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小檔案
比爾蓋茲曾說:「查理·蒙格是我接觸過的人當中,最寬廣的思想家。」
蒙格不僅是位出色的投資人,也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
蒙格有大量閱讀的習慣,他的自傳說他平均一天可以看一本書。
他倡導運用「思維模型框架」來思考事情,他認為我們的腦中必須有夠多的思維模型,這些模型和我們的經驗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性,藉由運用不同領域的多元模型,包含歷史、數學、心理學、哲學、生物學等,透過交叉運用的結果,產生更大的價值。
蒙格自己就示他已經掌握了超過100種的思維模型,有了這些思維模型,多數的問題都能夠被解決。
蒙格曾說過:「如果一件事對我們而言不是簡單可以理解的話,那麼就最好不要去做。」
這也反映在他跟巴菲特的投資風格上,他們不投資自己不理解的東西,例如高科技產業對於兩位老人來說實在難以理解,因此他們鮮少碰這樣的標的,就算波克夏有投資科技股,也不是出自於他們兩位之手。
如果市場上出現了一個投資標的,蒙格會先歸類到三個分類中:可投資的、不能投資的、難以理解的。
蒙格只會關注可投資的標的,並且等待最佳時機出手。
蒙格有句名言:「我只想知道的是,我會死在哪裡,所以我永遠不會去那裡。」
蒙格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通常想的不是做什麼才能成功,而是不做什麼才能避免失敗,這就是所謂的「反向思考」。
反向思考應用在投資上,就是投資前先考量風險,並且避免去風險高的地方。
蒙格和巴菲特時常強調,決定一個投資人是否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他的智商或經歷,而在於他的品格。
從巴菲特及蒙格經歷過的「所羅門醜聞」一事,足以見到兩人的品性。
1987年,波克夏以7億美元取得所羅門兄弟證券12%的股權。
1991年開始,所羅門兄弟爆發一連串的醜聞,包含交易員盜用客戶帳戶競標國債等,巴菲特與蒙格兩人震怒,要求董事會據實以告,並將所有的醜事攤在陽光下。後來,巴菲特還站上國會作證,讓原本的一樁醜聞變成企業道德的典範,之後在波克夏的年會上,都會播放這段經歷,提醒大家「不能讓公司賠上一絲一毫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