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一則末日啟示故事:<三尖樹時代>讀後

艾西莫夫的<夜幕低垂>是一部關於文明崩潰的經典科幻小說。約翰.溫德姆的<三尖樹時代>同樣是描繪文明崩毀的故事,不同於<夜幕低垂>專注於探索人類理性與瘋狂的界線,<三尖樹時代>則精準還原了上世紀冷戰年代在兩極對抗中,人們對於文明毀滅的深沉恐懼。

<三尖樹時代>原著出版於上世紀50年代,這部科幻災難恐怖小說,樹立了一種不朽經典類型,這個類型描述人類的脆弱文明在某種意外的、無可抵抗的黑天鵝因素下,遭到摧毀,整個世界於焉陷入崩毀的命運,然後倖存者在末日世界中苦苦掙扎求生。無數的科幻影視與小說,都在致敬這本小說所建立的經典類型,例如那些拍到爛的殭屍病毒席捲世界的影視作品,這類作品的套路、場景幾乎都可以在<三尖樹時代>找到原型。不過不同於那些影視作品最終總會出現拯救世界的英雄,進而改變人類困境。在<三尖樹時代>中人類的努力幾乎是徒勞無功,最終僅能寄希望於渺渺的未來。

在文明出現之前人類所採行的生活方式是小隊群的狩獵採集,農業的出現可以視為人類文明演化的起點,人類開始定居生活,由村落而至城邦最後建立國家。我們一點一滴累積知識與技術,逐漸改變人類生活型態,時至今日,絕大部分現代人,如若身處於絕境荒野,大概都很難存活,我們依然擁有一副與祖先並無二致的狩獵採集者身體卻已然喪失狩獵採集者的本事。<三尖樹時代>中的倖存者,所面臨的即是這樣的困境,文明消失,人們被迫進入荒野,倖存者要如何從無到有重新學會老祖宗的本事?

今日的工業文明立基於合作與分工,任何簡單的一個產品,都可能有數以千計的人參與了它的生產,綿長的供應鏈可能遍及世界。沒有人可以看見全貌,每個參與者了解的僅是其中一個片段。即使是農業生產,也是如此。書中描寫倖存者希望透過圖書館的農業書籍來取得農業知識,卻發現農業書籍描寫的是農業生產的後段,亦即現代農業工作者參與的那部分。前段則付諸闕如,因為前段例如育種等作業其實已被實驗室或工廠取代。這類細節的描寫也使得這本小說較諸那些末日影視作品更具真實性。而這種真實性也是這部小說能夠成功的由來。

<三尖樹時代>最有趣之處則是在演繹初始的社會模式可能如何演化。當代文明建立了繁複的規章與制度來保證當代社會有序運行,很明顯,這些規章與制度並不適用於後文明時代,不過舊有的價值觀也像印記般銘刻在我們的思想裡,因此如何剪裁這些規章典範?或是建立另外一套?成了艱困的選擇。對於文明時代的價值觀與生存至上的目標如何取得平衡,小說並未給出一個可能的答案。不過我認為如果類似情節在現實世界發生,真正結果會是一種達爾文式的物競天擇模式,誰最終能存活下來進而壯大,甚至有能力消滅或控制三尖樹,那樣的社會模式就會是主流。

人類出現在這個星球已約20萬年,而人類並非總是一帆風順,在地質史上,人類甚至一度幾乎遭到滅絕,殘存的人類可能僅剩下數千人。不過人類最終還是能浴火重生,甚至建立了今日文明。因此只要人類沒有完全滅絕,人類終究還是可能會重建文明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