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x財富雙軌人生系列6
前一陣子和好姐妹們聚會,我們大部分都是曾為了陪伴孩子離開職場的媽媽,有的人等孩子上國中後回到職場,有的則繼續照顧家人。
有姐妹說,原本以爲孩子成年後,50+了就可以輕鬆許多,日子也不用再像打仗ㄧ樣,卻常在不知不覺中,又被各種壓力推著走。工作壓力、要照顧年邁父母、操心孩子的工作、身體荷爾蒙變化導致睡不好、健忘、情緒低落……。嘴巴說要「放下」、「放手」,實際上又做不到。這些壓力,正在悄悄掏空我們的健康與錢包。這種現象,我稱它為 「壓力性財損」——壓力沒有直接讓妳花錢,卻導致一連串的身心耗損,進而轉化為實質財務上的支出。
壓力不會自己消失,它會變身「隱性開銷」
我們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
• 壓力大、睡不好、心悸、頭痛,以為身體出了什麼毛病,到處看醫生或做自費健檢,甚至聽信廣告或朋友推薦,花大錢買保健品吃。
• 情緒低落,一個人逛街,看到促銷就刷卡、或在網路shopping,買了一堆東西後後悔卻又懶得退。
• 覺得生活忙與茫,想給自己一些「目標」,忍不住報名各種實體或線上課程,但並非真正需要,也累積了不少課沒上完。
這些都是「壓力性財損」的樣貌。表面上看不出來,但每筆支出加總起來,對熟齡財務健康影響不小。
熟齡壓力來源:不是只有「工作壓力」
進入50歲後,壓力的樣貌變了。
• 家庭角色轉變:上有老、下有小,尤其退休後,夫妻之間的關係也要調整。
• 健康的不確定性:擔心病痛、慢性病開始找上門。更年期症狀多樣多變,也常讓人吃不消。
• 退休與財務焦慮:擔心退休金不夠用、孩子經濟未獨立、投資變數大。
這些壓力不容易排解,長期累積下來,就可能引發失眠、焦慮、倦怠,進一步導致醫療支出上升,或出現「用花錢來舒壓」的行為模式。
熟齡女性如何減少「壓力性財損」?
我整理了3個方法:
1. 身體照顧:選擇不花冤枉錢的健康習慣
• 每天快走30分鐘或在家超慢跑30分鐘,比花錢上健身房還實用。
• 好好吃一餐營養均衡的家常飯,勝過瓶瓶罐罐的保健食品。
• 把時間花在改善睡眠品質上(如簡單的睡前冥想),比盲目健檢更有價值。
2. 情緒管理:練習不「情緒性花錢」
• 記錄自己在情緒低落時想買什麼東西,學會覺察「買的不是東西,是安慰」。
• 找時間跟自己約會,讓自己真正放鬆做喜歡的事:泡腳、閱讀、聽音樂、好好喝杯茶或咖啡,比逛網拍有效。
3. 財務設限:替壓力開銷「劃界線」
• 為自己設定「壓力舒壓預算」:每月有一筆小金額,專門做讓自己開心的事,不內疚,寵愛一下自己。
• 回頭盤點過去三個月的非理性消費,看看有多少是因為壓力而買的,覺察就是第一步。
50歲以後,讓壓力少一點、健康好一點、財務穩一點,女人的下半場人生,我們要活得更像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