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5|閱讀時間 ‧ 約 48 分鐘

【走在台灣的屋脊(上)】天神的筆架

北三段能高安東軍縱走

在巍峨峻秀的中央山脈主脊上,有一段綠茵廣袤、柔媚動人的高山草原湖泊景觀,在這段北起能高啞口,南迄安東軍山南鞍總長20餘公里的中央山脈主脊上,有著景色旖旎、波光瀲灩的山水風光及台灣山岳剛柔對比最顯明一段主脊稜脈,劇烈的河川向源侵蝕作用,把山稜的西側鑿刻為猙獰的斷崖崩壁,東側則因單面山及最高隆起準平原的地形,舖陳出緩斜的大草原景觀,其中還點綴著鑽石般晶瑩閃亮的天然水池,形成綺麗的湖光山色,這就是讓山行者最魂牽夢縈的能高安東軍縱走行程。 

↑南華山南稜線眺望能高鞍部稜線

↑南華山南稜線眺望能高鞍部稜線

↑卡賀山稜線眺望能高鞍部稜線

↑光頭山與箭竹草原

↑白石池

↑萬里池

↑屯鹿妹池

↑如影隨行的水鹿大軍(明德攝)

牛魔王的挑戰

相信每位走過能高越嶺古道的山友,都會被古道右手邊那條橫亙天際的中央山脈主脊所震憾,特別是那座有牛魔角之稱的卡賀爾山,護衛在能高主山之前,婉如天神的筆架,令人景仰敬畏,能高安東軍縱走最大的挑戰,就是前三日要由能高鞍部穿過箭竹林,越過天神的筆架,登上能高主山,在能高山南側鞍部小憩一晚後,翌日再攀登絕壁至能安縱走的最高峰—能高南峰,其後進入此段縱走最美的廣袤草原—知亞干大草原後,路過光頭山結束前段的驚奇之旅。

↑天池山莊腰繞路眺望能高山

行程規劃

  • Day1:台北→屯原登山口(H:2000m)→雲海保線所(H=2360m)→ 6K大崩壁→天池山莊(H=2860m)→光披八表(H=2860m,紥營高度適應)
  • Day2:光披八表(H2800m)→▲卡賀爾山(H3105m)→▲能高主峰(H3262m)→能高山屋舊址→台灣池→大陸池營地 (休息)
  • Day3:大陸池→能高南峰叉路口→▲能高南峰(H3349m) →南峰叉路口→能高南峰南鞍營地(H2900m)→知亞干大草原→ ▲光頭山(H3060m)→16:00白石池(H2850m)
  • Day4:白石池→▲白百山(H3110m)→10:00萬里池(H2700m)→14:30屯鹿池((H2850m)→屯鹿妹池(有活水源.休息)
  • Day5:屯鹿妹池→三叉路口營地(H3010m)→▲安東軍山(H3068m) →三叉路口營地(H3010m)→萬大南溪(H1592m)→第一獵寮→越溪點→第二匯流口(休息)
  • Day6:第二匯流口→崩塌地→松風嶺(H1519m)→風林吊橋→奧萬大遊客中心→埔里慶功宴(賦歸)

一波數折的初發

因為知道此行第二天及第三天是比較艱難的行程,所以原訂在光被八表紮營,希望能讓第二天有比較充裕的時間龜速慢行,也可欣賞太平洋的日出及金色的木瓜溪,不料集合時因為協作公糧漏帶及盧山部落修路交通管制,延誤了一個多小時,只好調整原訂計畫,將紮營地點改為天池山莊旁腰繞路的水源地附近。

↑道路整修整點放行,只好怒吃西瓜,隨處拍拍。

↑10:57背包上肩,開始起登,今天背包最重,要走近14公里路程。

↑12:50來到雲海保線所,在此休息用午餐。

↑6K大崩壁及鐵線橋


↑能高越嶺道已經走了N次了,每次來到能高瀑布都是在大霧之中,很幸運這次撥雲見日,大家在能高吊橋放下大背包,由吊橋左邊下切到瀑布底欣賞壯觀的三層瀑布。

↑6:00左右抵達天池池山莊,眺望能高山稜線水氣很重,趕緊找地方紮營,入夜飄了點小雨,似乎在預告著明日的白牆行程。

↑天池山莊腰繞路眺望能高山

↑一早5:00起牀,我們刻意放慢步調,等其他隊伍都出發後,再慢條斯理的往光被八表前進(OS:不想讓一早的箭竹的露水弄溼褲子),7:10來到光被八表團拍後正式踏上能高安東軍的脊樑山脈之旅。

↑能安縱走登山口(上次能高越嶺全段只能路過,這次要正式踏上北三段,一定要拍照留念)

↑一開始就要接受天然洗衣機箭竹的洗禮。

↑這兩塊岩石很像傳說中的牛魔角。

↑卡賀爾營地看天池,取左上卡賀爾山(三角點距此不到5分鐘)。

↑10:40卡賀爾山(H3105m)登頂,無基點(白牆一片)

↑鳥嘴尖山(山形酷似鳥嘴尖尖的)

↑能高山登頂前的碎石陡坡

↑左邊形狀怪異的巨石山友稱之為豬猴石。

能高山

能高山即能高主山,標高3262公尺(三等三角點5957號),座落於能高越嶺道縣界埡口的南邊中央山脈主脊上,峰脊狹長,呈弓形向西彎凸,橫看長嶺偉壯,縱覽尖峰拔萃,為此行第一座百岳。在日據時期與新高山(玉山)、次高山(雪山),合稱為「台灣三高」,站在能高越嶺道雲海保線所庭台眺望,能高主山龐大的山體,從縣界埡口依序緩起,形成屏障一方的巍峨巨嶺。隨著步程往東邁進,山容也跟著越變越尖,待來到天池山莊庭台時,但見一座金字塔狀的尖峰屹立在南方天際之上,它就是能高主山。

↑13:30全員登頂能高主峰(H:3262m),峰脊狹長,呈弓形向西彎凸,橫看長嶺偉壯,縱看尖峰拔萃,極具山岳造型之美。日據時期因山名中均有「高」字,與台灣第一高峰玉山(新高山)、第二高峰雪山(次高山)並稱「台灣三高」。

↑由能高山下切至南鞍舊山屋遺址

↑台灣池有4頂帳篷在此紥營(此處無活水源)

↑15:12抵達大陸池紮營,本日大部分在白牆中渡過,與原氣象預告,應為好天氣有些差異,不過還好沒下雨。水源地在東北鞍部西下80公尺岩壁處,下切約十來分鐘,但回程坡陡至少要20分鐘左右。

↑5點起床,由營地眺望今天要挑戰的能高南峰稜線。

↑先由營地腰繞後,下切至鞍部。

↑在鞍部回首來時路(北三段稜線)


↑眺望最遠方的玉山群峰。

↑爬了近1個多小時,終於上能高南峰稜線(隊長累到攤在地上)。

↑眺望干卓萬群峰

↑眺望能高山至南華山的稜線

↑不用太高興,前面還有好幾個假山頭要上上下下(真的是人在冏途....)

能高山南峰

能高山南峰,簡稱能高南峰,標高3349公尺,是能高山群的最高峰。全山三面峭坡,僅東稜緩斜平伸,山勢悠揚挺翠、氣宇軒昂。雖名為能高山之副峰,卻高逾主山,形勢更勝出主山,是座內歛沈穩的大山,邢天正在《台灣高山明細表》中將它選錄為台灣高山「十峻」之一。能高山南峰以挺拔的英姿,座落於能高山群光頭山最高隆起準平原面地形的北緣。立於山巔往南俯視,但見一脈翠綠色的岡稜,迤邐南伸,形成一片廣袤柔美的牧野風光,這裡就是台灣最美也最大的草原區。

↑11:12能高南峰(H:3343)登頂。山勢悠揚挺翠,氣宇軒昂,峰頂三面峭拔,僅東稜寛嶺平伸,為本次縱走行程五座百岳中的最高峰,台灣高山十峻之一。

↑向南眺望有名的知亞干大草原

↑知亞干大草原(可惜大霧來襲,沒能拍出廣闊的草原景觀)

光頭山

光頭山原名知亞干山,標高3093公尺(三等三角點5956號)座落於能高安東軍最大也最美的草原區上,附近岡巒平阜,形成一片廣約三平方公里的低丘狀臺地,在地形學上稱作「最高隆起準平原面」。南臨受知亞干溪(恰堪溪)向源侵蝕的斷崖崩谷,西、南兩面都有不錯的展望。山名由來,即以此山位於知亞干溪源頭而得名。後來山友以附近全是淺竹平舖的草原丘巒,無任何樹木長成,意譯成「光頭山」。東稜墨綠色的支脈上,聳有神祕的牡丹岩,是泰雅賽德克亞族的發源聖地,擁有眾多相關的傳說軼事,更憑添了光頭山的歷史深度與故事話題。

↑15:00光頭山登項,最高隆起準平原上的圓丘巒頭,綠茵連綿天際,風光綺麗,東稜有牡丹岩,是泰雅賽德克亞族的發祥地,有霧社神石之稱。我們在此大休息,等下要下切崩壁,前進水鹿的故鄉。 (此時遠方傳來悶雷的聲響,似乎在催促著旅人趕緊起身續行,待續....)

白石池原住民

未完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