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純粹的人同行:《與瓦爾澤一起散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用德語寫作的瑞士作家羅伯特·瓦爾澤(Robert Walser,1878—1956)是誰?他寫過什麼作品?

不知道耶,而且我也不準備找來看,因為在《與瓦爾澤一起散步》一書裏,他把自己的作品說得一文不值。

那麼,這個人這本書跟散步又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瓦爾澤跟長期居住在瑞士的德國作家赫曼·赫塞同屬一個年代。赫塞說:

瓦爾澤躲進病院,從此不問世事,是有道理的。他要麼自救於瘋人院,要麼被瑞士的教授和電臺經理活活餓死。這些人雖然有好差事,卻寫不出半句瓦爾澤那樣漂亮的文章。

瘋人院?活活餓死?新的線頭又出現了。

1929年,瓦爾澤躲進精神病院,此後餘生,不問世事。1936年起,他的好朋友編輯卡爾·澤利希開始隔三差五的在週末,去找瓦爾澤散步並且請他吃好的喝好的。

但是,那已經是「手術後」了。「手術前」發生了什麼事呢?

閱讀這本尊重尊敬並且懂得欣賞瓦爾澤的編輯的寫的書,我們才發現,原來瓦爾澤在德國跟瑞士的底層討過生活,他把自己所見所聞轉化成小說散文與詩。

因為真實,所以能吸引人。因為有才氣,所以得到討論。但是,他是個純粹的人,當他發現自己已經沒有想說的事,更沒有想說的動力時,他停筆了。

可江湖還有他的傳說,邀稿跟活動邀約還有,他只能一一拒絕,變成一個大家心目中難搞的「曾經的咖」。所以,他躲進精神病院,而且不想被討論。

我們看到這二十年裏,他永遠對大自然保持好奇,永遠對生活裏的人事物有興趣。

他喜歡散步,喜歡沉思。跟這種純粹的人同行,金句源源不絕。我最愛的是:

文學作品必須像一套漂亮的西裝,讓人心動到想要買下。
如果一個藝術家缺乏愛,他的天賦有什麼用?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用長文深情的去探究,19世紀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一句詩,「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

瓦爾澤的照片,完全有資格當這句話的配圖。

*一年挑戰100本書之28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個在英國讀書,後來在普羅旺斯生活多年,距離梵谷生前最後生活地阿爾勒50英哩路的英國女士,發現她有二事不明.....
專注在「私漫畫」跟成人漫畫(不要想歪,是指主題黑暗)的柘植義春,真會寫遊記呀!
 普林斯頓大學社會系教授馬修·德斯蒙德,所寫的普立茲獎得獎作品《掃地出門: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記錄8個家庭在租房苦海中的掙扎。必須說的是,這本作者博士論文發展而成的書,要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的理論,有。要可讀性,有。要讓人反思,有。
被《華爾 街日報》形容是“當代小說封面中最具辨識度與代表性的設計”的,世界最頂尖的書籍裝幀設計師,彼得·門德爾桑德(Peter Mendelsund),寫了《當我們閱讀時,我們看到了什麼》,從開頭、時間、生動性、部分與整體等方面來談,他心目中的閱讀,可以讓我們看到什麼。
這位資產超過300億美金的AI產業領頭羊英偉達創辦人兼CEO說:「接下來,年輕人應該關注的是---生物學!」
「答案就靜靜的躺在某個地方,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去找到他們。」蒂姆·英戈尔德如是說。這樣的思維,跟歷史學還有文學,甚至是古典學的研究者所心心念念的去發現,去感受,去思考,去讓自己變得豐富,的研究初衷跟研究終極目標,似乎是相通的。
有個在英國讀書,後來在普羅旺斯生活多年,距離梵谷生前最後生活地阿爾勒50英哩路的英國女士,發現她有二事不明.....
專注在「私漫畫」跟成人漫畫(不要想歪,是指主題黑暗)的柘植義春,真會寫遊記呀!
 普林斯頓大學社會系教授馬修·德斯蒙德,所寫的普立茲獎得獎作品《掃地出門: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記錄8個家庭在租房苦海中的掙扎。必須說的是,這本作者博士論文發展而成的書,要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的理論,有。要可讀性,有。要讓人反思,有。
被《華爾 街日報》形容是“當代小說封面中最具辨識度與代表性的設計”的,世界最頂尖的書籍裝幀設計師,彼得·門德爾桑德(Peter Mendelsund),寫了《當我們閱讀時,我們看到了什麼》,從開頭、時間、生動性、部分與整體等方面來談,他心目中的閱讀,可以讓我們看到什麼。
這位資產超過300億美金的AI產業領頭羊英偉達創辦人兼CEO說:「接下來,年輕人應該關注的是---生物學!」
「答案就靜靜的躺在某個地方,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去找到他們。」蒂姆·英戈尔德如是說。這樣的思維,跟歷史學還有文學,甚至是古典學的研究者所心心念念的去發現,去感受,去思考,去讓自己變得豐富,的研究初衷跟研究終極目標,似乎是相通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他寫書的風格就可以看見他和這個世界的互動方式,他從生活中引例的方式,他文章的行文結構,從文本之外的地方都可以看見工巧。 不愧是大數學家,簡潔凝練的習慣被他應用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在自己的生命中觀察到的細枝末節出發,每一個例子應用的巧妙,陳述事實時的客觀和貼切。 「只有天才可以辨識天才」。他
Thumbnail
從德國旅行回到蘇黎世,重新接軌上忙碌的生活;有慢慢步上學業的軌道,個人的專案、課程與團隊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但更重要的是對生活的覺察與反思,還有對於大自然的認識與感受。本週藉由踏上策馬特的健行與生活反思,感受平凡生活的脈動。
Thumbnail
  《永別了,柏林》(Fabian: Going to the Dogs)由導演多明尼克‧葛拉夫(Dominik Graf, 1952-)改編自德國作家艾里希・凱斯特納(Erich Kästner, 1899-1974)於1931年出版的小說《Fabian, The Story of A M
Thumbnail
《別跟山過不去》其實說的是別跟「自己」過不去。山,一直都在,從幾百萬年前持續到現在,而我們,只是過客;人生的過客,把自己放到大尺度、大歷史的脈絡裡頭,便會覺得正在困擾者我們的煩惱;年齡上、體能上、時間上的限制,似乎都沒那麼「急迫」與「必要」。 由勞勃瑞福(Charles Robert Re
Thumbnail
1988-2012 洛夫.九歌出版.2023/04. 推薦給: ❦ 喜歡讀詩的人 ❦ 喜歡洛夫的人 我一直覺得「詩」很難懂。 可能因為看不懂,無法頓悟詩人想傳達的意思。 也可能因為文體很"不整齊",不知如何規則的讀? 直到有一次聽到楊照談他的《迷路的詩》, 他說,就是詩的
Thumbnail
容我開門見山說一句,我對於這本書說不上喜歡,不過這書對我有特別意義。 仍記得我於多年前隨手翻閱,讀到盧梭描述自己遭遇眾叛親離的心情,坦率的揭露內心那股強烈的憤恨和孤獨感。雖然我當時對盧梭的著作、主張和經歷毫無認識(現時也不見得有多熟悉💁🏻‍♀️),不過當時陷入情緒谷底的我對於這一段非常感觸
Thumbnail
登山或壯遊 從不是因為它容易、簡單、安全 或許是為了更瞭解自己、明白天地 而願意冒險犯難 好玩原本就各種深淺廣狹的層次 祇是沒死的 不算活著
Thumbnail
即便已是滿十年資歷的網文創作老手,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不是爆紅作家,沒有跟出版社合作過,實力和行銷功力難以借力使力,在我心裡,走這種路線的小說家之路,難有自知之明。
Thumbnail
我總是想得空泛,不曾深思,更是執行過少。 大家都知道瓦基嗎?我不太確定該怎麼稱呼他,姑且先稱他為一位知名部落客和 Podcast 節目主持人,他主要以分享各個領域的書籍閱讀心得而聞名。其實我耳聞他的大名已經很久了,卻直到最近才開始訂閱他的電子報。 瓦基的部分就提到這,今天我想聊的是經由瓦基的經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他寫書的風格就可以看見他和這個世界的互動方式,他從生活中引例的方式,他文章的行文結構,從文本之外的地方都可以看見工巧。 不愧是大數學家,簡潔凝練的習慣被他應用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在自己的生命中觀察到的細枝末節出發,每一個例子應用的巧妙,陳述事實時的客觀和貼切。 「只有天才可以辨識天才」。他
Thumbnail
從德國旅行回到蘇黎世,重新接軌上忙碌的生活;有慢慢步上學業的軌道,個人的專案、課程與團隊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但更重要的是對生活的覺察與反思,還有對於大自然的認識與感受。本週藉由踏上策馬特的健行與生活反思,感受平凡生活的脈動。
Thumbnail
  《永別了,柏林》(Fabian: Going to the Dogs)由導演多明尼克‧葛拉夫(Dominik Graf, 1952-)改編自德國作家艾里希・凱斯特納(Erich Kästner, 1899-1974)於1931年出版的小說《Fabian, The Story of A M
Thumbnail
《別跟山過不去》其實說的是別跟「自己」過不去。山,一直都在,從幾百萬年前持續到現在,而我們,只是過客;人生的過客,把自己放到大尺度、大歷史的脈絡裡頭,便會覺得正在困擾者我們的煩惱;年齡上、體能上、時間上的限制,似乎都沒那麼「急迫」與「必要」。 由勞勃瑞福(Charles Robert Re
Thumbnail
1988-2012 洛夫.九歌出版.2023/04. 推薦給: ❦ 喜歡讀詩的人 ❦ 喜歡洛夫的人 我一直覺得「詩」很難懂。 可能因為看不懂,無法頓悟詩人想傳達的意思。 也可能因為文體很"不整齊",不知如何規則的讀? 直到有一次聽到楊照談他的《迷路的詩》, 他說,就是詩的
Thumbnail
容我開門見山說一句,我對於這本書說不上喜歡,不過這書對我有特別意義。 仍記得我於多年前隨手翻閱,讀到盧梭描述自己遭遇眾叛親離的心情,坦率的揭露內心那股強烈的憤恨和孤獨感。雖然我當時對盧梭的著作、主張和經歷毫無認識(現時也不見得有多熟悉💁🏻‍♀️),不過當時陷入情緒谷底的我對於這一段非常感觸
Thumbnail
登山或壯遊 從不是因為它容易、簡單、安全 或許是為了更瞭解自己、明白天地 而願意冒險犯難 好玩原本就各種深淺廣狹的層次 祇是沒死的 不算活著
Thumbnail
即便已是滿十年資歷的網文創作老手,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不是爆紅作家,沒有跟出版社合作過,實力和行銷功力難以借力使力,在我心裡,走這種路線的小說家之路,難有自知之明。
Thumbnail
我總是想得空泛,不曾深思,更是執行過少。 大家都知道瓦基嗎?我不太確定該怎麼稱呼他,姑且先稱他為一位知名部落客和 Podcast 節目主持人,他主要以分享各個領域的書籍閱讀心得而聞名。其實我耳聞他的大名已經很久了,卻直到最近才開始訂閱他的電子報。 瓦基的部分就提到這,今天我想聊的是經由瓦基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