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6月15日,
我舉辦了兩場關於Obsidian閱讀的講座。
當初總共收到了90個人的報名,
而最後實際有參加的人也到了55個,
比我預期會真的出現的人數還多。
辦講座對我最大的好處,
就是趁這個機會,
把我的學術閱讀工作流工具化,
標準化,成為他人能夠照著做的系統。
學術閱讀對研究者而言,
是每天都要做的硬功夫。
而我從17歲開始做科展,
到現在32歲當博士後研究員,
15年如一日,
我都在不斷找尋與迭代,
更好更快更高效的閱讀工作流。
如今我在講座中分享的,
Obsidian學術閱讀工作流,
能夠把我每一分鐘,
花在學術閱讀的精力與時間,
保存,匯集,發展,
從此不再徒勞無功,
讓寫作的速度跟上思考的速度。
有趣的是,
我也會收到一些問題,
詢問為什麼不用Notion或者Heptabase,
但進一步問這些人,
他們是怎麼用Notion與Heptabase,
也沒聽出個他們自己的系統或邏輯。
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
當你的注意力還在工具的選擇,
而不是如何用工具做出更好的產出,
其實都還離真正能討論技術,
交流意見,很遠很遠。
而透過辦講座,
我也有機會,
從年輕的小人,
漸漸過渡到有經驗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