所以說是「道體住賴耶」。這個道理在剛剛有談到。經典當中所說的,萬法雖然空性,但是卻能夠有著因果的顯現。這因果的顯現是奇妙的並且稀有的,所以說是一切的基礎。那麼在這之上安住成辦止觀雙運。因此第四句是止住修,之前的三句是在講觀察修。

未修中如幻化士

藉由之前定中修持萬法無自性,萬法諦實不成立的道體住賴耶,因此於甚深的空性當中專注安住著。這個是屬於定中。藉由定中後得如幻化。這個指的是藉由定中所修持之理,即使今天出定了,這個時候雖然一切的顯現,顯現為諦實成立,但是亦能夠了知是諦實不成立的,如同虛幻一般。因此在《修心七義》的根本偈頌說「座間如幻士」,或者是「座間如幻化」,這裡翻作「未修中如幻化士」,是「座間如幻化」。這個指的是,藉由定中等持空性之力量,因此即使來到後得了,空性的力量未消散。因此任顯一切,雖然最初顯現如同有自性,但是知道是無自性的,是虛幻的。所以說「座間如幻士」。以上是大格西切喀瓦所說的勝義諦菩提心修持之次第。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空見得解脫,餘修即為此。—《釋量論》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