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燼
含有「餘燼」共 2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限時公開
影論寫作
2025/04/09
受害者的笑容│我依然在此 Ainda Estou Aqui (2024)
這部記錄巴西獨裁暴政的<我依然在此>,獲得第97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殊榮僅能算是一種錦上添花,它除了已成為巴西影史上票房前15高的國產影片,更重要的意義是這部片普遍贏得當地觀眾的共鳴。導演華特·薩勒斯在受訪時談到:觀眾也成為這部電影的共同創作者;當權者正在抹除記憶的同時,電影創造記憶,這正是一種抵
#
電影
#
我依然在此
#
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7
留言
影論寫作
2025/03/30
▋本月最期待 ▋202504-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上檔
...顯示更多
投票
三月最期待院線新片
我依然在此
黑袋行動
逆轉拍賣師
其他(歡迎留言)
#
電影
#
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
我依然在此
10
3
蘇東
2025/03/31
2
四月還有《喵的奇幻漂流》導演的第一部動畫片《衝出迷境》。
2
hashtalkmovies
發文者
2025/03/31
2
我連<喵>都還沒看QQ
2
楊宥翔的沙龍
2025/03/16
小楊看電影|鍾孟宏的七部劇情長片
2024年底,鍾孟宏導演的第七部劇情長片《餘燼》燒得好烈,老實說,我並沒有覺得像一些評論說的那樣糟。照理說,對《陽光普照》不甚滿意的我,應該會在缺點顯而易見的《餘燼》,得到一樣的結論,但很奇妙地,並沒有。至於是什麼原因呢,恐怕我得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想得透徹。
#
鍾孟宏
#
餘燼
#
陽光普照
喜歡
留言
小謝的沙龍
2025/01/05
《餘燼》-未竟之事
首先,我一直是鍾孟宏導演的鐵粉,一直follow他的作品,包含《第四張畫》、《一路順風》、《陽光普照》、與《瀑布》等片。 而我除了看完《餘燼》外,也看過不少正面和負面的評論,以及聽過劇組人員的解說與行銷。 而以下是我對本片的評價。 本片算是很精彩的懸疑推理片,就跟《名偵探柯南》、《金田一少
#
懷舊照片
#
時代的眼淚
#
年末回顧
48
2
國王 K
2025/01/12
2
雖然沒看影片,但是認同太多故事線會模糊焦點
2
後段班影癡
2024/11/29
《餘燼》:再次被「國家機器」賜死,他說這是一種「緬懷」、有某種悲傷與壯烈
選擇性忽視缺陷的前提,致使一切不合理皆能尋求幾句近似詭辯的開脫之詞,因此雖與主流負面意見相去甚遠,初閱卻仍不改「雖然如何但是如何」的正向回饋,然而,進入院線後的訪談與映後,作者針對提問現身說法,卻於透顯無關乎專有名詞的「平庸之惡」,而是編導功力是如何「平庸」,以致於無法去意識自身正遂行怎樣的「惡」。
1/5
餘燼
#
餘燼
#
鍾孟宏
#
白色恐怖
15
3
後段班影癡
發文者
2025/01/25
喜歡
補充,電影中巴黎先生提及的電玩收賄案之相關記者,於當事人周人蔘過世後回顧全案之精彩好文: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PmTopS1t/? 此外,文中提及兩次陳水扁任市長為警方涉案人士的背書,不知會否對競選連任失利的結果有正相關,因此,巴黎先生對整個體制的不滿,似乎也就得與對國家體制不滿的莫子凡相呼應,兩人實際上不滿的都是扁政府。
喜歡
YJ的沙龍
2024/11/28
觀影週記33:福田村事件
2023年的電影,是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之後,關東千葉縣福田村一個令人難受的故事,事件有民族主義、軍國主義思想的毒害,也可以用來思考台灣社會甚至是中國的社會狀態,我很推薦電影引發的反思,但我也相信沒有人會希望看到這樣令人難受的事蹟。起初我以為故事是描寫地震的餘波,結果發現天災只是火星...
4/5
福田村事件
#
福田村事件
#
YJ的觀影週記
#
電影感想
9
留言
用一部片尾的時間
2024/11/28
餘燼(1):平庸的邪惡在台代表作
這裡一向不太批評國片,因為一方面個人也算是個相關從業人員深知這行不容易;再者,在301條款後,台灣電影只能撿好萊塢吃剩的。但《餘燼》根本就是平庸的邪惡之在台代表作,實在讓人忍不住說上兩句。
#
餘燼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台灣電影
16
留言
影論寫作
2024/11/27
金馬61相關影論彙整,以及「每月影論指定題」活動調整
...顯示更多
#
金馬獎
#
小雁與吳愛麗
#
餘燼
10
留言
YJ的沙龍
2024/11/24
觀影週記32:神鬼戰士II、默視錄、餘燼
《默視錄》我蠻喜歡的,《神鬼戰士II》則讓我很感謝的感覺,想不到年底前還能有這種大刺激。
4/5
神鬼戰士2
#
神鬼戰士II
#
神鬼戰士2
#
餘燼
41
6
黃璧怡
2024/12/01
1
YJ的觀影分享總是滿滿的,拿不到主意看什麼,到YJ這裏就找到頭緒了👍🏻
1
YJ
發文者
2024/12/01
1
黃璧怡 謝謝鼓勵XD 我很怕對不起說故事人的真心~所以你有鼓勵到我
1
地瓜嗓(さん)的沙龍
2024/11/23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鏡頭下的真相歷史身份與紀錄片的辯證交織
最近發現,越來越多人對「影評」的功能與價值產生了分歧。有些人認為,身為專業影評人應該專注於技術、架構、風格與類型的分析,並將評論從意識形態中抽離,以彰顯專業性與精英品味。然而,若真如此,美國影評大師羅傑·埃伯特(Roger Ebert)、法國電影理論巨擘安德烈·巴贊(André Bazin),甚
#
影評
#
紀錄片
#
金馬獎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