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3|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巫山觀雲】插天山系天宮堡壘

插天山系

插天山系屬於雪山山脈北段最高稜脊。以拉拉山為中心,周圍有夫婦山、檜山、南北插天山和卡保山等。地形在北段的部份呈東北走向,南段則呈東南走向,高度則從300~2129公尺。民國64年,林務局為保護北插天山內的稀有植物「台灣山毛櫸」,首次劃定為保護區。迨民國81年,依文化資產法擴大保護範圍形成今天的插天山自然保護區。區內溪流主要包括西邊之大漢溪與東邊之南勢溪及其支流。本區有4個出口,分別為烏來區之福山村、復興區之小烏來、三峽區之滿月圓及上巴陵之達觀山自然保護區。本區為北部完整的中海拔森林生態系,除了具有豐富的植物景觀資源外,也是石門水庫和翡翠水庫的主要集水區。

圖取自新竹林區管理處

圖取自新竹林區管理處

除却巫山不是雲

巫山原名為斯其野山,又稱樂佩山東南峰,海拔1389公尺,是一座山形特別、尖聳突出的山峰。無論是由烏來端或三峽端登山口起登,都要耗費10時以上步程,加上插天山脊是秋冬東北季風的第一道屏障,要在每年山毛櫸變色的季節造訪,一般都需要摸早黑甚至摸晚黑,頂著凜冽的北風,穿梭在路跡不明的大片芒草、刺藤中,小心橫渡多處塌陷的斜坡,因此攀登此山必需有周全的準備,及強大的心理建設,不是可以說走就走的山岳。

考量巫山步道可以觀賞山毛櫸的地點不多,因此捨棄在深秋山毛櫸變色時造訪,挑選夏季第二個節氣小滿前後,山毛櫸換上翠綠新装,晝長夜短時前往,同時為今年盛夏雪山西稜縱走做行前負重訓練,背著近5公斤的小玉西瓜及2公升的飲水,重裝前進巫山,完成插天山系最後一塊拼圖。

樂佩山稜線眺望巫山

我所回想的山毛欅群山

台灣山毛櫸,為台灣特有的落葉喬木,又稱台灣水青岡,乃是古老珍貴的孑遺植物,性喜溫涼濕潤的氣候,通常生長在海拔1300~2000公尺的山頂稜線附近,在台灣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山區,包含北桃山脊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內的拉拉山至魯培山之稜線、新竹尖石的內鳥嘴山及宜蘭縣太平山區望洋山至銅山的稜線等,其中以銅山一帶的山毛櫸純林面積達900公頃分布最多。筆者已在不同季節分次造訪前揭山域,北桃山脊僅剩巫山尚未能登臨,爰此次挑選日照最長時間,以單攻巫山的最省力模式,完成最後一塊拼圖。

北得拉曼山毛欅

南插天山山毛欅

北插天山山毛欅

組合山

卡保山

樂佩山

巫山

太平山山毛欅

銅山山毛欅

行程規畫

熊空雲森瀑布停車場→雲森瀑布→稜線鞍部十字叉路口(取左往樂佩山)→避難小屋遺址→稜鞍叉路(右陡上樂佩山不取,取左腰繞)→下切至溪谷(往右進入崩谷芒草區) →陡上稜線→▲巫山 (H:1,389M)→折返上稜點→折返溪谷水窪處→樂佩山叉路→十字鞍部→返回熊雲森瀑布停車場

6:30來到雲森瀑布停車場起登(熊空候車亭至停車場的中坑產業道路車道狹窄無法會車,請小心駕駛)

前段至雲森瀑布步道平緩好走,屬於大眾路線

第一處越溪處

一小段崩塌高繞

第二處越溪,有簡易便橋,可以輕鬆越溪

7:20扺達雲森瀑布小休,喝個咖啡

從雲森瀑布開始要陡上,爬升至插天山系稜線

7:55來到阿花瀑布

8:50在爬升400公尺後來到組合山雲森瀑布十字叉路,在此大休息,享用重裝背上來的爽糧。

冷門探勘路線

在稜線十字叉路大休後,繼續往樂佩山方向前進,其間要再爬升450公尺至樂佩鞍部,接著走腰繞路先陡降130公尺至斯其野溪溪谷,再爬升30公尺至巫山、樂佩鞍部,最後再爬升50公尺至巫山山頂,這段腰繞路路跡不明,且多為芒草、刺藤摭蔽,並有多處塌陷的斜坡,需極為專注小心通過,可以說是毫無冷場的叢林穿越、荒野探勘行程。

9:35叉路走稜線路(乾溪溝路路跡不明且難走慎入)

眺望逐鹿山

山毛欅純林,已換上翠綠新裝

11:20由樂佩鞍部取左腰繞至巫山登山口

由樂佩鞍部下切至斯其野溪溪谷,再爬升30公尺至巫山樂佩鞍部這段路徑為十分艱困的叢林穿越路徑,耗費我們1小時步程。

12:20由巫山樂佩鞍部陡上巫山

耗費了6個多小時,終於在12:50登臨巫山山項

巫山山頂眺望烏來地區的北桃屋脊

巫山稜線上眺望樂佩山

右側可看見卡保山

再次奮戰芒草、刺藤

15:00折返樂佩鞍部

邱主任為了六月北二段行前訓練,背了重裝來到1200公尺的稜線,為我們設立補給站,煮了牛肉餡餅、鮭魚牛肉炒飯及骰子牛肉,在山上辦慶功宴,吃飽喝足,趕在太陽下山前回到停車場,平安完成最後一塊拼圖。

航跡參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個不安於室的中年大叔,喜歡在山上與自己獨處,細細品味觀察自然萬物的奧妙,感受季節交替的生命律動。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