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3|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渦輪葉片-渦輪引擎的硬體瓶頸

渦輪機提供渦輪引擎的動力輸出,藉著氣流驅動渦輪葉片轉動同軸的壓縮機來做功給氣流,提高氣流的壓力與溫度,另外也藉著渦輪葉片加速氣流,以提供一部分的推力。

一級渦輪葉片分為前置的定子葉片及後置的轉子葉片,在渦扇引擎中,通常會有一到二級的高壓渦輪葉片及4-6級的低壓渦輪葉片,定子葉片在GE的引擎稱為Nozzle Guide Vane(NGV, 噴嘴導引葉片),在轉變氣流的方向及加速,使氣流能夠在設計的角度衝向轉子葉片(Blade),得到最佳的能量轉換,葉片的形狀大抵如下:

圖1. 渦輪葉片與速度三角

氣流大抵會順著葉片的排列角度流動,為了得到最大的速度去衝擊轉子,定子的偏轉角度會很大,約略偏離軸向速度70度左右,原因是在定子出口的軸流速度固定的情況下,出口的偏角越大,其周向速度越大,總和的流速也就越大,最佳進入轉子的角度依據其轉子前緣角度及轉子的額定轉速決定。

圖2. 高壓渦輪組件

圖2顯示一個高壓渦輪中的第一級NGV及第一、二級的轉子,第一級的NGV是鎖在連結機匣的構件上,由於葉片級易損傷,需要更換,通常由單片或是兩個葉片構成的元件組成一個環,轉子則是由單個葉片個別嵌入輪盤上,圖中包含了已組在一起的短軸、第一級輪盤、級間轉動氣封圈及第二級輪盤。

圖3. 定子葉片 (摘自維基百科)

圖3是IAE V2500的定子葉片(以往工作時的照片沒留下來,只好找維基百科的圖),兩側上下都有細槽,組裝時會嵌入薄金屬片來維持葉片組合後的氣密,嵌槽以放電加工製作,非常耗時;白色部分是熱障塗層(TBC, Thermal Barrier Coating),高壓渦輪的定子及轉子葉片都會有氣孔,低壓渦輪則沒有。氣孔加工早年使用放電加工,近代多用雷射,雖然加工時間縮短很多,但需要後處理。

圖4. 渦輪轉子葉片(摘自維基百科)

轉子葉片大約如圖4,葉片下方(圖左)是鳩尾結構,用於嵌入輪盤的鳩尾槽中,葉片上方(圖右)則是有幾個凸角,作為氣封使用,葉片本身和NGV相似,也有熱障塗層及氣孔,圖4中的葉片尚未披覆熱障塗層。


要提高渦輪引擎的輸出最直接有效的是提高燃燒溫度,在整個引擎中溫度最高的區域是燃燒室,但是燃燒過程中,燃燒室匯入大量的冷空氣,對燃燒室的零件形成保護,反而負荷不像其下游的渦輪葉片嚴重,葉片耐高溫耐腐蝕耐疲勞的能力,直接影響其運轉壽命及引擎大修的間隔,而提高葉片耐熱疲勞的方法分三個方向:

  1. 更耐熱蝕疲勞的材料:各種不同的耐高溫耐腐蝕的超合金陸續被開發出來,基本上都是鎳基的超合金,為了更耐用,其合金從最早的多軸晶結構改進成單軸晶結構,在廿世紀末更全面換成單晶結構,這個冶金技術要求很高,一片葉片不只外型複雜外,內部還有複雜的氣流通道,而整個葉片在鑄造過程中要拉成一個單一的晶體,也就是一片葉片只由一個晶體構成,生產過程中還要維持很高的良率。鎳基超合金的熔點雖然可超過1300度C,但其長時間可工作的溫度約在700度C,目前設計的工作溫度大約在1000度C左右,因此每隔一段時間仍必須更換。
  2. 導入冷卻氣流

圖5. 渦輪轉子葉片與各部名稱

這個方式最早在二戰德軍的Jumo 004引擎就已經使用,現代的葉片內部管道更複雜,冷卻氣流由壓縮機的主流道中導出,由葉片的下方進入轉子葉片的下方流入內部,圖5是一個轉子葉片的截面示意圖,氣流經由內部彎曲管道流過來冷卻葉片內壁,管道的設計必須考慮到葉片各部分的表面與內壁的溫差能均勻,降低熱應力的差異。


  1. 阻隔熱氣流:最直接的就是在葉片表面塗上熱障塗層,GE的高壓渦輪葉片通常會上兩種熱噴塗的塗層,一層含貴金屬的隔熱鍍層,最後才是常見的釔安定氧化鋯塗層(如圖4白色塗層),

圖6. 氣流隔熱層

另外在葉片密集的氣孔是要讓部分的冷卻氣流流出,在葉片表面形成一層低溫的氣流隔熱層(圖6),不只這些氣孔的位置排列非常重要,出來的角度甚至孔的出口倒角對隔熱層的覆蓋都有影響,運轉後的耗損也必須考慮,由於氣流流出所形成氣膜覆蓋並不完全,因此必須保護最容易受損的區域,會依據實際使用的狀況作變更調整,像是波音747使用的CF6-80C2引擎就修改了十餘次。

每次引擎進廠大修時,渦輪葉片必須全部翻修,其中報廢換新的比例也不低。

順道一提,引擎翻修的間隔是以其操作的總累計循環(TAC, Total Accumulated Cycles)次數計算,每次起飛到降落完成算一次循環(cycle),每次翻修後TAC重新歸零,原因是起飛時發動機的負荷最大,內部溫度壓力都最高,直接影響到相關零件,特別是渦輪葉片的壽命。以CF6-80C2引擎為例,起飛時高壓渦輪的出口溫度接近900度C,巡航速度時只有約700度C,因此巡航階段對引擎零件的使用壽命影響不大。常見網友談到引擎壽命,其實講的是翻修間隔,而提及某引擎壽命有幾千小時並不是專業的說法,正確來說是要講多少TAC,而不能換算成飛行小時,例如引擎的翻修間隔是6000 TAC,飛長途的飛機每次10小時,其飛行總時數可以達到6萬小時,但飛短途的飛機每次只有2小時,則其飛行時數只有1萬2千小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事發動機的維修與零件製造廿餘年,民航局地面機械員航空器發動機維護(B1)檢定合格,熟悉渦輪引擎維修技術及零件製造製程技術與認證。學經歷:交通大學機械系所,德國波鴻大學工程博士,主修氣渦輪機;交通大學電機所博士後研究:渦輪壓縮機失速控制;長榮航太:發動機工廠、零件製造、企劃、特殊製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