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4 23:14:47經濟日報 王薇瑄(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黃仁勳來台的旋風,帶動台灣AI的產業話題,也反映當今AI的蓬勃發展。AI相關個股漲翻天,接到輝達(NVIDIA)訂單的各式台廠笑呵呵,台灣正式成為全球AI發展不可或缺的夥伴。
據媒體報導,黃仁勳將進一步規劃到台灣設立研發中心與亞洲總部,但不免令人憂心──我們的電夠嗎?
6月18日內湖科學園區意外跳電,台電證實影響655戶,大家的擔憂浮上檯面。每逢夏季便偶有停電、輪流限電與跳電,如今核三廠1號機預計今年除疫,屆時電力供應的缺口該如何補足?供電問題即刻成為台灣能否建成AI島的關鍵。
過去台灣也有過幾次的抗議與公投,針對核電廠的落腳點,或是否廢核而改用綠色能源等議題,全民正反論辯之餘,電力不足是無法逃避的事實。有趣的是,許多行業內的朋友似乎還沒察覺電力與科技產業的關連。
一位朋友的新創公司,主要業務與區塊鏈、虛擬貨幣與影像有直接關係,他昭告天下──生而為人,我反核。
另一位朋友創業題目與AI運算相關,他也頻繁的喊著口號──非核家園,守護台灣。
愛護環境的感性與熱情擲地有聲,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卻似乎沒有意識到在維持現有電費的前提下,我們的選擇並不多。
假若台灣正式站上全球AI製成與應用舉足輕重的位置,究竟要準備多少有餘裕的電力,才能穩定實現共有的「AI夢」?
不僅台灣,全球許多國家為了保護環境,質疑核能安全,陸續喊出「非核」的口號;然而卻不知道沒有使用核電的澳洲,平均電費皆比美國昂貴許多。
以2023年9月澳洲的家庭電費為例,每千瓦新台幣9.62元;而目前還使用核電的台灣,2024年平均家庭用電若以400度計算,夏季每千瓦3.7元,非夏季則是3.03元。你家的電費願意再乘以3嗎?
一些澳洲市民若窮困到難以支付高額電費,某些州政府則提供補貼金,因此在2023年上半年的澳洲個人債務分析中,有10%到12%屬於能源債務。由此可知,電在澳洲已是人民沈重的負擔。
德國近年致力能源轉型,希望落實低碳、無核經濟、能源再生的目標,看似成為能源使用的典範。然而數據網站Statista的資料顯示,德國電費若以1998年為100分計算,2000年為81分,2020年為186分;2022年底因停用六座核電廠,電費飆漲到234分;到了2024年5月,德國人的平均電費已是歐盟最高。
如果台灣完全無核,第一個面臨的困境將是──電力從哪裡來?
如果極盡綠色能源之能事,能否多到使用無虞?若進口電力,那麼附加成本又該有多高?
根據聯邦統計局最新的歐盟數據顯示,德國電費構成有40.6%來自能源採購,這些巨大的附加成本,最後當然「漲」聲響起,回到用電人的荷包上。
台灣的產業顯學與科技息息相關,用電數量超乎想像。根據台灣電力公司的資料,2023年4月1日瞬時尖峰負載(萬瓩)為2694.1,2024年4月1日已達3252.2,著實突飛猛進。作為科技島,台灣雖然目前是全球許多科技巨擘的堅強後盾,但「電力危機」絕對會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隱憂。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台股因AI衝上23,000點的喜悅背後,電從哪裡來?缺電一切免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