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1|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在方格子和threads

昨天,下載了threads,接下來,大概率出沒的地方,應該就是plurk、threads和方格子。前二者主要會是🍊的個人碎碎念,可能也會有一些隨手記錄,待整理成篇了,就會到方格子正式發文。我打算運用這個模式,讓自己的寫作落實,而不至於讓想法浮泛消散。

臉書現在真的是越來越少去了,點開全是廣告和不是我追蹤的朋友的各種短片和訊息,所以,好像就漸漸的沒了說話興致。可能所謂時代變遷就是這樣吧,臉書之於我而言,目前算是一個接收新聞消息的窗口,但是卻也要謹慎防範假消息的地方,然後,絕對不能被眼花瞭亂的廣告給騙了。

再來聊聊方格子。

其實我很久很久以前就在方格子開帳號了,當初也是一直在尋找一個落腳的地點,可是很多計劃都沒有動力推動下去。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我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後當時的寫作平台的功能和支持系統,還不能滿足我的需求,至少,沒辦法push我去寫。所以就延宕到了現在。

當年的讀者全都流失了。這是自然的。畢竟,我根本沒在經營。而現在,我終於覺得自己有可以再出發的條件,剛好,方格子也革新出版專頁為沙龍,實際試用之後,我覺得有很多不錯的功能。

方格子之於我的優點

  • 編輯器穩定多了

從word或pages複製過來的文字,不會一貼就消失,直接在編輯器裡寫文,也有自動儲存的功能。努力不會消失,很不錯。

段落式的模組,要移動已經寫好的文字版塊也很容易。雖說這已是現今寫作編輯器必備的功能,沒有太了不起,但「穩定」這事,還是值得讚許的。

  • 可以在不同設備操作

以前方格子只有電腦網頁版,這對於我這種只要一煩就懶得去開電腦的人來說,能在手機書寫,是一件動力加分的事。雖然手機上的介面較小,低頭弓身打字久了,脖子手臂也都容易僵痠,可以專注的程度的確遠不如在電腦上操作,但是可以一起床就直接坐在床上寫作,這樣可有感覺自己很上進的錯覺。

有時候,能夠在短時間裡完成少量但明確的成果也是好的。《原子習慣》就是在指引我們這件事。

  • 沙龍房間有付費機制的設定

可以針對不同房間做不同設定,也可以針對每一篇文章做不同設定,還可以設定限時免費,這對已經有足量文章的作者來說很友善,因為完成的作品不會寫完就放著,是可以依不同的需求再做設定的。

自定義付費設定這個功能我覺得很讚,作者可以自行決定要開放文章露出的篇幅,也就可以去選擇覺得最有吸引力的斷點。搭配限時開放的功能,我覺得有更多行銷操作的空間。

我自己也是讀者,也很常拿伸手牌,想看免費的,但是,若我真的覺得好、覺得喜歡,也不會捨不得花錢收藏。這或許就是未來的數位內容收費之核心價值吧。讓受眾看得到,讓受眾願意買單,這些才是努力所要得到的實質回饋。

作品有價不可恥,勇敢宣告自己作品有所價值,是成為作者在心態調整上的第一步。(這件事我一直到前不久才有所決心。)在以前,作者得等待出版社的認同,當出版者願意投入人力財力物力為你出書的時候,那就是一種絕對的肯定。但現在,作者可以先從肯定自己開始。有很多形式可以協助,只要作者願意把出版者為你承擔的一部分承擔起來,作品的分享和回饋,不見得少於實體書出版。

也或者可以說,在實體書出版前,還能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實踐。(比方說,讓你有動力去完成你的作品。)「完成」是1,有了1才可以去乘正數,擴展到無限大。

在我而言,先要能完成我自己滿意的,等到讀者看到讀到想得到付費也行,那就是我的收穫時刻。我想要的,是真正的共鳴。

好像快文不對題了,先打住在這裡。再來說說方格子美中不足之處。

我覺得可改進的建議

  • 手機版的格式調整能與電腦版相同

在我實測下,在電腦版裡可以按tab+enter來令段落斷行但依然維持在同一段落的功能,手機或ipad的版本都做不到。像這種結合鍵的功能,能有叫出表單之類的方式來處理嗎?

格式這種東西,一旦能簡化到「選取→點選」就會非常便利。對於不夠熟悉語法的人來說,也不會太打斷書寫思路。

表格的話,我還沒有這個需求,但我也會想知道有需求的時候可以怎麼做。

再來就是希望能增加一個特殊字的格式,現雖然有兩種引用文的選擇,內文也有加粗的粗體字,但兩種引用文的格式並不太適合在小說類文章做文內區隔。

有時候,故事劇情有需要不同字型或格式來區隔標示。那並不是要像引文那樣有明顯不同,也不是要用粗體字來過度強調,那可能會是好多段落連起來的劇情,是屬於內文卻又需要區隔的段落。

我目前的做法是採用上標字來設定這些段落,但看起來很怪,畢竟跟內文字級比起來在視覺上相差太多了。

我能想到的最簡單做法就是改字色,也不是說要有可選花花綠綠的顏色。但若能比方說有比內文字淺30%的灰字,但跟內文字一樣字型大小,這樣就能區隔開來了。

  • 許願:我想要有腳註超連結

或是像維基百科那樣,移到註解標就會出現註解小box也行。

在這個大引用的時代,我覺得有這個方式來保障出處,對寫作者來說會是個能夠安心負責的舉措。方格子目前雖有上標和下標的按鈕,但僅有字級格式變化的效果。如果能夠文內超連結,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吧。

  • 許願:限時免費可以整個房間文章一鍵設定

心血來潮想開限免,操作一篇兩篇還過得去,幾十篇就很累人了。為了以後著想,許願能增加這個功能。


再來是關於我自己的學習和改進。

經過這一個半月在方格子po完鴛鴦的心得,覺得自己第一件事要調整的心態就「不要去管單吊字」。

看紙本書的時候,很少段落最後一行會只剩下一個字或兩個字的。(現在大部分編輯器都會避頭點,所以不會有剩一個標點符號的情況。)

因此,一旦遇到單吊字,很自然就會往前面段落的句子去尋找,看看有沒有哪些句子能加字減字或換句話說的。藉此來避開單吊字的狀況。

被長年訓練下來的書寫和改稿習慣,到如今竟已是個「過時行為」了。

在數位內容的環境裡,文字大小和版面都是流動的,所以,任何為單吊字做的處理其實都是徒勞。因為一旦換台機器、換個介面,甚至只是字級放大縮小,都會改變閱讀視覺上的呈現。

換句話說,在檢查文稿的當下,能夠忍住去處理單吊字的情況,專注於檢視文本句子的精確與簡潔,反而更加重要,也更有效率。

書寫行為和閱讀習慣,一直都是習習相關的。只能說寫作者也需要與時俱進,不能讓自己太落伍了。

像我在threads就忍不住會在段落間空行,這樣以上這一大坨字,才不會擠得讓人看得難受。顯然,threads不太在乎版面,當然,可能未來的讀者也會越來越不在乎了。

像這兩天才剛刷到討論以斷行代替標點的做法,在網頁短文形式的閱讀上更加易讀的討論。這一點,我自己好像在email時代就已經這麼做了,畢竟要看完一句話還要去拉左右版面太累人了,滑鼠滾輪上下簡單些。顯然這些都是不經意的習慣養成,但大多數人都會產生的習慣,背後必然也會有行為發生的人性法則存在,有時候也頗值得進一步探究。

說起來,閱讀真的是有機的,古早的雕版和活字印書,甚至沒有標點,只能靠讀者自行句讀來判斷文義,因為有時候不同人句讀不同導致誤讀,還衍生出考據這門學問,可見得,標點其實也是一種對話的媒介和指標。

記得不知道哪位作者說過,標點符號是作者表達的情緒。這點我也認同,像最近在討論的「有沒有不用冒號和引號來表達的對話」,這個串也有意思。我想作者肯定不是不會用冒號和引號,而是在那段文字裡,他不用,自有他的道理和用意。至於想不想理解他的用意,這是讀者在閱讀上的自由。

《大腦抗拒不了的情節》的作者說,不要把讀者當笨蛋,寫好了,讀者會懂;寫不好,才愛解釋。我覺得說得有道理。

threads才剛開始試用,有其他的心得再慢慢來分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