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三步:先問問自己,夢想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在這裡提出一個假設性的問題:

假設我們都可以剛好活到90歲,而從20歲到90歲的70年歲月裡,我們會支出的費用固定為3000萬元。而自己又可以決定這3000萬可以使用的時期,你會怎麼做分配呢?



如果我們把80年拆分成每10年一組,你會怎麼設計與分配每個十年所花費的費用呢?

是在較年輕的時候,分配較多的費用,還是在老年的時候分配較多的費用呢?

年輕時運用的金錢方式,和老年時期運用的金錢方式,是不一樣的。年輕時、會需要許多探索的機會、豐富的學習、增進自己的視野,像一個新鮮的海綿一樣不斷吸取各種體驗與知識,讓自己在見識上能更成熟、在各項技能上能更加優越。

壯年時估計會成家、養育兒女、可能因為考慮轉職需要一筆學費、甚至有可能會創業。

老年時運用的金錢方式,很大一部分在醫療,看護,長照。

那麼如果自己可以事先分配我的一生中所有的支出,那麼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在年輕時用資金去獲得資源吸取養分,壯年時用資金養育下一代,並維持自己的健康狀態,讓身心靈能得到高度的平衡,以保證自己在老年時不需要在醫療上花費過多的金錢。

我相信沒有人會願意,一出社會就開始努力存錢,努力爆肝工作,然後把健康賠光光,到老的時候把存來的錢拿去養老?請看護?和治療慢性病?

那麼,理財前,可以先問問自己夢想是甚麼嗎?存錢(累積資產)的目的是為了甚麼嗎?


我來說說自己的故事,為什麼40+的我,會從零開始。

我大學時主修教育,畢業後在實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並不想進入教職現場,決定放棄四年的學歷養成的專門背景,投入職場尋找基層工作。因為大學四年主修教育,事實上我對商業模式老實說並不瞭解也不熟悉,但憑著在學期間自學的美編技能,幸運進入一家公司的行銷部,執行活動廣宣、EDM等需要美編技能的工作。

在職場的第二年,我產生了去日本遊學一年的夢想,開始努力存錢,並做許多功課,當時的我並不排除在日本念語言學校時,也許可以找專門學校繼續念下去並習得一技之長。職場的第三年結束後,用存好的一筆錢飛去日本給自己放假一年,體驗人生。當時的我26歲。

一年期滿後回台灣,因為在日本工讀的公司,可以讓我在台灣繼續做soho,之前在台灣任職的公司偶爾會發包一些美編的案子,所以回台一年期間,我又再次完成人生第二個夢想,成為一個SOHO族。

在可以自由調配工作時間的SOHO時光中,我每周會去上2-3堂舞蹈課,也會參加肢體開發集訓班等。當時的下一個夢想,就是希望自己的職業是可以在舞台上成為一名演員。一年後,我參加了兩個劇團的徵選,幸運的兩邊都同時徵選上了。而往後的在劇團的十年時光,是我人生的高光時刻,這段時期是我的28~38歲。

隨著年紀愈來愈大,我知道自己是個會想成家的人,並且會想有自己孩子的人。不僅如此,我希望在孩子三歲前,可以親自陪伴孩子成長。38歲,姊姊出生,40歲弟弟出生,就這樣留職停薪,在連續請兩次兩年的育嬰假過程中,資產歸零,從新開始。

如今40+,雖然從零開始,但回顧自己的過去,心裡有著滿滿的充實感。自己每個階段的人生,都在達成自己階段性夢想,雖然把資產用盡,但我得到的是想用錢也買不到的人生歷練。

如果重新再來一次,在同一個階段,我一樣會做同樣的選擇,將自己的一筆存款拿去實現夢想。只不過我會在那可以累積資產的期間,多吸收理財知識,做好更完善的資產配置,讓現在的我不至於從零開始。

剛出社會的20-30歲,這十年時光,是最初探索自己的起步十年。我們都需要時間去找尋甚麼行業別適合自己,或是需要不一樣經歷去開拓自己的眼界,以及需要積極的行動力學習自己感興趣與熱愛的事物。30-40歲的中壯年時期,是人生中的高光時刻。我們在這個時間開花結果,成為社會的中堅主力份子,並照亮他人。40-50歲,對我而言才剛開始起步,以我現在的理解,這個階段將會是個努力分享,貢獻自己所知所體悟的階段。

但也別忘了多運動,多喝水,吃健康的食物,養成良好作息,定期健康檢查,照顧好自己就是照顧好全家人。存起自己老年的健康存摺。


那麼現在的我,為什麼要開始理財?目標又是甚麼?

  • 第一、讓自己退休無法工作的時候,還有一筆資產可以不愁吃穿。
  • 第二、等兒女大了、退休後,可以有一筆小錢和另一半一起去北歐旅遊兩個禮拜。
  • 第三、退休後搬到台中,一個氣侯宜人的地方。買下一棟適合退休養老的房子,做自己想做也喜歡的事情。


如果說,我們都很在乎時間流過產生的複利與平衡效應,,當在股市中撐得愈久,年化報酬率愈高。可以把資金投到裡面打滾20年以上,才能累積足夠的財富,賺得最多的報酬。即便如此,我也不認同年輕的時候就將每個月的結餘款直接投入股市10-20年都不去動用(或是買房開始背房貸一樣的道理),只為了可以盡早享受躺平的生活。因為那筆錢,在年輕時的用途和年老時的用途與意義是不一樣的。

所以請投入存款的本本裡時,先問問自己,存下的這些錢要拿去做甚麼?如果是要存退休的錢,請年輕時比例不要占太多。請多留一點用在年輕的時候吧。


年輕時存下的錢,用在你的高光時刻吧!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在下方給我一顆愛心,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也歡迎大家追蹤我的理財IG,一起陪我成長🏃🚶🏃‍♂️🚶‍♂️

https://www.instagram.com/partie.life/

avatar-img
12會員
49內容數
partie's Life 紀錄派蒂的【育兒日常】& 【財商學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rtie's Life 的其他內容
資產配置第一步:每月資產盤點 + 每月收支紀錄(記帳) 資產配置第二步:做好風險管理 所謂的風險管理,就是當發生意外的時候,可以有備援金可作使用。不論是用在自己身上,或是用在家人身上,都是很大的幫助。
開始理財,就像是整理書櫃或整理衣櫃一樣,要把所有物品都盤點清楚後才能開始好好整理。本文介紹了盤點資產、紀錄每月收支、簡單的記帳方法、大筆費用分攤至其他月份、資產盤點與收支記帳之目的不同等精明理財的小技巧。不僅可以幫你有效管理個人財務,也幫你節省記帳的時間。
回顧過去,年輕時的財富自由只是一種自我安慰。隨著年紀增加,規劃退休生活也愈顯重要,了解到通膨危機與退休金之微薄,開始踏上了理財之路。文中提供年增率與活存定存之利率資訊,以及物價指數與退休金計算之參考連結。
資產配置第一步:每月資產盤點 + 每月收支紀錄(記帳) 資產配置第二步:做好風險管理 所謂的風險管理,就是當發生意外的時候,可以有備援金可作使用。不論是用在自己身上,或是用在家人身上,都是很大的幫助。
開始理財,就像是整理書櫃或整理衣櫃一樣,要把所有物品都盤點清楚後才能開始好好整理。本文介紹了盤點資產、紀錄每月收支、簡單的記帳方法、大筆費用分攤至其他月份、資產盤點與收支記帳之目的不同等精明理財的小技巧。不僅可以幫你有效管理個人財務,也幫你節省記帳的時間。
回顧過去,年輕時的財富自由只是一種自我安慰。隨著年紀增加,規劃退休生活也愈顯重要,了解到通膨危機與退休金之微薄,開始踏上了理財之路。文中提供年增率與活存定存之利率資訊,以及物價指數與退休金計算之參考連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假設現有100萬收入,試以投資或存錢來準備30年後所需的退休金: 投資:取年收入的30%用於投資,每年實質報酬率以3%計算,30年後約擁有7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手中仍留有70%的收入可自由支配。 存錢:取年收入的50%存起來,每年通貨膨脹率以3%計算,30年後僅剩約2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
概念都懂,怎麼整合起來解決理財目標 先掌握收入、資產與負債 每個月收入支出概況如果有收入小於支出的話應該要調整做法,使得每個月都能有一定的結餘,並至少有2~3成資金可以自由運用。 調整方式可能不是減少消費,例如如果提早退休會減少收入,除了增加退休後的工作,也可能是要延後退休。 了解資產的目的
Thumbnail
先來講一下今天看到一篇覺得很好的文章 "金錢是用來達成人生目標的。假如直接設定一個金錢數字做目標,譬如”我希望存到兩千萬”。到達的時候,你要做什麼?沒有人生目標的人,最可能的狀況就是不知道要做什麼。於是很容易直接拿更多的錢當下一個目標,譬如”我要存到四千萬”。然後陷入無止盡追求金錢的循環當中。所以
Thumbnail
別錯誤自己愛花錢的天性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記帳,還記得二十幾年前,依據記帳的結果,估計每個月應該可以只花三萬元,當然設想只要業外收入超過三萬元,就可以財富自由、順利退休。 所以,當時很著重於減少支出,總是想要挑戰自己,類似「一百元過一天」的挑戰,但省錢的策略總是宣告失敗,人生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之前聽到了 要有目標 而且要明確 要知道自己的位置 我就在想 如果我退休想要年收百萬 如果是5% 殖利率的股票 本金要有2000 萬 我現在算45歲 如果要65歲退休 大概還有20年 根據72 法則 如果我選擇報酬5% 的股票 要14.4 年才能翻倍 算15年吧 可以從1000
想像一下,當每個月領著固定月薪 在到達退休年限前,能夠獲得的財富 其實早就能算出來了
Thumbnail
先想像你未來想過怎麼樣的生活,模擬未來你的生活模樣,「我要隨心所欲過生活,不被金錢綁死,退休後居遊各地,優雅健康享日子」建立清晰的財務目標,然後,懂得記帳掌握每月每年的支出,知道所需的支出是多少,算出你財富自由的數字,有個努力打拼的目標。
Thumbnail
究竟要存多少退休金才足夠過上自由的生活呢? 他說一千萬,你想著三千萬! 他說知足即能常樂,你想著歲月悠悠通膨不可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假設現有100萬收入,試以投資或存錢來準備30年後所需的退休金: 投資:取年收入的30%用於投資,每年實質報酬率以3%計算,30年後約擁有7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手中仍留有70%的收入可自由支配。 存錢:取年收入的50%存起來,每年通貨膨脹率以3%計算,30年後僅剩約2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
概念都懂,怎麼整合起來解決理財目標 先掌握收入、資產與負債 每個月收入支出概況如果有收入小於支出的話應該要調整做法,使得每個月都能有一定的結餘,並至少有2~3成資金可以自由運用。 調整方式可能不是減少消費,例如如果提早退休會減少收入,除了增加退休後的工作,也可能是要延後退休。 了解資產的目的
Thumbnail
先來講一下今天看到一篇覺得很好的文章 "金錢是用來達成人生目標的。假如直接設定一個金錢數字做目標,譬如”我希望存到兩千萬”。到達的時候,你要做什麼?沒有人生目標的人,最可能的狀況就是不知道要做什麼。於是很容易直接拿更多的錢當下一個目標,譬如”我要存到四千萬”。然後陷入無止盡追求金錢的循環當中。所以
Thumbnail
別錯誤自己愛花錢的天性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記帳,還記得二十幾年前,依據記帳的結果,估計每個月應該可以只花三萬元,當然設想只要業外收入超過三萬元,就可以財富自由、順利退休。 所以,當時很著重於減少支出,總是想要挑戰自己,類似「一百元過一天」的挑戰,但省錢的策略總是宣告失敗,人生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之前聽到了 要有目標 而且要明確 要知道自己的位置 我就在想 如果我退休想要年收百萬 如果是5% 殖利率的股票 本金要有2000 萬 我現在算45歲 如果要65歲退休 大概還有20年 根據72 法則 如果我選擇報酬5% 的股票 要14.4 年才能翻倍 算15年吧 可以從1000
想像一下,當每個月領著固定月薪 在到達退休年限前,能夠獲得的財富 其實早就能算出來了
Thumbnail
先想像你未來想過怎麼樣的生活,模擬未來你的生活模樣,「我要隨心所欲過生活,不被金錢綁死,退休後居遊各地,優雅健康享日子」建立清晰的財務目標,然後,懂得記帳掌握每月每年的支出,知道所需的支出是多少,算出你財富自由的數字,有個努力打拼的目標。
Thumbnail
究竟要存多少退休金才足夠過上自由的生活呢? 他說一千萬,你想著三千萬! 他說知足即能常樂,你想著歲月悠悠通膨不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