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的田園詩》這則有趣的故事已引起了廣泛關注,具有多方面的啟發。這真實地描述了埃及人的信仰和埃及祭司的情況,當時埃及的宗教逐漸失去純潔性,墮落成受黑魔法污染和玷污的密教崇拜體系,肆無忌憚地用於自私和不道德目的。這也很可能是個真實的故事。故事中的森薩是埃及最後一位偉大祭司。即使一棵樹完全枯死,其種子也會發展成類似的樹,同理,每個偉大的宗教都會把生命和能量留在一個或多個偉大開悟者身上,藉此將智慧保存,以便在未來的某個時候能恢復發展,在演化迴圈進程中結出果實。在命定的時刻到來時,開米的古老宗教註定以更崇高的形式重新出現在地球上。我們可以合理推測,故事中的森薩現在很可能已是一位非常高等的開悟者,正等待著執行白蓮女士的命令。這種推測不無道理。不過,除了這些猜測之外,此故事還有一個非常崇高的教誨。故事以寓言的形式,描述了新進弟子所面臨的考驗和困難。然而,若要揭開寓言的面紗並清楚理解其中教義,對於普通讀者來說並不容易。為了幫助這些讀者,我將解釋故事中出現的人物和相關事件。
1. 故事的主人公森薩代表的是人類靈魂。
這是般若的胚芽 (Kutashtha Chitanyam),保存人類的個體性。這對應於人類第五原則中高等且永久性的元素。這是自我,或者說是具身存在的自我。
2.園丁塞布阿代表直覺。塞布阿說:「他們無法製作我的幻影。」這位樸實無華但誠實的鄉下人這麼說時,真正展現了他自己的奧秘。
3.阿格馬赫德、卡門-巴卡和神廟中的其他九位大祭司都是忠實僕人,侍奉他們所崇拜的黑暗女神。他們分別代表如下:
(1.)慾望(2.)憤怒(3.)貪婪(4.)無知(5.)傲慢(6.)嫉妒(7,8,9,10&11.)五種感官及其樂趣。
4.故事中的女性人物如下:
(1.)祭司所崇拜的黑暗女神;
(2.)和森薩一起玩耍的小女孩;
(3.)他在城市裡遇到長大成人的女孩;(4.)最後是白蓮女士。
這裡必須注意的是,第2和第3是相同的。故事中提到,當森薩首次遇見那位城中佳人時,他說道,當他凝視那溫柔雙眼時,彷彿早已認識她,熟悉她的魅力。從這句話可知,這個女人正是他在神廟裡一起奔跑的年輕女孩。
印度哲學家說,原質有三種屬性:平性、激性和惰性。惰性與肉體中的粗俗快樂和慾望有關。激性是心智活動躁動不安的原因,而平性則關乎人的精神性智慧及高尚的願望。因此,幻覺(Maya)在這個故事中以三種不同的形式出現。其一是精神性智慧(Vidya),由白蓮花女士代表,是佛教作家筆下的觀音和般若。她代表著邏各斯的光或氣場,也就是智慧,她是意識生命之流 (Chaitanyam)的源泉。故事中的少女指人類心靈,在她的引導下,森薩逐步被引至黑暗女神的面前,這黑暗女神在至聖所中受前面所述的祭司崇拜。
黑暗女神代表著無知,是人性的黑暗面,其生命和能量來自人類靈魂的激情和欲望。如果一個人的惡業完全排斥了邏各斯之光,沒有聽到和注意到直覺的聲音,只是為了滿足激情和欲望而活著,那麼那些最初從邏各斯發出、在分化過程中獲得獨特個體性的生命和智慧之光,就會轉變成名副其實的卡利女神。
如果能記住這幾點,故事的含義就會變得更清晰。我的目的不是寫一篇詳盡的評論,只是指出一些重要事件及其意義。
森薩代表著一爲位經歷了數次轉世的人,已在前世接受了大量的靈性訓練,因而此世帶著高度發展的精神感知力投生,在生涯早期就成為一名入門弟子。投生進入肉體後,就處於上述五種感官和六種情感的管控下,將肉體作為住所。人類靈魂首先受到直覺(神廟中憨厚老實的園丁)的指引,不受大祭司尊重與喜愛。當人類靈魂尚未失去原有的純潔時,能瞥見精神性智慧 — 白蓮女士。然而,眾祭司決心不讓直覺有任何發揮的機會,因此讓孩子離開監護人,來到黑暗女神面前 — 人類欲望的女神。一開始,人類靈魂對此神靈感到厭惡。這裡象徵人類的意識與依附從精神性層面轉移到物質層面,顯得過於突兀和倉促,難以成功。祭司首次嘗試失敗後,遵循原先的方向開始第二次策劃。
在繼續解析之前,請讀者注意花園蓮花水池的真正含義。在印度教的神秘書籍中,大腦中的頂輪經常被稱為蓮花水池。這個蓮花池的「甜美聲音之水」被描述為甘露(Amritam)。關於這種神奇之水的含義,請參閱《揭開伊希斯的面紗》第二卷第349頁。白蓮花據說有一千個花瓣,而瑜伽士們神秘的頂輪也是如此。這在凡人身上是未綻放的花苞,然而當太陽從地平線升起、將光芒灑向蓮花時,花瓣便會張開,綻放出美麗花朵;當邏各斯將光芒灑向頂輪中心時,新進弟子的頂輪便會張開和擴展。當擴展完全後,這就成了蓮花女士(人類的第六原則)的光榮王座;偉大的女神坐在這朵花上,為人類靈魂澆灌生命和恩典之水,帶來滿足和再生。
哈達瑜伽師說,人類靈魂達到三摩地時,會通過中脈(Sushumna,卡巴拉派的知識dath)升到這朵千瓣花上,並瞥見精神太陽的光輝。
在故事中此處,發生了一件值得關注的事件:一個元素精靈偽裝成神廟的新進弟子,試圖將他從肉身中抽離。在一個人成為熟練的開悟者之前,容易面臨這樣的危險,尤其當內在感知一定程度發展。但正因為薩擁純真無邪,他的守護天使保護他免於此危險。
當兒童開啟了心智活動,注意力受此吸引時,就會越來越遠離邏各斯之光。直覺再也無法不受束縛地運作,來自直覺的建議與其他意識狀態混雜在一起,有些源自於感官體驗和智力思考。塞布阿無法再見到森薩,或親自與他交談,只能通過神廟裡的一位新進弟子,偷偷將自己心愛的蓮花送給森薩。
心智活動始於感知,情感隨之出現。兒童萌動的心智對應於與森薩玩耍的小女孩。當心智開始運作時,愉悅感官便為人類靈魂的強烈情感鋪路。森薩失去了崇高的蓮花及其光輝女神,被嬉鬧小女孩所逗樂,代表從精神層面下降了一步。這個小女孩對他說:「你將生活在由大地喂養的花朵中。」這句話揭示了發生的變化。起初,大自然的樸素之美吸引了森薩的注意力。但他的心智很快就被引向了神龕中的黑暗女神。無知的根源在於心智,只要人的心智沒有被約束,就無法抵抗其影響。一旦靈魂受到這個黑暗女神的影響,神廟裡的大祭司就會開始利用此力量謀取自己的利益和滿足。黑暗女神需要十二位祭司助她一臂之力,包含森薩在內。結合上述六種情緒和五種感官起來,她才能完全施展影響力。這十一個會彼此支持和加強,如我們經驗中所知。當它們單獨存在時是脆弱的,很容易被制服,但聯合起來後,其綜合力量就強大到足以控制靈魂。此時,森薩的墜落現已成定局,儘管在此之前,他受到了園丁的訓斥和蓮花女士的警告。
塞布阿對森薩說了以下的話:「你起初是我的苦力助手,但一切都變了。你是來玩的,不是來幹活的,我要待你如小王子般。他們使你腐敗了嗎?」這些話意味深長;而根據目前的論述,含義會變得很明顯。這裡必須指出的是,森薩最後一次進入花園時,不是被帶往蓮花池,而是從蓮花池接水的另一個水池。
由於森薩身上發生的變化,他無法通過直接感知看到邏各斯之光,而只能通過人類第五原則的作用來識別。他漂浮在星光界流體中,而不是蓮花池的魔水。然而,他看到了蓮花女神哀怨道:「你很快就要離開我了,如果你把我忘得一幹二凈,我怎麽能幫助你呢?」
在這之後,森薩完全變成了一個世俗之人,為物質生活的享樂而活。他發達的心智成了他的伴侶,而神廟的祭司從這一變化中受益。在進一步討論之前,必須提醒讀者,通過施行某些魔法儀式,是有可能從一位孩子身上引出任何希望知道的資訊,這涉及召喚特定的元素精靈和其他力量。當靈魂受到無知的影響後,可能完全屈服於此影響,如同被原質的惰性所吸收一樣;它需用精神智慧的光芒驅散自己的無知,擺脫這種有害的影響。在船之節慶那天,森薩的一生中迎來了關鍵時刻,他的存在暫時與人類欲望的黑暗女神融合在一起。這種融合無論多麽短暫,都是走向最終滅亡的第一步。在這個緊要關頭,他要麽得救,要麽滅亡。白蓮女士作為他的守護天使,最後一次試圖拯救他,並且成功了。在至聖所中,她揭開了黑暗女神的面紗;森薩意識到自己的愚蠢,祈求從可憎祭司的詛咒枷鎖中解脫出來。他的祈禱得到了應允,並憑藉光明女神的支持,他反抗了祭司的權威,並引導眾人關注神廟當局的不義。
關於靈魂死亡的真正本質和黑魔法師的最終命運,有必要多說幾句,以便將本書的教義深刻印記在讀者心中。如上所述,靈魂只是宇宙生命海洋中的一滴孤立水滴。這個宇宙生命之流是邏各斯的光芒和氣場。除了邏各斯之外,還有無數其他的存在,包括精神性和星光性的存在,同樣享有這份生命,並生活在其中。這些存在關聯於人類靈魂的特定情感以及人類心智的特質。當然,他們也有自己明確的個體存在,直至顯化期結束。有三種情況下,靈魂可能會失去其獨特的個體性。第一,如果靈魂與它的源頭 — 邏各斯 — 分離,可能無法維持自己強大而持久的個體性,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被重新吸收到普遍生命的洪流中。這就是真正的靈魂死亡。第二,或者通過召喚、專注於某個靈體或元素精靈,以此與之建立聯繫,這用於黑魔法和密宗崇拜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靈魂將自己的個體性轉移到該存在上,並被吸進其中。黑魔法師生活在此存在中,作為此存在一直持續到顯化期結束。
巴納塞納(Banasena)的命運說明了這一點。據說他死後化身為摩訶迦羅(Mahakala),成為普拉瑪達伽那(Pramadhagana)最強大的神靈之一。在某方面,這相當於在邪惡中獲得永生。但它無法超越顯化期的限制,與邏各斯的不朽不同。請閱讀《博伽梵歌》第八章中的相關內容,我所要表達的含義能透過克裡希納的教導明朗化。本書中描述的伊西斯之船事件,讓我們更瞭解到這種吸收的本質,以及魔法師如何保存了個體性。
當吸收的中心是邏各斯而非其他力量或元素時,人就會獲得瞭解脫或涅槃,與永恆的邏各斯融為一體,而無需重生。
書的最後一部分描述了靈魂與夙敵的最後鬥爭、靈魂的啟蒙以及最終如何擺脫原質的暴政。
白蓮女士在內殿中對森薩的保證和建議,是他生涯偉大的轉折點。他感知到了神聖智慧之光,並將自己置於其影響之下。邏各斯之光在故事中被描繪為埃及聖花的美麗女神,是一種結合,也是同胞情誼的紐帶,維繫著一條貫穿埃及偉大聖師之鏈,進行精神交流與共鳴,延伸到這個世界上所有偉大的開悟者。他們從同一個源頭獲得精神生命。正是這個聖靈持續了使徒傳承,或如印度教徒所稱的「古魯傳承」(Guruparampara)。當真正的啟蒙儀式到來時,導師傳遞給弟子的正是這種精神之光。所謂的「生命的傳遞」就是這種靈光的傳遞。此外,聖靈被比喻為邏各斯的面紗或軀體,因此也是邏各斯的血肉,是聖餐的基礎。每個開悟者團體都有這種結合的紐帶,時間和空間都無法將此割裂。即使在物質層面上出現了明顯的傳承中斷,例如新進弟子在最後一位上師逝世數千年後才誕生,只要他遵循神聖法則、嚮往更高生命,在適當的時機到來時,不會缺少指導和建議。每一位佛在最後的啟蒙儀式中,都會遇到過往歲月裡成佛的所有偉大開悟者:同樣的,每一類開悟者都有其獨特的精神聯繫,緊密結合成一個有組織的團體。要想加入這種同胞情誼、或參與神聖交流,唯一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就是將自己受到相同邏各斯放射出的精神之光所影響。在不深入細節的情況下,能進一步指出,若要進行這種交流,這些靈魂必須從同一神聖光芒中獲得生命和滋養。由於「中央精神太陽」放射出七種不同的光線,因此所有的開悟者和禪那主都可分為七類,受到神聖智慧的七種形式或表現之一所指引、控制和庇護。
在此請讀者注意另一個普遍法則,調節屬於同一開悟者團體的精神生命和能量循環。每個開悟者都可以被視為一個中心,能產生和儲存精神力量,進而利用和分配。這種神秘能量是一種精神電力量,從一個中心傳遞到另一個中心,產生與電感應有關的現象。因此,各個中心儲存的能量會趨向於均衡平等。每個中心的中性液體數量取決於個人業力、生活的神聖性和純潔性。當弟子、導師或啟蒙者交流時,這個中性液體被啟動,擁有動力,向較弱的中心轉移。常常有人說,在最後的啟蒙關頭,聖師和「新生者」兩者之中較有價值的一方必須死去。無論這種神秘死亡的真實性質如何,都是源自這一法則的作用。同理,如果一個新啟蒙者的精神能量很弱,參與神聖交流就會使他的精神能量增強。但由於他獲得了這種好處,他必須留在人間,利用他的力量為人類造福,直到最終解脫的時刻到來。這種安排符合因果法則。新進弟子最初弱點源於他的業障,需要更長的肉體生活期,為人類進步事業奉獻,以回報上述受到的好處。這段時間積累的善業也能強化他的靈魂,最終在神聖同胞團體中占據一席之地,如其他成員一樣,為該團體的任務帶來更多的精神資本。
若能牢記這幾點,就能看出最後五章的真正含義。森薩在守護天使的恩典下獲得了精神感知能力,開始有意識地、自願地運用這種能力,不須再依靠直覺的微光。園丁說:「你現在必須獨立。」並把心愛的花交給他,森薩也開始理解花的全部含義。森薩如此獲得了靈視力,感知到在他之前的那些聖師與同胞團體。當弟子準備之時,大師總是準備好了。接著故事清楚描述最終奮鬥前的啟蒙,以擺脫物質的束縛,爭取自由。最高等的大師向他揭示了神秘科學的秘密,團體中的另一位開悟者向他指出人格的真正基礎和本質。他的直系前輩隨後出現,向他揭示邏各斯的奧秘。「伊希斯的面紗」被揭開了,而他真正的救主白蓮花仍被隱藏。邏各斯之光進入了他的靈魂,他經歷了「聖火的洗禮」。他聽到了女王的最後指示,認識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
那位擁有「潔白無瑕」靈魂的前輩,奉命將自己的一部分精神力量和能量給他。接著向他傳授了每種宗教的基礎三大真理,向整個世界宣揚,儘管世人的無知、迷信和偏見,毀壞和扭曲這些真理。我無需重複解釋這些真理,書中的闡述已足矣。森薩在經過強化和教導後,準備好最後的鬥爭。在準備階段中,肉體人的慾望處於休眠狀態,森薩暫時處於獨處狀態。但慾望並沒有被完全征服。決定性的戰鬥還在後頭。森薩準備進入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成為人民的傳道者和靈性導師,靈魂受智慧之光所引導,且此光已進入靈魂中。是的,若要長期從事這項任務,必須完全戰勝敵人。啟蒙的最終鬥爭時刻很快就會到來。人們對這種啟蒙的性質知之甚少。有時,這被模糊地描述為一種可怕的磨難,是新進弟子在成為真正開悟者之前必須通過的。這還被進一步描述為「血的洗禮」。然而,這些籠統的說法無法準確指出,新進弟子所要達成的具體成果,或即將面對的困難。
在瞭解這個啟蒙的奧秘之前,我們先探究啟蒙時心靈變化或轉變的本質。根據傳統吠檀多的分類,意識存在四種狀態,即是:清醒(Viswa)、夢境(Taijasa)、深睡(Pragna)和超覺(Tureeya)。用現代語言描述,這四種狀態分別是客體意識狀態、靈視力狀態、狂喜狀態和超狂喜狀態。與這些狀態相應的「載體」是肉體、星光體、起因體(單體)、以及邏各斯。靈魂是單體,是意識的中性點。靈魂是般若(pragna)的萌芽,當它完全孤立時,就不會有任何意識的經歷。因此,印度作家把其精神狀態比作無夢睡眠狀態(Sushupti)。但靈魂一方面受到肉體和星光體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受到第六和第七原則的影響。當前者的吸引力占上風時,靈魂就會受制於肉身存在的所有慾望。這些慾望的力量在接近中立點時逐漸減弱。但是,只要這個中性屏障沒有跨越,就會感受到慾望的吸引力。一旦跨越了中性點,靈魂就會被置於另一極 — 邏各斯 — 的控制和吸引之下,人就會從物質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簡而言之,他成為了一個開悟者。這兩股吸引力之間的鬥爭就在這個中性屏障進行。但在這場鬥爭中,本該奮力一戰的人處於一種靜止、無意識的狀態,無法幫助盟友,也無法對敵人發起猛烈攻擊,儘管這對他來說是生死攸關的。這就是森薩最後磨難時所處的狀態,如上述解釋。不難看出,戰鬥的結果主要取決於靈魂的潛在能量、過往的訓練、和過去的業力。慶幸的是,我們的英雄成功地通過了考驗,徹底擊敗了敵人,然而森薩卻在戰鬥中死去。
當敵人被打敗時,森薩的人格也在戰場上被摧毀了。這或許很奇怪,但這是他做出的最後犧牲。他的母親原質(Prakriti) — 他的人格之母 — 因為失去他而悲傷,但又為他的靈魂復活的前景而歡欣鼓舞。復活很快就發生了;他的靈魂精神智慧的激勵下從墳墓中復活,為人類帶來祝福,並致力於促進同胞的靈性發展。所謂的靈魂悲劇到此結束。接下來的內容只是為了從準歷史的角度為這個故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中文版網址:https://drive.google.com/drive/u/0/folders/1BR5BRSVui9vZ-K6lt7TJ9moGa-vb3ev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