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若只能以學識做為共同語言,其實是很枯燥的事。
胡適跟很多民國初年的知識分子一樣,其婚姻是來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在13歲時即由母親做主與江冬秀訂婚,隨後即到上海讀書、美國留學,直到27歲回鄉完婚,兩人才第一次見面。更有甚者,身為中國新文化運動要角的胡適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他的妻子江冬秀卻是一個「識字寥寥,相貌平平」的鄉下粗俗姑娘。結婚前,江冬秀曾寫信問候生病的胡適,胡適為此寫了一首詩:「病中得他書,不滿八行紙;全無要緊話,頗使我歡喜。」這種「歡喜」給人一種平淡的感覺,很多人認為胡適因為和妻子的知識水平差太多,兩人缺乏共同的語言,所以婚姻生活以社會功能為主,沒有什麼浪漫情調可言,有人還為此替胡適「抱不平」。
但個人以為,胡適的婚姻比起他同代的不少人要「幸福」許多。所謂「夫妻知識水平差太多,婚姻就不可能幸福美滿」的說法,其實是受限於對婚姻的「見解水平」的論調。寫過《尤利西斯》、《一個青年藝術家畫像》、《都柏林人》等傑作的愛爾蘭小說家喬埃斯也稱得上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吧,但他的妻子娜拉卻只有小學教育程度,說話粗俗,和喬埃斯通信時要靠《書信指南》來煉句,對文學一竅不通,當然更無法領會喬埃斯作品的藝術造詣。但喬埃斯和娜拉的結合,並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兩人一見鍾情,喬埃斯第一眼就迷上了娜拉,而且這種熱情還延續了二、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