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飲食看限制性信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爸媽都是吃飯吃得又快又急的人,我們家每次出去吃飯,都像是颱風過境,一眨眼桌上的菜就沒了,我才吃半飽我爸媽就開始剔牙。我爸媽教給我的飲食哲學,就是必須吃得多樣,所以我們很常吃自助餐,如果是一般餐廳或小吃店,我們都會點一堆小菜來配。因為這個「必須吃得多樣」的信念,我成年後自己搬出去住,自己下廚做菜時,總是非常困擾,因為做一個人的飯,要吃得多樣是一件很難的事,畢竟番茄炒蛋不可能只炒一人份,三杯雞不可能只煮一人份,要是煮個三菜一湯,一個人大概可以吃三餐。

一個人吃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煮小火鍋或湯麵,什麼料都加下去變成一鍋大雜燴,但大部分時候我都煮太多,常常是一個人吃兩三人的份,每次吃得很撐都會很後悔,為什麼我要煮這麼多?但下次做菜時,面對一鍋煮滾的水,還是會想要加一點肉、加一點菜、加一點菇,啊,再加幾顆貢丸好了,蛋也是必須加的......不知不覺又三人份了。

為什麼我總是吃得太多?這是我近期終於開始意識到,並且開始面對的問題,我一直相信必須吃得多樣才健康,每一餐都要有菜有肉有蛋,所以搞到每一餐量都很大,而且我又超愛吃米飯,所以盡管我有在運動,卻一直都瘦不下來,我的教練說減肥是七分吃三分練,所以飲食控制才是關鍵,我原本一直不想面對這件事,因為我太愛吃東西了,我運動就是為了可以合理的吃一堆東西,所以聽到教練這句話簡直是晴天霹靂。

『我需要吃很多東西,來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我需要吃很多東西,才不會肚子餓』這個信念是真的嗎?我開始意識到這個我一直不願放下的信念,就是所謂的限制性信念。

當我意識到這個限制性信念時,腦中出現了一個新的想法。

『我不需要攝取太多的食物,就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神奇的是,當我建立了這個新的信念,我的食量就開始變小了,我只需要吃過去一半份量的食物,我的身體就會感到飽足,雖然有時候還是會慣性的吃過多,但是當我把意識放在自己的身體上,就了解到其實我真的不需要吃太多東西就可以飽了。

其實打破限制性信念不是什麼困難的事,難的是覺察到自己有什麼限制性信念,難的部分是自我覺察。我們的五感都是設計來認識外在的世界,只有心能夠用來審視內在,但就如其他器官,不常使用的話會變鈍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地球旅遊日記
1會員
6內容數
有人透過探索世界來認識自己,而我探索內心宇宙來認識這個世界。
地球旅遊日記的其他內容
2024/09/27
到底是命中註定還是人定勝天? 每個人出生之前,靈魂團隊就會安排好此生要學習的功課,也會在每個階段安排不同的際遇來協助你度過。假設我這一生要學習與金錢有關的課題,也許我就會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出社會後每個月都月光,就算創業了也是一直失敗,到我40歲時,宇宙安排一個貴人、一個機會到我的生命中,我才真
2024/09/27
到底是命中註定還是人定勝天? 每個人出生之前,靈魂團隊就會安排好此生要學習的功課,也會在每個階段安排不同的際遇來協助你度過。假設我這一生要學習與金錢有關的課題,也許我就會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出社會後每個月都月光,就算創業了也是一直失敗,到我40歲時,宇宙安排一個貴人、一個機會到我的生命中,我才真
2024/09/25
直接講結論:可以。 你有想過在語言被發明之前,人類是用什麼溝通的嗎?動物沒有語言,他們又是怎麼溝通的?人類也是動物的一員,我們最早也跟動物一樣,是用「直覺」溝通,可以用俗稱的「心電感應」去理解直覺溝通,而這份能力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只是在這個講究科學的時代,從小到大社會都教導我們,那些可以被科學驗證
2024/09/25
直接講結論:可以。 你有想過在語言被發明之前,人類是用什麼溝通的嗎?動物沒有語言,他們又是怎麼溝通的?人類也是動物的一員,我們最早也跟動物一樣,是用「直覺」溝通,可以用俗稱的「心電感應」去理解直覺溝通,而這份能力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只是在這個講究科學的時代,從小到大社會都教導我們,那些可以被科學驗證
2024/08/17
1 我們來到地球就是為了扮演這個肉身的角色,演出這份人生劇本,有時候會太過入戲,忘記了自己原本是誰,今天就是一個太入戲的日子。 這個週末在台北擺攤,一整天都沒有生意,原本的心態是,那我就窩在攤位上看書,默默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到收攤前半小時,另一位攤主來搭話,小聊一陣後我就去參觀他的攤位。相較
2024/08/17
1 我們來到地球就是為了扮演這個肉身的角色,演出這份人生劇本,有時候會太過入戲,忘記了自己原本是誰,今天就是一個太入戲的日子。 這個週末在台北擺攤,一整天都沒有生意,原本的心態是,那我就窩在攤位上看書,默默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到收攤前半小時,另一位攤主來搭話,小聊一陣後我就去參觀他的攤位。相較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你不需要的信念,對你沒有幫助的信念,到底是怎麼產生的,而你又為什麼要緊抓不放呢?
Thumbnail
你不需要的信念,對你沒有幫助的信念,到底是怎麼產生的,而你又為什麼要緊抓不放呢?
Thumbnail
「忙」字拆開就是心字旁和亡,心死了、不見了,忙到「無心」是也!
Thumbnail
「忙」字拆開就是心字旁和亡,心死了、不見了,忙到「無心」是也!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卻也同時擔心及恐懼無法養活自己,我想你和我一樣多次問過自己「喜歡的事情到底能不能當飯吃?」以及「當飯吃之後我依舊會喜歡這件事情嗎?」這個問題在今晚我有了新的想法!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卻也同時擔心及恐懼無法養活自己,我想你和我一樣多次問過自己「喜歡的事情到底能不能當飯吃?」以及「當飯吃之後我依舊會喜歡這件事情嗎?」這個問題在今晚我有了新的想法!
Thumbnail
三餐的重要性,各有表述;三餐如何規劃,各有需求與方便性。
Thumbnail
三餐的重要性,各有表述;三餐如何規劃,各有需求與方便性。
Thumbnail
基本上,我們是一對會把所有食物吃光光的伴侶,這是我與先生在各自家庭養成的習慣,吃麵會把湯喝光光,吃飯會把飯粒吃光光,吃菜會把蔥跟薑吃光光,吃到店員以為可以收了,還會被我說還沒吃完阻止他。
Thumbnail
基本上,我們是一對會把所有食物吃光光的伴侶,這是我與先生在各自家庭養成的習慣,吃麵會把湯喝光光,吃飯會把飯粒吃光光,吃菜會把蔥跟薑吃光光,吃到店員以為可以收了,還會被我說還沒吃完阻止他。
Thumbnail
一般人習慣吃飽才起身做事,七分飽、八分飽都還捨不得離開餐桌,想辦法多塞一點,以免動沒兩三下就又餓了。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對真理有一點領悟、對逆境有一點善解、對生命有一點感悟、對行善積德有一點入心,馬上就可以與身邊的人分享,讓這份領悟轉成福報與功德。 比如,有一個女孩,因為是新進員工,受到幾位老
Thumbnail
一般人習慣吃飽才起身做事,七分飽、八分飽都還捨不得離開餐桌,想辦法多塞一點,以免動沒兩三下就又餓了。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對真理有一點領悟、對逆境有一點善解、對生命有一點感悟、對行善積德有一點入心,馬上就可以與身邊的人分享,讓這份領悟轉成福報與功德。 比如,有一個女孩,因為是新進員工,受到幾位老
Thumbnail
吃飯,每個人每天都在做,但是每個人吃飯的心態都不大相同,有人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有人則是在享受美食,有人則是斤斤計較每餐的熱量。 不管是出於哪種目的吃飯,我認為“好好吃飯“是多數的人所缺乏的。
Thumbnail
吃飯,每個人每天都在做,但是每個人吃飯的心態都不大相同,有人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有人則是在享受美食,有人則是斤斤計較每餐的熱量。 不管是出於哪種目的吃飯,我認為“好好吃飯“是多數的人所缺乏的。
Thumbnail
如若有天,人的所有情緒,能利用進食的方式補充 會不會比起自己控制來的更容易平穩?
Thumbnail
如若有天,人的所有情緒,能利用進食的方式補充 會不會比起自己控制來的更容易平穩?
Thumbnail
你是那種只要有人登高一呼「有好吃的來了」就會好奇心爆發湊上前觀看的人嗎? 回想過去在職場,只要休假去旅遊,總是有不成文規定要買伴手禮給同事們享用,若是買得不夠多還會被埋怨不夠吃,畢竟有為數不少的人對於「吃」有極高的興趣,也對於親自下廚或美食踩點的行程樂此不疲。 而我就是那個聽到有新奇
Thumbnail
你是那種只要有人登高一呼「有好吃的來了」就會好奇心爆發湊上前觀看的人嗎? 回想過去在職場,只要休假去旅遊,總是有不成文規定要買伴手禮給同事們享用,若是買得不夠多還會被埋怨不夠吃,畢竟有為數不少的人對於「吃」有極高的興趣,也對於親自下廚或美食踩點的行程樂此不疲。 而我就是那個聽到有新奇
Thumbnail
常聽一些家長們聊天,圍繞著孩子的話題總是「我家小孩愛吃這個,不吃那個…挑食,一直長不高…」 每個家庭,難道都會有飲食難題的孩子? 是這樣嗎?我也不是很確定…
Thumbnail
常聽一些家長們聊天,圍繞著孩子的話題總是「我家小孩愛吃這個,不吃那個…挑食,一直長不高…」 每個家庭,難道都會有飲食難題的孩子? 是這樣嗎?我也不是很確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