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4|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29《被討厭的勇氣》:讓生命的決定權回到自己手裡

raw-image

前言

《被討厭的勇氣》是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底,透過書中兩位角色——哲學家與青年——用對話的形式,讓讀者更理解這個學派的核心思想,以及獲得該如何將其應用在生活中的方法,讓人生變得更開闊。

這本書一直躺在我的書櫃中,起碼有五年以上了。 依稀記得,當時我看過兩遍,對書中提出的「課題分離」心有戚戚焉;而時至今日,再重新閱讀過三遍後,我對阿德勒心理學有了更多的認識與體悟。

以下就分享閱讀後的感悟。

心得

一、世界的複雜性,取決於我們自己

大家都是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裡,哪怕是客觀的事實,經過我們的加油添醋後,就會完全變了個樣貌。於是,有人的世界單純如白紙,有人的世界複雜如線團,可以說,沒有人的世界是相同的。

以阿德勒的觀點來看,把世界變複雜的,就是人類本身。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有部分可以從「決定論」與「目的論」來解釋。

佛洛依德學派所提出的心理創傷,便是「決定論」的一種,主張因過去發生了某起重大事件,導致現在深受其影響。意即心裡背負的傷痛造成現在不幸的遭遇

阿德勒則否定了這種說法,提倡「目的論」,主張人們是出於某種目的,而形塑了現在的生活型態,意即不論是情緒、心理疾病或其他原因,都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產生出來的結果

如果是採用採用「決定論」的觀點來看世界,就會覺得一切都無法改變,因為既然過去無法改變,而過去又深深影響現在,那人們還可以再多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呢?自然而然,人會變得消極悲觀,世界也就變得複雜又灰暗。

但若是採用「目的論」,那麼是否要改變的選擇權就掌握在我們手上。因為目的與生活型態是可以改變的,端看我們個人的選擇與行動,世界就會隨之產生變化。至於這個變化是好是壞,就得要自己去走過一遭後才知道了。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寧願選擇安於現狀,因為比起陌生的可能性,能憑經驗來預判的未來會比較輕鬆又安心。但一成不變的現狀,卻如死寂的泥沼,會讓人漸漸下沉,最終讓人渾身泥濘又難以呼吸。

如果在感受不到幸福的狀態下,繼續做「現在的你」應該不會好到哪裡去。

想讓自己感受到幸福,世界能變得開闊明亮,我們就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狀態。不讓過去決定現在,而是由我們賦予過去意義。如同阿德勒說的:

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了什麼,而是你如何運用它

二、課題壁壘分明,煩惱就少了一半

課題混淆會有什麼結果?我想我應該可以用自己的親身例子來說明。

就像大部分的八年級生,在學時都是以成績為導向,家長無不希望孩子可以考取好成績、好高中、好大學,再找個好工作就完美了。又加上我們家全是女孩子,父親對於安全是極為在意,哪怕是去走路5分鐘就到的7-11買個東西,也不能自己出門,要另外一個姐妹陪同才行。而家境清寒,讓父親又更希望我們能藉由讀書來翻轉生活,因此對於我們的課業表現很是要求。

想做的事處處受限、被他人決定,每天都要面對枯燥的課業,成績不好就會被責罵,家庭在情感的給予上又是很匱乏,導致青春期的我,三不五時都處在深深的憂鬱與煩惱之中。

那時的我,不只一次想,事情到底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為什麼我一直開心不起來?

多年後,在看到阿德勒提出的「課題分離」,我才恍然發現,我們家所有人的課題,竟然都不分彼此的混雜在一起了!難怪很常時候會發生不滿、爭執與衝突。

如果要分辨這是誰的課題,就要從「若是做或不做這件事,後果要由誰來承擔?」這個問題來看。以我的例子,我的課題幾乎都被插手了,從不滿到麻木,再從麻木到習慣,等於把人生的掌握權交到他人手裡,而後果卻是由我自己來承受。

好在現在情況有改善許多,但每當回想過去,都覺得那段時光真是讓人鬱悶,又覺得遺憾,當時沒有堅定的拒絕他人干涉我的課題。

所有的關係都需要距離,課題分離是人際關係的入口,能看清楚自己需要什麼,別人又需要什麼。

不介入他人的課題,也不讓他人介入自己的,久而久之,做到課題分明,反而能讓關係轉危為安。自然,煩惱就會煙消雲散了。

三、只要活在當下,每個瞬間如星光

人生中最大的謊言,就是沒有活在「當下」

最後一夜,哲學家和青年說了「變動式的人生」與「實現式的人生」兩者之間的差異。

以列車來比喻人生,就會有起點與終點,我們都希望這兩者之間的距離能夠縮短,盡可能有效率地抵達。而在還沒抵達目的地之前的這段路,因為目的尚未達成,所以是不完整的。這就是「變動式的人生」。

但,這樣的人生有個陷阱,因為路上肯定會有各種突發狀況,如車子拋錨、遇到暴風停駛等,阻止我們繼續往終點前進。如此一來,人生就會處在被卡住的狀態,過激一點的人,就會將其解讀為失敗。

而解方則是「實現式的人生」。例如我們去旅行,從踏出家門的那刻起,把重點放在當下,細心品嚐旅途中發生的每件事與感受,那麼即使我們沒能去到想去的目的地,也不能說我們沒去旅行。

「實現式的人生」既是過程,也可以當成結果,哪怕生命突然中止,這樣的人生還是圓滿的。

關鍵的一刻,不在昨天,也不在明日,就在「此時、此刻」

過去與未來,不是現在要考慮的事情。遇到困難時,不要哀嘆自己時運不濟、未來無望,要想「我可以怎麼做?」,然後專注於當下,一步一步緩慢卻確實地踏出去

如此一來,我們所踏出去的每個剎那,都會如點點星光,在生命中閃起最耀眼的光芒。

結語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這裡的自由,指的是不在意他人的評價、不害怕被他人討厭,付出得不到認同的代價,來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不妨礙社會利益與違背道德良知的前提下,盡情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哪怕被他人討厭也無妨。

這樣的人生,好像也挺不賴的吧?

資訊

  • 書名:《被討厭的勇氣》
  •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 譯者:葉小燕
  • 出版社:究竟
  • 出版日期:2014/10/3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被討厭的勇氣
4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