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7|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從《間諜家家酒》探討親子關係與社會現象

    《間諜家家酒》中的戴斯蒙德父子關係展現了一種交換式的親情模式。父親唐納文只在乎兒子達米安能否為家族帶來榮耀,而非真心關心他的生活。相反的,渴望父愛的達米安不得不透過優異的學業成績和創作作品來換取父親的注意,父子關係基於利用和交換的前提,被學業成績和出色表現綁架的達米安難以在家庭中尋求情感支撐,內心充滿不安全感。 這種關係模式反映了Bauman提出的「液態現代性」社會特徵。在現代社會中,個人的情感非常脆弱,人際關係變得不穩定和不可預測。對應到達米安與父親的關係疏離,並缺乏真誠的溝通和理解,只能依賴工具化的互利交換。雙方對於「父子關係」的認知出現了分歧,父親認為早早擁有學術能力、人生成就的孩子才值得關注,達米安則是極力尋求得不到的認同與關注,使得達米安出現了自我認同危機,雙方的關係早已失去了同理心和善意,成了純然的「禮物與交換」的關係。導致了達米安作為兒子的價值被奠基於父親的期待,一個六歲的孩子必須隱藏自我,扛著外界賦予的責任與期待,努力扮演父親期望的完美形象。 這種缺乏溝通、相互理解的情形也可見於現實社會中的「厭童」現象。一些人對於孩子在公共場合的吵鬧行為感到極度厭惡,甚至渴望將這些「熊孩子」隔離在外。這樣的現象源於雙方在公共場合的社會距離認知不同:家長期望他人尊重「孩子還小仍會犯錯」,而被冒犯者則認為這些放縱孩子的家長與熊孩子已超越了應有的界限。 社群媒體的演算法加上流行的厭童文化,使得這種背離理解、包容的情況不斷蔓延。這不禁令人思考,現代社會中我們是否正在失去對他人的同理心和善意,連同血肉之親的親子關係也漸趨冰冷疏離。《間諜家家酒》的故事警示我們,在關係的交換化和社會隔膜加深的趨勢下,我們需要重拾互相理解、接納差異的態度,才能修復破碎的人際紐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