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是一個創作團隊的小螺絲,不僅是執行者、也是創作者一員⋯而最大的報酬,是作品呈現之後最直接的回饋收割者。於是,演員該不該拿出比團隊更多的心力,我該不該把作品的期盼當成任務,當然,該!如同吳導說的,大幕一開,所有的重擔,就交托在演員們及Run show的團隊手中了。
排練場是演員之間打磨的過程,在此之前、在打磨之前~
劇本台詞基本情緒動力,都是最根本的架構,地基沒打穩,只是浪費編劇文本、浪費導演時間陪公子練功。我心裡有一句北安老師的提醒,走進排練場,每一次的排練都需要帶著一個未解的任務進去,一次排練,解決一個任務,並帶著這個功課回家練到不用想⋯練習的過程肯定會再出現一個待解決的問題,並再次帶進排練場,讓導演定奪。
放心,此時壓力最大的肯定不是演員,是導演!導演在排畫面、修情緒、提點演員之間的生活節奏跟語言對話重點的平衡時,腦袋都需裝著故事要點大前提、與舞台設計、燈光和音樂流程⋯等。讓對戲演員互撞的過程,如何像一首歌一樣,輕重緩急的呈現場次重點。畢竟舞台劇沒有鏡頭,抓焦點只能靠演員之間的太極、街舞對尬與導演的畫面分配。
因此,在此之前,我焦慮的只有第一步,角色任務與台詞分析以及內化,排練場上觀察對手演員的節奏慣性,努力合上對手的節奏之後,讓導演調整與修正。
而表演的問題發現,是永無止境的;許多時候都已經演出謝幕了才會發現一個從未出現或從未想過的新問題,這就是表演最有趣的地方,何況還牽扯到文本風格、對手演員、觀眾立即的反應⋯更多是場上見的技術面合作⋯等。都是導演燒腦的時刻。
因此,我們常常看到導演與編劇不斷討論著,當文字變成了一場表演時,透過不同演員的呈現,可以怎麼處理。這大概是我每一次都非常依賴導演的原因,也是未來期許自己能成為導演的主因。
演員看不到自己,也時常出現心裡狀態無法百分百的透過表演如實呈現。例如:內心80、呈現60;內心50、呈現120⋯等當局者迷的狀況出現~體感時間與表演方式,往往落差只能靠導演的揉搓出最合適及最小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