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破題,投資的心理學不是要對外看別人,而是向內看自己。
畢竟沒有太多活動,是你一下子就要投進真金白銀,然後下一秒就有可能開始損失。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花錢報名了一堂覺得還不錯的線上課程,剛開始上一兩個小時,會覺得收穫滿滿,可能等到第七堂第八堂,漸漸失去興趣,然後就越來越沒動力上課,默默地讓這個課程停在尚未完成的階段。前前後後可能經過兩三週,花掉的金錢隨著時間消磨,慢慢沒了感覺。總之,有夠長的時間可以消磨掉花錢的不快感。
但投資不是,可能這一秒很衝動,覺得FOMO(Fear to missing out),這支股票再不買就要措施財富自由的機會了,但是買下去的瞬間,才發現自己是反指標,一買就跌,但是這時候又不願意面對損失心態,要嘛向外怪罪,說自己被主力狙擊了,要嘛向內責怪,覺得自己就是爛,全世界都賺錢只有我在虧,或者乾脆選擇逃避,說服自己不賣就不虧,一張不賣奇蹟自來。
這就是投資和心理學之間的關係,投資這個活動揭穿自己最內心深處,挖掘出自己是怎麼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
我自己剛開始投資時,比較偏向「感覺」這個公司不錯,然後投射出很多完美公司的形象,覺得該公司領導人領導有方、經理人才幹過人、執行層腳踏實地,各種我對「好公司」的既定印象投射在投資的公司。後來偶然跟到飆股,驚覺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投資開始偏向「感覺」這個股票有人要炒作,然後投射出大戶怎麼盤算要榨乾散戶的錢,覺得大戶手握籌碼,然後有想像不到的大量資金,說拉就拉,說放就放,從不會顧慮芸芸眾生的感受。
有了經驗之後,才發現投資其實就是好好面對自己的現狀,然後判斷目前市況,立即作出反應。越了解自己,就越了解自己該怎麼投資。這是這段投資路上我所體會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