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從台灣小女孩到上海小姑娘,一切的起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主要創作的主題有「跨文化成長」、「職涯發展」及「藍海人生」。雖然在vocus上已經發了19篇文了,然而我對於「跨文化成長」內容的發佈,相對於其他兩者而言,著墨甚少。然而,這其實是我希望發揮最大影響力的地方。

之所以較晚發佈,原因在於跨文化成長的經歷並不是大眾化的,我希望我的文字盡可能的引起共鳴,不想只是單純的敘述在異國他鄉經歷了什麼,更想把其中的所見所聞客觀中立的呈現出來,透過我的反思,激發讀者思考,達到擴充格局視野的目的。


2008年在上海的家門口與弟弟堆雪人

2008年在上海的家門口與弟弟堆雪人


至今為止,我都非常感謝父親抱持著「前衛的教育思想」的冒險家精神,藉著母親獲得調職去上海的機會,帶領我和弟弟第一次跳脫舒適圈。可以說這段童年經歷,是造就現在一切的我的源頭。


遷徙的理由

父親那邊是客家人,客家人名字的來歷,便是客居他鄉的人:不斷地為了家庭更好的謀生而遷徙。可以說客家族群的歷史已有幾千年,這樣的基因依然刻在骨子裡。

我們家第一次產生遷徙的念頭發生在2000年,我兩歲時,第一次坐飛機跟著父母來到新加坡旅遊,父親看到新加坡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雙語教育的落實,第一次想說服全家搬到新加坡,卻遭到母親的反對,母親的理由是新加坡太小了,況且台灣經濟也還在蓬勃發展(當時還是亞洲四小龍時期),不構成充分的吸引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成年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在新加坡,別說父母有多高興了)

之後幾年間,我們全家經常去大陸旅遊,對大陸並不陌生,父親接著看中了上海,原因是當時大陸經濟起飛,之後上海又在《國際學生能力評價(PISA)》的評比中名列世界第一。這次母親沒有異議,08年我們全家真的動身,搬到了上海。


打碎刻板印象

在上海,我接收到了截然不同的教育系統,最深刻的衝擊,便是很早便發現一個人的教育系統及社會氛圍是如何形塑一個人的價值觀與行為。

就拿「兩岸關係」舉例,在尚未前往大陸就學以前,我所接受到教育系統,及大眾傳播媒體所傳遞的兩岸關係氛圍是「敵對關係」。

在這樣的教育下,我也下意識的以為所有大陸人都會以「敵意」的眼光看待我們。因此當父母決議搬家至上海時,我最大的疑慮來自於是否會被同學們「排擠」?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大陸的班級裡,我沒有一天因為「台灣人」的身分而被霸凌,反而因著這個身分而受到更多關切地詢問,被同學們熱情的包圍,詢問台灣的生活與社會形態,感動的同時,卻也使我感到困惑。

開始接受大陸的教材之後,才了解到原來這邊所教導的兩岸關係是親情關係:「台灣是祖國的寶島,台灣與大陸一家親」,因此我的同學非但不對我懷有敵意,還認為我是應該被好好招待的一家人。

除了兩岸關係認知上的不同,在上海看到的乾淨整潔的街道、樂於助人的鄰里、不斷追求進步的社會氛圍——這些大陸的真實情況,也與小時候所接觸的台灣媒體的描述有所出入。

我開始反思,是否我們對一個地方的人事物的刻板印象是由周遭的環境所影響的?

 

反向的文化衝擊與反思

13歲回台之後,我才發現,過去四年在上海的經歷,已讓我的眼界與思考和同齡人之間產生差異。當台灣的同學談到大陸時,以鄙夷的眼光評論道,「大陸髒亂差」、「大陸人連茶葉蛋都買不起」,我會希望消弭認知差異,向他們分享我過去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對此,我發現同學們的反應分為兩類:

  • 第一類是心胸較開闊、願意接受新知的同學,他們會願意聽我分享,將我作為看到更大的世界的橋樑
  • 第二類則是心胸較封閉的人,不管怎麼溝通,他們依然固執的相信自己想聽的、及自己想看的。

 

這使我不禁思考,

假如當初我繼續留在台灣,沒有去大陸上學的經歷,我是會和心胸開闊的人一樣,願意接受不一樣的資訊、還是會和心胸狹窄的人一樣,繼續用刻板印象增加自信來活著?

我想恐怕答案不言而喻。


然而這個世界不只是台灣和大陸,我們這個社會是否存在對更多國家的人事物的刻板印象?答案是肯定的。

也因此,那時14歲的我領悟到,「人一定要趁早走出去,一定要多看看這個世界,而不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去接受不一樣的價值觀衝擊,在不斷的思想碰撞以及和自我的對話中,獲得一顆更開放包容的心,也能更接受每個人身上的獨特點,進而活出最適合自己的人生。自此,我探索世界的腳步從未停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llie-avatar-img
2024/05/08
期待更多分享!一個人的價值觀和對事情的 “定義”,跟大程度受到伸出環境的影響,這,我覺得是真的。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08
Allie 沒錯!所以我致力於探索各個文化表層下的認知與價值觀,讓我了解他人為什麼會這麼想的原因~
Sunny-avatar-img
2024/05/08
心胸開闊~好棒很喜歡妳的分享❤️ 文化不同、認知不同,不代表就要排斥,可以試著認識和了解,也不一定就要馬上認同或是全盤接受相信開闊的心胸能夠帶來更高的視野👍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08
Sunny 謝謝Sunny的讚美與鼓勵!沒錯,開放的心胸不僅讓自己有機會接收新事物,也更能從別人角度出發看事情,就會發現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avatar-img
Eve's Salon: 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
296會員
156內容數
恭喜你發現了一個寶藏格主!
2025/01/20
我的商學碩士就讀於「以管顧業聞名的」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當時我是以「很肯定畢業之後想走管顧業」而申請並就讀這所學校。而我卻在得到「過去3年夢寐以求、為之努力」的夢幻工作一年後就選擇離開。學程裡的舊金山study trip為我的「職涯轉彎」埋下了種子。
Thumbnail
2025/01/20
我的商學碩士就讀於「以管顧業聞名的」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當時我是以「很肯定畢業之後想走管顧業」而申請並就讀這所學校。而我卻在得到「過去3年夢寐以求、為之努力」的夢幻工作一年後就選擇離開。學程裡的舊金山study trip為我的「職涯轉彎」埋下了種子。
Thumbnail
2024/11/19
高壓的工作環境中,我們常忘記生活的美好。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新加坡的生活經歷,一位印度室友所帶來的啟發。藉由簡單的問題「How's life?」讓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從專注於工作的煩惱轉變為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這是一個關於價值觀轉變,聚焦生活的故事,提醒每個人要享受人生的每個瞬間。
Thumbnail
2024/11/19
高壓的工作環境中,我們常忘記生活的美好。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新加坡的生活經歷,一位印度室友所帶來的啟發。藉由簡單的問題「How's life?」讓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從專注於工作的煩惱轉變為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這是一個關於價值觀轉變,聚焦生活的故事,提醒每個人要享受人生的每個瞬間。
Thumbnail
2024/11/11
最近在廣州旅居,碰巧頭髮已經長的不行,必須得在「陌生的城市」找到一個合適的理髮師。沒有口碑介紹,所以只能依賴「網上搜索」,發現「理髮」這個行業真是紅海市場,除了價格以外,很難從數以萬計的「理髮師頭像和簡介」裡,看出區別是什麼。第一次在陌生的城市理髮,又不想踩坑的我,只能用「價格」進行篩選...
Thumbnail
2024/11/11
最近在廣州旅居,碰巧頭髮已經長的不行,必須得在「陌生的城市」找到一個合適的理髮師。沒有口碑介紹,所以只能依賴「網上搜索」,發現「理髮」這個行業真是紅海市場,除了價格以外,很難從數以萬計的「理髮師頭像和簡介」裡,看出區別是什麼。第一次在陌生的城市理髮,又不想踩坑的我,只能用「價格」進行篩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台灣的教育下,大家好像都不是很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覺得表達感受是很丟臉的。一直到我碩一時有幸得到獎學金去紐西蘭姐妹校交換時,Home媽每天早上都跟我道別說:Sweety ~Good day!那時我才明顯感受到以前電視上大家說的東西文化方差異之大。短期交換完回到日本後,日本那股壓抑的感受加上要會讀
Thumbnail
在台灣的教育下,大家好像都不是很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覺得表達感受是很丟臉的。一直到我碩一時有幸得到獎學金去紐西蘭姐妹校交換時,Home媽每天早上都跟我道別說:Sweety ~Good day!那時我才明顯感受到以前電視上大家說的東西文化方差異之大。短期交換完回到日本後,日本那股壓抑的感受加上要會讀
Thumbnail
我主要創作的主題有「跨文化成長」、「職涯發展」及「藍海人生」。雖然在vocus上已發送12篇文,然而我對於「跨文化成長」內容的發佈,著墨甚少。但其實這是我希望發揮最大影響力的地方。童年接觸了海峽兩岸截然不同的教育系統,我較早就發現一個人的教育系統及社會氛圍將會如何形塑一個人的價值觀與行為...
Thumbnail
我主要創作的主題有「跨文化成長」、「職涯發展」及「藍海人生」。雖然在vocus上已發送12篇文,然而我對於「跨文化成長」內容的發佈,著墨甚少。但其實這是我希望發揮最大影響力的地方。童年接觸了海峽兩岸截然不同的教育系統,我較早就發現一個人的教育系統及社會氛圍將會如何形塑一個人的價值觀與行為...
Thumbnail
從中英文之間的語言轉換與文化差異探討,深入探索中英文之間的聯係和轉換方式。
Thumbnail
從中英文之間的語言轉換與文化差異探討,深入探索中英文之間的聯係和轉換方式。
Thumbnail
以文會友-多元文化講師培力 想讓更多人認識你的國家嗎? 想讓更多人聽到新住民在臺灣的生命故事嗎? 我們將結合有趣的活動和深入的學習, 讓你成為在台上發光發熱的多元文化講師
Thumbnail
以文會友-多元文化講師培力 想讓更多人認識你的國家嗎? 想讓更多人聽到新住民在臺灣的生命故事嗎? 我們將結合有趣的活動和深入的學習, 讓你成為在台上發光發熱的多元文化講師
Thumbnail
生活重心 在台灣的生活、教育,最常被接受到的訊息就是, 「千萬不要浪費瑣碎的時間,未來的不痛快都是現在所成就」
Thumbnail
生活重心 在台灣的生活、教育,最常被接受到的訊息就是, 「千萬不要浪費瑣碎的時間,未來的不痛快都是現在所成就」
Thumbnail
長大後為了好好介紹自己的故鄉,我開始深入了解伴我成長的地方。
Thumbnail
長大後為了好好介紹自己的故鄉,我開始深入了解伴我成長的地方。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