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有提到細線併繞將會導致槽滿率的下降,本文就來深究其原因。
追根究柢就是因為多線併繞時,往往會於繞線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類絞線排列,反倒使原本理想中的細線排列分佈,絞成了一個大圓線的配置,導致更多的間隙使得馬達槽滿率下降。絞線
空間配置不確定性
以下就來彙整絞線可能的排列組合,從單條粗線一路排列,最多為9條細線併繞的情況來對比。下圖中藍色表示單條粗線圈,中間的數字即為其截面積值;紅色線圈則是改為多併的線圈擺放,綠色則是多併線圈所覆蓋的截面積範圍,中間的數字是綠色範圍內的截面積值。經過比較之後,可以發現細線多併之後,所覆蓋的面積最大增幅為136%,而最小增幅亦要達到110%。由此可知,若在不得已需要更改為細線多併的設計時,需要降低原設計的槽滿率,以滿足生產時的絞線空間需求。
線圈所佔面積
若是從擺放空間面積來做比較,下圖中黑色虛線則為單條粗線所需要的擺放空間,中間的數字就是空間面積值;紅色線圈則是改為多併的線圈擺放,藍色外框就是多併線線圈所需要的擺放空間,中間的數字為空間面積值。經過比較後,多併所需要的最大空間增幅達到139%,但在部分最優化配比的情況下,所需要的空間是不變的。有鑑於此,每當要更改細線併繞的設計時,槽空間及槽型可能需要重新調整及配置,才會有利於正式生產需求。
擺放面積
經由上述以及過往文章的說明,由單條粗線改為多併細線時,除了受到漆包線絕緣層的比例變化,造成槽滿率下的的因素外,還需要考慮承擔排線不整齊的風險以及絞線所造成的影響。同時還需要針對多併的線圈排列,進行重新設計,除了槽滿率的調降之外,槽型及槽開口等繞線及擺放空間的要素,亦要重新規劃,才能達到最優解的配置。
重點整理:
馬達設計其實需要各種不同領域的技術及知識。
#可擔任業界顧問、講師
#個人經營歡迎贊助
馬達技術傳承計畫
想要馬達的技術嗎?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找吧!
我把所有的知識都放在那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