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在藝術領域裡,可以說是最能溫慰人心的天籟...
「音樂使我們忘懷人世的愁苦、滄桑、提昇我們庸俗的心靈,淨化我們的靈魂,陶冶性靈,變化氣質,莫此為甚。」
「音樂可以藉由認識做曲者其人其事,而得到更好的詮釋,事實上也唯有經此管道,才能詮釋的毫釐不差。」
「音樂只是作曲者的一部份,反映對當時環境的感覺,我們無時不與創作者的心靈交通,也必須嘗試去認同對方的心靈,如此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體會作品的況味。」
以上文句是擷取「名曲鑑賞入門」與「The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這兩本書中譯本的封面簡介及序文,短短的幾句話道出音樂的本質與鑑賞音樂的方法,這也是我在37年前(大學時期)開始被帶入古典音樂世界時,最初所買的兩本(套)音樂書,書中內容包羅萬象,對欣賞及了解古典樂有極大幫助。
之後文章也會參考這兩本書的大綱作為本系列的標題,而內容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搭配古典樂曲影片來做講解,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作者:野宮勳著、張淑懿譯,出版社:志文出版社,出版日期:1985/3/15
內容簡介:除了介紹各個樂派、樂器及樂曲種類外,也介紹各時期的音樂家和其經典作品、演奏團體與演奏家,引領我們進入音樂華美的殿堂,作一次心礦神怡的音樂之旅。
第一章 名曲鑑賞的基本知識
第二章 名曲鑑賞
第三章 演奏團體與演奏家
作者:Harold C. Schonberg(1915年11月~2003年7月)為美國音樂評論家、記者,曾獲1971年普立茲獎。出版社:W. W. Norton & Company,初版發行日期:1970年
作者:赫洛德‧荀伯格著、陳琳琳譯,出版社:萬象圖書,修訂版出版日期:1993/1
內容簡介:本書是為業餘的古典樂愛好者而作,內容側重於音樂家的生平,至於樂曲分析和音樂術語等則減至最低程度,並嘗試著把這些音樂大師加以人性化,讓他們更平易近人,以便讀者體會他們的感受和想法。
第一本:從巴洛克到古典樂派
第二本:浪漫樂派
第三本:歌劇、歌曲、華爾滋
第四本:國民樂派
第五本:現代樂派
「器樂」在名曲鑑賞入門這本書的定義是:使用各種樂器來演奏的音樂,統稱為器樂,根據使用的樂器數目與種類,可分成以下三種演奏形式。
即由某一件樂器單獨演奏,如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單簧管、豎笛、小號等的獨奏。
即用二件或二件以上的樂器,同時每件樂器演奏不同的旋律,如鋼琴三或五重奏、弦樂四重奏,小提琴(或與中提琴)二重奏、銅管或木管五重奏等。
樂器組合:鋼琴、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及小提琴五重奏
樂器組合:小提琴與中提琴二重奏
即使用多種樂器進行多聲部樂曲的演奏,如弦樂、管樂、管弦樂合奏。
透過弦的震動來發聲,可以分為撥弦式:如豎琴(Harp)、魯特琴(LUTE)、曼陀鈴(Mandolin)等,與擦弦式:如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等。
以其構造上簧片的數目而有所區分,無簧片:如長笛(Flute)、短笛(Piccolo)等;單簧管:如豎笛(Clarinet)、薩克斯風(Saxophone);雙簧管:如Oboe、低音管(Bassoon)、英國管(English Horn),而現在木管樂器已多改為金屬和塑膠製造。
樂器組合:長笛、Oboe、豎笛、低音管和法國號(非木管樂器,乃擔任低音聲部)。
藉由雙脣震動去吹奏樂器產生共鳴來發聲,管子的長短也會表現出不同的音色,如:小號(Trumpet)、長號(Trombone)、低音號(Tuba)、法國號(French Horn)等。
樂器組合:二支小號、長號、低音號、法國號
以打、搖動、敲擊等方式產生聲音的樂器,可分為木製:如木琴、木魚、響板等;金屬製:如鐵琴、鐘琴、三角鐵、鑼、鈸、管鐘等;皮製:定音鼓、小鼓、大鼓、鈴鼓等。
樂器組合:木琴、鐵琴、三角鐵、鑼、鈸、定音鼓、小鼓、大鼓、鈴鼓
具有鍵盤的樂器總稱,如鋼琴(piano)、大鍵琴(Harpsichord)、風琴(organ)、管風琴(Pipe organ)、簧風琴(Harmonium)、鋼片琴(celesta)等。
國家交響樂團(NSO)於2017年成立愛樂實驗室(Music Lab),以下為其製作的18項樂器介紹影片,對認識古典樂中各項樂器的特性及樂音極有幫助(看完會自動跳到下一個樂器介紹,也可自右上方的播放清單中挑選任一項觀看)。
此樂曲的主題段落不斷反覆、力度從弱到強,在不同樂器的不斷變化下,讓整曲如同萬花筒般的精采,就讓我們跟著這首〈Bolero〉的樂聲中來辨識各項樂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