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有感:身分認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叮噹成長在殖民時代的香江,她既不是英倫人,也不是共國人,只是一個在借來地方成長的無根一代。還記得叮噹在領取兒童身分證和更換成人身分證的時候,辦事處職員會詢問領證人選擇英倫籍還是共國籍?正因為身在英屬殖民地,叮噹選擇英倫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是吧?!或許那些年,叮噹總算是得了一個證件上的身分認同。可惜宗主國易手,結果身分認同變得撲朔迷離。

移居到了花旗,丈夫花了大量工夫為叮噹辦理居留申請,轉眼間她歸化入籍花旗已經十多年了。有了花旗籍的叮噹享有投票權利,還可以申請花旗護照,便利出境和入境,至於其他的好處,不多。然而作為一個移居海外的香江人來説,叮噹對身分認同依然模糊不清。 

raw-image

叮噹雖然嫁了一位白人為妻,但她並非土生土長的花旗人。所以,充其量叮噹只可以自信地在國籍一欄填上花旗,其他的,什麼也不是。當然花旗是一個文化大熔爐,政府從不歧視任何一個外地出生的花旗人,可是能否真正感受自己是花旗人又是另一回事。因為身分認同是需要放下固有文化,完全開放自己,才能在語言、文化和視野各個方面共融,繼而享受和傳承西方的文化,否則仍然是存有「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態度,談什麼身分認同呢?

環觀世界各地的移民,不停地將自己的家鄉文化、習慣和生活模式全盤搬到新的國度。本來人在異地生活,人生路不熟,要找一些東西好安慰思鄉情切是人之常情,同鄉人紛紛團結一起,互相照顧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不過,一旦聚結人數眾多,建立勢力,最後分黨結派,成為地區霸主,各據一方,慢慢影響了原居民的固有生活,甚至衝擊了當地的文化和思想,最後造成不必要的紛亂,這些移民故事屢見不鮮。與其說人們聚結是追尋身分認同,倒不如説是圍爐取暖好了。

事實上,新移民聚在一起圍爐取暖並不是一件壞事,只是越發團結一起保留自己的文化和習俗,距離真正融入西方主流社會越發遙遠,因為移民這一個行為本身就已經説明了一切,就是要離鄉別井,到新的國度建立新的生活。人既然決定了離開熟悉的地方,又何必時常緬懷舊地舊情呢?倘真的不能適應新的環境,那倒不如勇敢地回去好了,何必苦苦地複製一套又一套熟悉的生活方式去安慰自己呢?正如不少來自亞洲和中東的新移民經常抱怨和批評花旗,然後不停地將自己熟悉的一套文化、教育和生活的模式全盤引進花旗,迫使原有的花旗文化漸漸消亡,讓原居白人處處受到嚴重威脅。這一種文化侵略叫人感覺可怕,是非常討厭的行為。

叮噹自香江移居花旗十五年了,一直沒有結交什麼華人朋友,就是非常偶然地在區內遇上會說粵語的人,她也不主動交往。一則丈夫不諳粵語,交談上為了尊重起見,彼此都會説英語,因此追求同聲同氣似乎少了一個重要意義,加上居住區域甚少華人聚居,結果造就了一個沒有文化包袱的環境讓叮噹更全面地融入花旗生活。

的而且確,移民初期,叮噹沒有圍爐的温暖,生活苦不堪言。可是跨越了重重困難以後,人變得獨立成熟,很快便融入新的生活模式。現在回想起來,生活在異鄉,沒有華人朋友在身邊可能是人們加快融入移民生活的最佳方法之一。當然移民生活因人而異,以上都是叮噹個人經驗分享而已,大家視作參考好了。

 

叮噹在此祝福

所有移居海外的香江人能找到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

安居樂業,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歲月中的點點滴滴就是叮噹珍貴的回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花旗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又來了,祝花旗生日快樂!請容叮噹再次與大家重溫花旗人爭取獨立的歷史,借此勉勵各地的民眾,自由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永遠不要將之視作理所當然......
二零二四年六月二十七日晚上九時,左翼媒體「有線電視新聞網(Cable News Network, CNN)」於花旗佐治亞州(Georgia)亞特蘭大(Atlanta)市主持了首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
二零一五年的情人節,叮噹在商店看見一種葉子獨特的植物在發售,於是忍不住帶了它回家。這一株植物名叫「海雅嘉利(Hoya kerrii)」,葉子呈心形,非常可愛......
不知什麼原因?新近叮噹在瀏覽短片的時候,總是出現不少關於香江人移居英倫為主題內容的製作。很多短片製作人更是從離境一刻,便開始記錄自己和家人離鄉別井到異地生活的點點滴滴......
二零二三年十月中旬,丈夫請了工人更換陽台及後院的甲板(deck),可惜工人收了工資,卻做不好工作,兩項翻新工程都強差人意,叫人失望不已。半年後,大熊又再聘請工人修補甲板做不好的地方,此外還更換了陽台的幾個重要支柱......
從前人們傳情達意,多以一紙書信來表達心聲。時移世易,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溝通模式更上一層樓,人們從一通電報進入電話傳情。資訊年代啟動後,電郵瞬間成為人們通話的工具。轉眼十多年過去了,電郵又被下載在手提電話裡的應用程式所取代,潮流下,已經很少人兒再以電郵作為溝通媒介了......
花旗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又來了,祝花旗生日快樂!請容叮噹再次與大家重溫花旗人爭取獨立的歷史,借此勉勵各地的民眾,自由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永遠不要將之視作理所當然......
二零二四年六月二十七日晚上九時,左翼媒體「有線電視新聞網(Cable News Network, CNN)」於花旗佐治亞州(Georgia)亞特蘭大(Atlanta)市主持了首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
二零一五年的情人節,叮噹在商店看見一種葉子獨特的植物在發售,於是忍不住帶了它回家。這一株植物名叫「海雅嘉利(Hoya kerrii)」,葉子呈心形,非常可愛......
不知什麼原因?新近叮噹在瀏覽短片的時候,總是出現不少關於香江人移居英倫為主題內容的製作。很多短片製作人更是從離境一刻,便開始記錄自己和家人離鄉別井到異地生活的點點滴滴......
二零二三年十月中旬,丈夫請了工人更換陽台及後院的甲板(deck),可惜工人收了工資,卻做不好工作,兩項翻新工程都強差人意,叫人失望不已。半年後,大熊又再聘請工人修補甲板做不好的地方,此外還更換了陽台的幾個重要支柱......
從前人們傳情達意,多以一紙書信來表達心聲。時移世易,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溝通模式更上一層樓,人們從一通電報進入電話傳情。資訊年代啟動後,電郵瞬間成為人們通話的工具。轉眼十多年過去了,電郵又被下載在手提電話裡的應用程式所取代,潮流下,已經很少人兒再以電郵作為溝通媒介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分享移民加拿大,帶小朋友回流加拿大唸小學的經驗。需要準備的重要資料包括加拿大身份與簽證,報稅以享受免費義務教育福利,提供疫苗接種證明給學校才能順利入學。文章中分享了相關手續和事項。
女兒基本上是不懂中文的,她只懂她的中文名字。 我們移民已經幾十年了,她小一已經唸這裡本地的小學了,而且同學都是本地人,沒有華人,在這樣環境之下,試問又怎能要求她懂中文呢?! 不過,在她小的時候,我還教她一點點中文。哪個時候,她才初中,我跟她說識人要小心,她馬上回應,說: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有一次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網路上的各式攻略實在很多, 而且寫得都非常詳細, 當初在找別人分享的資訊時, 我發現大家的情況都有些許的差異, 這裡分享我帶寶寶回台入籍的經驗. 背景: 父: 英國籍. 母: 台灣籍。 英國登記結婚( Durham以北), 台灣未登記。 寶寶於Durham以南出生。 回台時間約3週,父親有
11/04/2019 移民官   移民官仔細的端詳著我的臉。 還要求我摘下眼鏡。 抽背身份證號碼。   她說,你本人瘦太多了。   除了謝謝,我還能再說什麼。
有關於中配入籍規定較外配不同之爭議,國民黨提案時間入籍時間從6年縮短為4年。民進黨則提議增加宣誓的程序。陳建仁澤表達目前無修法規劃。
Thumbnail
對於在台灣完成學業後希望留在這片土地上發展的僑生而言,入籍成為台灣人是一個可行的選擇。本文將詳細介紹在台灣大專院校畢業的僑生如何申請入籍。
Thumbnail
華人世界裡,叫美國出生的華人移民第二代為‘’ABC‘’, 就是American Born Chinese (美國出生的華人), or Australian Born Chinese。在非正式的場合還會被戲稱為“香蕉”,也就是黃種人外表,裡子是徹底的白種人。 在海外一般社交場合如果聽到講華語外國人腔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分享移民加拿大,帶小朋友回流加拿大唸小學的經驗。需要準備的重要資料包括加拿大身份與簽證,報稅以享受免費義務教育福利,提供疫苗接種證明給學校才能順利入學。文章中分享了相關手續和事項。
女兒基本上是不懂中文的,她只懂她的中文名字。 我們移民已經幾十年了,她小一已經唸這裡本地的小學了,而且同學都是本地人,沒有華人,在這樣環境之下,試問又怎能要求她懂中文呢?! 不過,在她小的時候,我還教她一點點中文。哪個時候,她才初中,我跟她說識人要小心,她馬上回應,說: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有一次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網路上的各式攻略實在很多, 而且寫得都非常詳細, 當初在找別人分享的資訊時, 我發現大家的情況都有些許的差異, 這裡分享我帶寶寶回台入籍的經驗. 背景: 父: 英國籍. 母: 台灣籍。 英國登記結婚( Durham以北), 台灣未登記。 寶寶於Durham以南出生。 回台時間約3週,父親有
11/04/2019 移民官   移民官仔細的端詳著我的臉。 還要求我摘下眼鏡。 抽背身份證號碼。   她說,你本人瘦太多了。   除了謝謝,我還能再說什麼。
有關於中配入籍規定較外配不同之爭議,國民黨提案時間入籍時間從6年縮短為4年。民進黨則提議增加宣誓的程序。陳建仁澤表達目前無修法規劃。
Thumbnail
對於在台灣完成學業後希望留在這片土地上發展的僑生而言,入籍成為台灣人是一個可行的選擇。本文將詳細介紹在台灣大專院校畢業的僑生如何申請入籍。
Thumbnail
華人世界裡,叫美國出生的華人移民第二代為‘’ABC‘’, 就是American Born Chinese (美國出生的華人), or Australian Born Chinese。在非正式的場合還會被戲稱為“香蕉”,也就是黃種人外表,裡子是徹底的白種人。 在海外一般社交場合如果聽到講華語外國人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