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生活裡永遠的熟悉

長大以後,才發現客廳的鐘,代表著一個家的主視覺,總得悉心揀選,講求與裝潢呼應相襯,不能太搶眼,卻又要成為點睛之筆,來到家裡的人抬頭望望,便能將一家子的講究與重視收進眼底——我們家的鐘,便是這樣一個存在。素淨的鐘面平均劃分十二道精練的黑線,時針與分針交錯的角度裡,沒有印象裡秒針機械生硬的滴答聲,替以沉默在泛著珍珠光澤的平面上緩緩流淌。好幾束金銅色的紐結鐵件散射分佈,無聲蕩漾在鐘面時間之外,遠眺恍若是客廳裡永遠閃爍而熟悉的晴天。

 

上小學那一年,父母為了更好的學區與環境,我們搬進了透天厝,寬敞許多的客廳藏滿巧思,開展著熱烈歡迎新生活的形狀,唯獨胡桃木色電視牆旁卻淨得突兀。直到農民曆上應許的日子,母親掛上了這位慎重迎接的新成員,欣喜的和我們分享找到它的恰好與難得,才發現原來是特別留給時鐘的位置。我努力仰著頭,注意到鐘面上數字之間的模糊地帶,傾斜的視線裡大抵懂了它的大方美麗,卻看不懂現在到底幾點幾分。

   

    過了些時日,學會了看鐘,卻仍看不明白時分針走過的意義,但倒是發現少了細節刻度的鐘面,其實對母親的要求而言不成問題。母親過的,是以五分鐘為單位的日子,若有些細碎的匆忙,提前五到十分鐘便能更加從容。然而,不曉得是性格使然,抑或是相對於急性子母親的任性反動,五分鐘之間的游離不清,竟成了我生活中些許鬆解的理由,細膩的母親不多加口舌念叨,悄悄將分針往前扭動了五分鐘。於此,日子便在「快來不及了」和「還有五分鐘」之間拉扯了開來,也一併扭進了女兒和母親日常節奏的爭執,是快一些、還是慢一點,成了無可厚非卻惱人的無解,而那模稜的鐘面靜靜的掛在那面牆上,始終應以無聲。

 

時針劃過一圈又一圈,劃出了日漸擁擠的日子,家庭的耳濡目染終究深刻,手機上那默默超前的五分鐘融成了習慣,確實為上了高中的我騰出了不少餘裕。那天補習前,慣性抬頭看看鐘,熟悉的超前竟落拍了好幾分鐘,母親輕聲一句「待會再調吧」慵懶得陌生。時間默然,總在不經意之間提醒我們韶光似水的真義,原來我和母親一起在這五分鐘的跨度裡走得越來越近了。


也許母親不總是急匆匆的模樣,只是憶起童蒙光陰裡的逍遙自在,也莫怪她總得肩負起遙遙領先的角色,提攜著我步步前行,才不會在粗枝大葉的年紀,遺漏了瑣碎,折返來往之間,更多可以成就生活的每個重要片刻,也都在恍惚的流逝漏成了遺憾。也或許如此,母親才能成為一直這麼幹練而俐落的她,即使到了後來不再需要提前的「較」慢生活,也依舊從容。


在奔忙的縫隙之間,我逐漸看懂了那面鐘所承載的精準與寬容,即使從前有時來不及認真的過,在明悟過來時,或許也還來得及認真的長大。日子的快慢版在於倚著它生活的我們,將節奏掌握有度,時而匆促、時而悠緩,綴滿好好過活的畫面,每個走過的音符都悠揚得擲地有聲。

 

時鐘老了,我長大了,也足夠高站上椅子便能再次調動到那個快速的從前,但我更願它慢下來走出自己原有的節奏,也保留著對我成熟獨立的無聲讚許,終於懂了它的沉默是為了提醒時間的拿捏在於自己。我設想著,或許在哪個平靜的一秒之間,它再走不動了,讓人不免悵然,但也不要緊,它早已陪伴著我們走得夠遠,一抬眼,就能看到蘊蓄在生活裡所有熟悉的流動軌跡,將是不會氧化褪色的永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