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9|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AI紅股市飆,我沒有追、穩穩賺

這一週台灣AI明星雲集,讓台灣閃亮耀眼,帶動股市紅翻天,尤其是以台積電為首的護國神山群,讓人high到不行。

 台股自年初以來,已上漲超過20%,有些個股甚至漲超過200%。

 你有賺到嗎?

 最近我常聽到有人說,OO股票那時我看才多少錢,沒進場,結果一直漲,

現在我也不敢買了。

 OO股票我賺了些,想說差不多了就賣掉,結果連漲好幾根停板,真可惜。

 OO股票我聽人家說會漲,我也買了幾張。

 股市牛氣衝天,總要進場跟著衝、跟著買,有錢一起賺,更有參與感。

 但今年以來,我反而股票進出不多,而是多建立了債券型ETF的部位,包括美國公債和公司債。

 AI浪潮狂捲我沒有窮追,心滿定的,想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和做法。

依循投資目標

我投資股市,買股票、高股息ETF是為了存退休金,這筆錢我不追求高報酬,

穩穩賺就好,所以我選擇的標的以賺股利為主,年殖利率在5%以上。

去年基期低、今年行情好,有的標的年殖利率上看8%,這不包括帳上的資本利得,而是會穩穩入袋的。

當然,這些標的我不是今年才入手,而是持有多年,所以成本也比較低。

 

進行資產配置

這個部分我得承認我做得比較慢。

之前的投資部位以金融股和高股息ETF為主,雖然不像有人all in單壓個股,

但都投資在股市,標的相關性、連動性高,若碰上利空或系統性風險,就有可能全面下跌。

所以我在今年建立了債券型ETF的部位,跟股票的投資比例拉到1:1。債券型ETF與股票走勢通常呈負相關,這樣的資產配置,可降低投資風險,而且債券型ETF配息穩定,符合我的投資目標。

若美國降息,債券價格上漲,還可賺資本利得,可以說進可攻退可守。

 

清楚投資資金的類型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是黃士豪Will所寫的「這輩子賺多少才夠?」,書中提到要把錢分成四桶金,

分別是:

>保障型資金

>防守型基金

>進攻型資金

>樂透型資金

原來在還沒看這本書前,我就這麽做了。

>保障型資金指的是,日常花費和6-12個月的生活緊急預備金。

這筆錢我有先預留下來,所以不會擔心把錢都拿去買股票,萬一股市下跌或遇到熊市,全家要啃白吐司、吃泡麵。

 >保守型資金是用來打敗通膨兼保本的,我投資股利收益型標的,就屬保守型基金。

 >進攻型資金我沒有配置,這類資金是要去投資高報酬的標的,像是一些衍生性金融商品,或是借貸來從事槓桿操作,我膽子沒那麽大,也不想投資後操煩睡不著覺,所以不碰。

>最後一種是樂透性型基金,這個我有一些些。我手中的200股台積電,就是用樂透型資金買的。

兩年前也跟人家蹭台積電的熱潮,看著股市漲,心難免癢癢的,就用樂透型資金去買,跌了、賠了不會影響生活,也不會睡不著。我很重眠的,這也是我投資的依歸。

今年來台積電屢創新高,我也有沾到邊,開心。


長期持有

清楚我的投資目的,也做了資產配置和資金分類,就不用忙著殺進殺出了。

股市長期看漲,我就穩穩的抱,當然還是會半年或ㄧ年檢視一下投資標的,

必要時再調整。

因為我賺的多是股息,沒需要用錢的話,就會適時再投入,所以看到股票跌,

我可開心了,表示有進場機會。

 

後記:

50+的投資,沒有雄心大志,只求穩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媒體圈打滾二十多年(財經領域十多年,醫療領域八年)不滾了, 50+後成為創齡實習生, 準備及學習過適合自己人生下半場, 這裡有我的創齡觀點,觀察,經歷和生活分享, 也歡迎一起交流,讓我們的人生更精彩。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