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的時候,你會選擇看劇或看網紅的YouTube,還是找鄰居或不熟的同事講話?最近的研究發現,網紅的情緒支持力量,還比「普通朋友」有用。比起普通朋友的點頭之交,看喜歡的網紅節目,還更能讓你高興起來。許多人質疑網紅經濟,為什麼網紅常常就是搞笑或傳播不嚴謹的資訊,影響力卻那麼大?瀏覽數動輒數十萬,賣個產品銷售百萬、千萬,但網紅對社會到底有什麼貢獻?這幾年開始有些心理學研究,把重點放在網紅滿足了粉絲的情感需求。人類大腦本來就很能接受「單向的社會關係」,電影、電視時代造就許多明星、名人,看個劇或看個綜藝節目,讓我們心情變好,準備明天繼續面對各種人生難題。跟鄧麗君或林青霞比起來,網紅的個人魅力沒那麼強,但可能很有親切感,更能產生「網紅就好像朋友一樣」的感覺。網紅的平民性格,讓我們更容易產生被重視、被理解、被接納的感覺。即使是強調「知性」的節目,我們點選想看的題目,也會有網紅與自己「共鳴」的感覺,彷彿有共同的興趣。網紅講話的方式,有時就好像在跟朋友聊天。網紅節目就擺在那邊,隨時可以點選。有事情找普通朋友,還得擔心被拒絕、冷落、得承受各種人情冷暖。追蹤YouTuber不會有這些困擾。能「帶貨」、能快速賣出數十萬、數百萬產品的網紅,通常就是能讓粉絲有「你是我朋友」的感覺。朋友推薦,自然願意相信,或趕快幫朋友忙、讓產品完銷。「滿足情感需求」是網紅經濟的底氣。也有些研究者認為,「交易」(網購)是融入社群、產生歸屬感的重要環節。透過購買網紅推薦的產品,讓粉絲感覺自己與網紅有更堅強的連結。粉絲從網紅感受到連結、親近與熟悉的感覺,而「購買」讓粉絲確認自己屬於一個更靠近網紅的小團體。網紅現象的另一個切面是「寂寞」。這是個寂寞的年代,許多國家人民越來越感受到孤單、寂寞,親近的密友比上一代還少,而寂寞對心理、身體健康都會有負面影響。「網紅」是改善寂寞的一個藥方,雖然不是最佳選擇,但至少成本低、可近性高。現代社會常遷移、變動,小時候的朋友長大就各奔東西,家族成員因為少子化越來越稀少,婚姻常走向離婚,辦公室裡有許多人際糾葛,通勤上班要花許多時間,週末累得只想睡覺。這種種問題都加深了人們的孤獨感,也就讓網紅更能填補人們空虛的心靈。研究中也發現,事事順遂的人,只有在遭遇挫折時,會需要來自網紅的情緒支持。人生較不順利的人,就隨時都能從網紅節目中得到正面幫助。網紅現象的另一個課題,是對青少年的影響,這些影響在父母眼中多數是負面的。這課題有點大,今天在這邊無法討論。青少年的孤寂感越強、可能就越需要網紅,從這角度切入,或許可以減少青少年對網紅的依賴。網紅可能會讓我們用掉太多時間與金錢,但網紅也確確實實滿足了人類的許多心靈需求。我們與網紅間彷彿有個隱密的連結,粉絲與網紅的其他粉絲就像個秘密的小團體。但AI時代又會帶來什麼改變呢?還有新的研究發現,有些Z世代年輕人已經不太在意網紅是不是活生生的人類。人類的未來還會持續發生變化,我們也就繼續享受網路與科技帶來的各種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