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溫莎墓園日記》_優雅縝密的奇幻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之所以說優雅是因為整本書洋溢著木心的藝文知識,他並不是將之強行塞入情節中,而是幻化成諸多意象,有時如滔滔江水,有時如涓涓細流般灌入讀者的眼中;之所以說縝密是因為木心很有意識地將想說的內容隱瞞在表象之下,使表象是一個故事,而暗地裡卻完全是另一個悲劇。

  作者木心出身於 1927 年動盪不安的中國,注定經歷戰亂、文革之亂,也因此促成他的不平常的視野。而另一項影響他的關鍵是藝術。木心自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曾師承林風眠先生,好讀異國文學,使其筆下文字常有形而上之美。多說無益,就引〈編輯弁言〉中所述:「難免被他那不可思議廣闊的心靈幅展而顫慄」,又言:「我們為其全景自由的洞見而激動而豔羨,為其風骨儀態而拜倒而自愧」,實無異議。

  這是我第一本評論的文學書,不過我並無評論木心甚至是其他文學家之本錢與實力,所以此文純粹就只有介紹文章與訴說我內心感覺。


raw-image


〈此岸的克利斯朵夫〉

  〈此岸的克利斯朵夫〉講述木心與席德進之間的緣份,寫於一九八六年,席德進逝世五週年。克利斯朵夫是法國作家羅曼筆下的角色,講述一個音樂天才如何克服自身心靈的陰暗面與大環境的敵意,最後獲得眾人的尊敬。

  四十年前,杭州藝專學生宿舍。那時的中國剛經過世界大戰,反常的生活造就人生的無知,以大藝術家自居者不少,其中席德進是公認畫最好的。木心心中的席德進一開始是唯美主義的,即藝術家需「如蛾撲火地愛美,必須受折磨受苦,百般奮鬥,不是沒有卑下的情欲而是不被卑下的情欲制服,幾次三番地死而復活,終於成功,一成就就不會失敗了」。但某天當木心看到席德進那「聖潔的氣象」,如殉道者般的神情,他改觀了。不知在一九八一年,席德進死後的神情是不是這樣呢?
  之後一九四八年,他們在台灣台南相遇。已從相猜忌改為相敬悅的二人,整日聽交響樂、烹煮、寫生,不以寒傖為恥,「拙劣極了,卻也快樂極了」。那時的木心認為席德進像克利斯朵夫,「把不理想的都變為理想的了」,但也只能臻至「像」的境界而已。一九四八年底,杭州上海的親友催木心速歸,然而輪船要待陰曆元旦後才能啟航,而這段期間也是木心與席德進最後相處的時間了。木心「一夜一夜地靜聆席德進回顧往事」,約定「巴黎再見」,寫了封信偷偷放在他枕上,卻又自覺彼此交情不深,連忙收回。木心回到上海,輾轉得知席德進為木心之別哭了一夜,為此他「劇烈懊悔沒有把那信留下」。
  一九八一年,木心從廖未林那兒得知,席德進已是台灣著名的大畫家,亟欲得到老同學老朋友的訊息。木心自此每晚為席德進寫信,越寫越長……。之後才得知,席德進罹患的是癌症,危在旦夕,決定「以後」再給席德進寄信。木心認為席德進夭折在他最青春有為的生命階段,而走在克利斯朵夫之路的席德進知道自己何時會成功,「所以臨終的他,萬分不甘心……」。
  羅曼在《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終局寫道,克利斯朵夫渡過了河,而席德進是有望渡河卻「折倒在岸邊」。「雖則生命不直接等於智慧,長壽者未必超凡入聖,但說『死亡是一種美』的是高齡碩果的畢卡索」。

  是啊,也只有那已達成自己豐功偉業的畢卡索才能輕鬆地說「死亡是一種美」了,對木心來說,席德進之夭折與未竟之功是應該遺憾的。木心藉此文緬懷席德進,並且以回憶與席德進之相處情形,向讀者建構了木心心中的他,那堅持「把不理想的都變為理想的他」。

〈雙重悲悼〉

  〈雙重悲悼〉是木心回憶林風眠先生身受時代悲劇的文章。

  一九五○年,木心在杭州藝專看著林先生的畫,彷彿正站在窗前,窗外是自由。一九五一年是林風眠先生創作黃金期的正式開始。之後到文革前夕,是他繪畫創作的顛峰期。一九六六年,林先生被拘留在上海來公安局,而他親手毀滅了那些畫。自己創作的畫卻成為自己的罪,畫在人亡,人畫俱亡,畫亡人在,「唯有放棄畫,減輕罪名,人才有望活下來,才符合為藝術道的精神」。當他再回到南昌路寓所時,已近七十歲,「稍事休養後,便奮起作畫,力圖追復他所失去的累累碩果」。
  但凡靈感之作,留則永存,去則不返
  之後,木心評林風眠先生在一九八○年間赴法國展覽的那一組畫,「它們實在不足以表示畫家的原有水準」,「一次比一次散了」。「我所曾經見過的林風眠先生的傑作,是從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五年這十年中的近百幅畫,其中之半數,曾被讚為:像花一般的香、夜一般的深、死一般的靜、酒一般的醉人。這些畫,保存在時光的博物館中,愈逝愈遠。

  我想借用木心在文中所述隨心所欲的字句,來描述我的想法吧。如果心不純粹,或心累了,或根本不適合作畫、寫文,那麼即使能隨心所欲,又當如何呢?

其他

  其他文章也值得一讀,如:〈夏明珠〉,講述父親的情婦夏明珠和母親的互動,以及少年對母親的不諒解;〈芳芳 NO. 4〉,講述主角和芳芳的四次交流,最後帶出中國文革給人們的後遺症;〈壽衣〉藉廚娘陳媽帶出鄉下人篤信占卜的荒謬以及中國人常有,那無意義的「做作式的同情」。篇篇皆精采,主題也迷人,實為好書。


內容總結
溫莎墓園日記
5
/5
avatar-img
13會員
134內容數
個人生活體悟、觀點分享,兼有一些文學與機械創作,歡迎大家來晃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奇狐文化的小沙龍 的其他內容
  法律對我們非相關從業的一般人來說,是極為神祕的領域,就像生活在桌面下或是儲櫃角落的怪物一樣敬而遠之,希冀不要隨意招惹上身。然而我們卻又對新聞中法官的審判感到不解,甚至痛斥恐龍法官。我想根本原因就是不了解法律。
  這本書是朱敬一院士的讀書、叛逆心得之作,描述他如何由博而精,再由精而博地做學問。稍微介紹作者朱敬一院士,台大的經濟學教授、中研院院士,曾任國科會主委與台灣駐 WTO 常任代表團。而與此書最重要的學問方面,經濟學博士畢業後,又鑽研法律、演化生物學等等旁門左道,竟也有幾篇發表至國際期刊的論文,可說是
  這本書的作者小島美羽,是一位遺物整理師。主要的工作內容除了整理遺物之外,也包括清理房間。清潔那些沾染體液的床墊、榻榻米,甚至是底下的木頭地板。有時甚至連馬桶都要完全換新的。   2016 年,作者深感日本一個人死去──即孤獨死──的案例越來越多,她決定製作模型屋,讓世人更能切身體會「一個人死,
  作者是一家企劃公司的創意總監,日本人。老實說,我對日本人的刻板印象是保守、固執、嚴格要求規則 (當然也有例外,如任天堂那群人例外)。但一看到書的副標題「用喜歡改變世界」,我就知道作者有其厲害之處。   這本書與其說是教你如何變成創意人,不如說是作者企圖和讀者的聊天之作。書中收錄許多作者和前輩們
  我覺得朱敬一院士這本書對我最大的貢獻是展現現代知識份子的可能。   在現代這個追求快速的時代,我們很輕易,或者說不自覺地讓短影片侵入我們的大腦,或者利用網路搜尋引擎來找尋我們的疑問,可以說是我們自己讓自己的知識破碎化。這情況不能說不好,更準確地說,是這世代的「快」讓知識不得不如此傳播。因此,我
簡介   這本書以日常的事件起手,逐步引領讀者思考究竟該如何反應那些「模稜兩可」的事。   這讓我想到學物理時的事。學物理時,課本會先講解理論定義,而後再講述應用。為了更全面描述定理的適用範圍,這些述敘句子通常會很長。學生在學習時,也不可能直接記住這一長串字數。當時我老師的做法就是直接解題。這個
  法律對我們非相關從業的一般人來說,是極為神祕的領域,就像生活在桌面下或是儲櫃角落的怪物一樣敬而遠之,希冀不要隨意招惹上身。然而我們卻又對新聞中法官的審判感到不解,甚至痛斥恐龍法官。我想根本原因就是不了解法律。
  這本書是朱敬一院士的讀書、叛逆心得之作,描述他如何由博而精,再由精而博地做學問。稍微介紹作者朱敬一院士,台大的經濟學教授、中研院院士,曾任國科會主委與台灣駐 WTO 常任代表團。而與此書最重要的學問方面,經濟學博士畢業後,又鑽研法律、演化生物學等等旁門左道,竟也有幾篇發表至國際期刊的論文,可說是
  這本書的作者小島美羽,是一位遺物整理師。主要的工作內容除了整理遺物之外,也包括清理房間。清潔那些沾染體液的床墊、榻榻米,甚至是底下的木頭地板。有時甚至連馬桶都要完全換新的。   2016 年,作者深感日本一個人死去──即孤獨死──的案例越來越多,她決定製作模型屋,讓世人更能切身體會「一個人死,
  作者是一家企劃公司的創意總監,日本人。老實說,我對日本人的刻板印象是保守、固執、嚴格要求規則 (當然也有例外,如任天堂那群人例外)。但一看到書的副標題「用喜歡改變世界」,我就知道作者有其厲害之處。   這本書與其說是教你如何變成創意人,不如說是作者企圖和讀者的聊天之作。書中收錄許多作者和前輩們
  我覺得朱敬一院士這本書對我最大的貢獻是展現現代知識份子的可能。   在現代這個追求快速的時代,我們很輕易,或者說不自覺地讓短影片侵入我們的大腦,或者利用網路搜尋引擎來找尋我們的疑問,可以說是我們自己讓自己的知識破碎化。這情況不能說不好,更準確地說,是這世代的「快」讓知識不得不如此傳播。因此,我
簡介   這本書以日常的事件起手,逐步引領讀者思考究竟該如何反應那些「模稜兩可」的事。   這讓我想到學物理時的事。學物理時,課本會先講解理論定義,而後再講述應用。為了更全面描述定理的適用範圍,這些述敘句子通常會很長。學生在學習時,也不可能直接記住這一長串字數。當時我老師的做法就是直接解題。這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透過優美的文筆,描述了一段充滿思念與愛的旅程。作者以冬天的景色作為背景,反思過去的記憶和感情,探討生命中的種種耽溺與感悟。文中出現的蘆葦、晚風等意象,象徵著對故鄉與久別之人的懷念,讓讀者感受到濃厚的情感共鳴。
Thumbnail
妳帶來的彼岸見聞 陶醉了此岸的生靈 讓陽世的夜晚 充滿著黃泉的幽香
Thumbnail
好久沒有閱讀華文的推理懸疑故事,所以一打開這本書之後很快就陷入劇情,瞬間成為故事背景N鎮的小市民。
Thumbnail
本篇心得涉及小說劇情內容,可能影響觀看體驗,請大家斟酌。
Thumbnail
思緒雜亂無章 被文字捕捉在 哪一頁書香 寫下無數的見解   遨遊在哪一片書海 飛越過的高山與海岸 最後被拍上岸的貝殼 是否可以被珍藏 放置在透明的玻璃罐裡   指尖 指示著目光 一字一句的朗誦 聲音帶領著 起承轉合 意識 牽動著思緒 一本本曾經 閱讀過的書籍
Thumbnail
風的流言 愛的幻影 掩不住 心園的荒蕪
Thumbnail
这是读的苏枕书的第一本散文集,不论什么时候读都别有一番风味。流连于她笔下的四季之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冬有落雪,春则落英缤纷,好一幅京都浮世绘。用的是朴素的书信体,让人想起从前写信的岁月,从前车马邮件都慢,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他就懂了。可是那些印迹应该散落在天涯了。 虽然
Thumbnail
這雖然是本薄冊,詩意的語言講述一段沈重的歷史事件,腦中自然地匯聚出一幕又一幕畫面。搭配非常適切的書名,是一本我認為愈看愈有意思的小書。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透過優美的文筆,描述了一段充滿思念與愛的旅程。作者以冬天的景色作為背景,反思過去的記憶和感情,探討生命中的種種耽溺與感悟。文中出現的蘆葦、晚風等意象,象徵著對故鄉與久別之人的懷念,讓讀者感受到濃厚的情感共鳴。
Thumbnail
妳帶來的彼岸見聞 陶醉了此岸的生靈 讓陽世的夜晚 充滿著黃泉的幽香
Thumbnail
好久沒有閱讀華文的推理懸疑故事,所以一打開這本書之後很快就陷入劇情,瞬間成為故事背景N鎮的小市民。
Thumbnail
本篇心得涉及小說劇情內容,可能影響觀看體驗,請大家斟酌。
Thumbnail
思緒雜亂無章 被文字捕捉在 哪一頁書香 寫下無數的見解   遨遊在哪一片書海 飛越過的高山與海岸 最後被拍上岸的貝殼 是否可以被珍藏 放置在透明的玻璃罐裡   指尖 指示著目光 一字一句的朗誦 聲音帶領著 起承轉合 意識 牽動著思緒 一本本曾經 閱讀過的書籍
Thumbnail
風的流言 愛的幻影 掩不住 心園的荒蕪
Thumbnail
这是读的苏枕书的第一本散文集,不论什么时候读都别有一番风味。流连于她笔下的四季之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冬有落雪,春则落英缤纷,好一幅京都浮世绘。用的是朴素的书信体,让人想起从前写信的岁月,从前车马邮件都慢,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他就懂了。可是那些印迹应该散落在天涯了。 虽然
Thumbnail
這雖然是本薄冊,詩意的語言講述一段沈重的歷史事件,腦中自然地匯聚出一幕又一幕畫面。搭配非常適切的書名,是一本我認為愈看愈有意思的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