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關於台灣文學研究史─11:柯慶明/95暫綱

這幾天課綱又被翻出來講,順勢提一下統編本後第一次大規模課綱更動「95暫綱」與其主持者柯慶明。


柯慶明1946年生,是學術奇人/天才。1990年代以前,有以碩士學位在大學擔任助教或講師任教的模式,柯慶明大學讀台大中文時,就被當時系主任屈萬里、臺靜農等人認為再讀碩士太浪費,便破格讓柯慶明擔任助教,退伍後返回台大中文任教。柯慶明研究主題主重在文學的「美感」,和高友工、陳世驤,及其後王德威等人的「抒情傳統」有許多對話,《中國文學的美感》可說是其研究的代表作。


而柯慶明關注的不僅是中國古典文學,亦有台灣現代文學,其曾出版《台灣現代文學的視野》,並推動台大台文所設立,也曾擔任台大台文所系主任。


然而柯慶明對台灣文學研究建置和視野最大的影響恐怕是「95暫綱」。「95暫綱」作為解嚴後第一部大幅更動課綱內容,試圖改善統編本時期以中國為中心建構的課綱,也使得「95暫綱」成為「中國/中華中心主義者」的箭靶。國文科目部份,課文本體降低文言文比例,增添許多台灣現代文學,開啟了國文課綱文白之爭。


參考資料: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台灣現代文學的視野》

關於文白之爭請詳閱我的論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喜歡汪曾祺。讀了他的東西會發現溫柔敦厚不只是一種選擇,還是一種天賦,寫著寫著發現自己沒有這種天賦。每個人有擅長和不擅長的事情,那不只是魚不會爬樹、猴子不會飛翔,還有王禎和不是李潼、太宰治不知道怎麼活下去、錢鍾書學不來楊絳、杜斯妥也夫斯基想不出短名字的人物。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