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純粹的人同行:《與瓦爾澤一起散步》

與純粹的人同行:《與瓦爾澤一起散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用德語寫作的瑞士作家羅伯特·瓦爾澤(Robert Walser,1878—1956)是誰?他寫過什麼作品?

不知道耶,而且我也不準備找來看,因為在《與瓦爾澤一起散步》一書裏,他把自己的作品說得一文不值。

那麼,這個人這本書跟散步又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瓦爾澤跟長期居住在瑞士的德國作家赫曼·赫塞同屬一個年代。赫塞說:

瓦爾澤躲進病院,從此不問世事,是有道理的。他要麼自救於瘋人院,要麼被瑞士的教授和電臺經理活活餓死。這些人雖然有好差事,卻寫不出半句瓦爾澤那樣漂亮的文章。

瘋人院?活活餓死?新的線頭又出現了。

1929年,瓦爾澤躲進精神病院,此後餘生,不問世事。1936年起,他的好朋友編輯卡爾·澤利希開始隔三差五的在週末,去找瓦爾澤散步並且請他吃好的喝好的。

但是,那已經是「手術後」了。「手術前」發生了什麼事呢?

閱讀這本尊重尊敬並且懂得欣賞瓦爾澤的編輯的寫的書,我們才發現,原來瓦爾澤在德國跟瑞士的底層討過生活,他把自己所見所聞轉化成小說散文與詩。

因為真實,所以能吸引人。因為有才氣,所以得到討論。但是,他是個純粹的人,當他發現自己已經沒有想說的事,更沒有想說的動力時,他停筆了。

可江湖還有他的傳說,邀稿跟活動邀約還有,他只能一一拒絕,變成一個大家心目中難搞的「曾經的咖」。所以,他躲進精神病院,而且不想被討論。

我們看到這二十年裏,他永遠對大自然保持好奇,永遠對生活裏的人事物有興趣。

他喜歡散步,喜歡沉思。跟這種純粹的人同行,金句源源不絕。我最愛的是:

文學作品必須像一套漂亮的西裝,讓人心動到想要買下。
如果一個藝術家缺乏愛,他的天賦有什麼用?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用長文深情的去探究,19世紀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一句詩,「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

瓦爾澤的照片,完全有資格當這句話的配圖。

*一年挑戰100本書之28

avatar-img
李立亨的李想世界的沙龍
23會員
171內容數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美國歷史上第二個女性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1933-2020),畢生致力於法律事業並且推動男女平權工作不遺餘力。如果可以跟他學習如何健身,應該很不賴吧。
1993年,我到紐約大學人類表演學研究所就讀。上課第一天,就被幾個學長姊的博士論文選題給驚呆了:有人以職業摔角選手的命名跟裝扮為題目,有人研究紐約聖派翠克教堂二戰期間做禮拜的女性頭飾變化為題目,有人研究猶太人做菜習慣的傳承與變化。
舊詩的世界,背後有國恥辛酸,有生命滄桑,更有美好的想像與感受。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生生不已的生命感知力量。讀老師的眾多著作,都可以感受到溫情,敬意,還有豁然開朗之後的理解。
美國歷史上第二個女性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1933-2020),畢生致力於法律事業並且推動男女平權工作不遺餘力。如果可以跟他學習如何健身,應該很不賴吧。
1993年,我到紐約大學人類表演學研究所就讀。上課第一天,就被幾個學長姊的博士論文選題給驚呆了:有人以職業摔角選手的命名跟裝扮為題目,有人研究紐約聖派翠克教堂二戰期間做禮拜的女性頭飾變化為題目,有人研究猶太人做菜習慣的傳承與變化。
舊詩的世界,背後有國恥辛酸,有生命滄桑,更有美好的想像與感受。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生生不已的生命感知力量。讀老師的眾多著作,都可以感受到溫情,敬意,還有豁然開朗之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