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3|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不打真的不成器嗎?

這個問題很可能被炎上的,我承認我會怕,但是這是關於愛、和未來人類心智的完整,這邊誠心的邀請大家戴上科學的眼鏡,我們來看這個問題:




有一篇頂級期刊Lancet的發表(VOLUME 398, ISSUE 10297, P355-364, JULY 24, 2021)這一期刊有多威呢?The Lancet的影響因子是79!!神等級的期刊,多少學者這輩子都無法在這等級期刊發表(我也哭哭)




這篇綜合過去69篇的研究總結,得到一個結論:「體罰逐漸被認為是一種傷害兒童的暴力形式」,並且有可能為孩子帶來以下傷害:




  1. 受物理體罰的孩子,可以預測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行為問題會增加。
  2. 有沒有體罰跟孩子隨著成長有沒有正向的表現沒關係。 (成器跟打不打沒關係) 
  3. 物理體罰行為會使得孩子接受社福庇護照護的機會提升。
  4. 孩童的問題行為分外在和內顯(精神心智)的行為問題,孩童通常因為只外在的行為問題被打,但是越打精神新智的問題就越多(容易成為自責、討好型人格)。
  5. 研究顯示,如果開始打,就會越打越兇(沒辦法,人都會麻痺)    
  6. 透過對孩童、父母人格特質的研究,物理體罰是有害孩童發展。  
  7.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打越多孩子問題越多。










回想起一些事情。我小孩四歲半,四年半來就麼一次,太累加上他因為睡眠不足已經胡鬧半天,他作勢要用腳去撿掉在地上的食物容器的蓋子,我下意識地扇了他的大腿一巴掌。當時他很眼神裡透著傷心我忘不了,淚汪汪看著我說:「你怎麼打我?」 當時拉不下臉,便轉移了話題,心裡帶著疙瘩的過了一天。




我冷靜之後,隔天決定在和樂的氣氛時候,跟跟孩子道歉。我明白這是小時候被打之後產生的習慣的反射,也是人類世襲暴力的詛咒。我告訴他因為我當時太累了,但是打人就是錯的,我當場跟孩子誠懇的道歉,並且承諾陪他玩作補償。




孩子就是這麼可愛,對大人非常的寬容、不記恨,其實當天我打完他、轉移話題之後,他當天就笑嘻嘻的跟我都好了。正因為孩子們寬容的天性和對爸媽無盡的愛,讓我決定好好跟他道歉。當時我在孩子淚眼眼裡看見的不是怕痛,是深刻的傷心。


說實話,因為自己從小就被打到大,被阿木用衣架揍成皮膚上都是一條條花紋的班馬,都已經是中年人了,記憶一樣歷歷在目,但是一次都不記得真正被打的原因,只剩下回憶裡的委屈和驚惶。我有因此而獲得/學習什麼嗎? 有,我發現自己有潛在討好型人格,看到一個心情不好的人,我下意識超級不安,覺得都是自己的問題造成的。變得畏縮和很會看人臉色。





還有還有,我成年大腦的迴路超厭惡人家對我大聲,小時候我沒能力只能「逃」,長大了,對吼叫的反應是「打」。國小跟無理的老師對槓;成長後出職場,總經理對同事大聲,原本與我無關的場合,但是在場的我本能地氣到發抖跟總經理槓上,被困著的氣憤的我爬過會議桌離開了。


但是,我媽媽雖然是體罰的,但是我仍然能感受到她在各方面努力付出的愛,用無微不至的愛照顧我,在愛的支撐下我能能在社會前進,只是有時需要跟自己的大腦迴路打個架 XD,我的媽媽也是在她的小時候習得的方法教導我們,我也愛我的阿木。





話說,我內心有個問題,就是」父母又不可能打孩子打一輩子,或是孩子做錯事外面的人就都能打他,這不是自然的結果,當不能打、打不得的時候來臨時(如青少年),是不是孩子就可以做那些不該做的事?不打不是縱容,是除了打之外還有很多讓小小孩體驗錯誤的方式。「不打,我處理你的其他方式可多著」,最好的方法就兩個: 




一、與其說道理,不如說是演話劇

孩子懶得咬太韌的葉菜,便跳過不想吃。媽媽本人手舞足蹈加表情:「天啊,你不吃這個就錯過大腦變聰明的機會了。科學家發現嘴巴持續咬咬大腦會變得聰明,來來,我陪你,一起數到咬到五十。」「或是你可以配一些菜菜一些些豆包,就不用咬那麼久,吃看看,幫我試試有成功嗎?」

例子:孩子不愛喝水:「水喝太少,你身體裡的小天使(細胞)都口渴了,等等就要哭哭了(表演),他就沒力氣照顧你的身體或是修理破洞,水喝太少你嘴唇乾是大腦的警報器在工作:“嗚一屋、嗚一屋(學警報器的聲音)、缺水缺水”」

我很喜歡的作家汪培珽,她的著作《管教啊管教》一書:「你要對孩子說一個不,後面就要接三分鐘的道理」小小孩其實對於這個世界真實的樣貌是有熱情的,值得你試看看。



二、是讓孩子親身體會自然錯誤的結果,寬容的讓他哭三十分鐘。

我孩子從小寶寶時候,就是腿閒不下來,力氣又很大,老是在我離席拿餐具踢倒我椅子:「我看見你踢倒我的椅子(描述),這很不禮貌,下次你踢倒媽媽椅子,這頓飯我就坐另一邊,因為我不想坐在不尊重我的人旁邊(預說結果)」過然小孩又踢倒了,笑笑的挑戰表情看著我,我只把椅子扶正放在另一個座位,孩子哭了「我要你坐我旁邊」我平和地跟他說:「媽媽一樣愛你,只是我們約定好了,踢倒椅子讓媽媽覺得不被尊重,這餐我坐這邊,快吃飯,你看看這是什麼(轉移話題和注意力)」

更小的時候,我是真的抱著他陪著他哭30分鐘,為什麼是三十分鐘?通常過了三十分鐘孩子會稍微冷靜一點。可以參考羅寶鴻《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之後孩子知道媽媽說事情都會實現,連不小心做錯的時候都超緊張的,不用太罵。不過我會安慰孩子,你如果誠懇地跟我道歉,你這次不小心的,我會考慮原諒你。




爸媽就是那個最明白自己孩子的人,對自己有信心。覺得跟孩子就是體罰建立的關係,那就要記得在孩子成長過程付出更多愛和忍耐去維護關係,我母親便是這樣帶我們走過成長的風雨。我愛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