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7|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做個身上有烤麵包香氣的大人:讀《l'enfant silence》(沈默的孩子)

一個小女孩在暴戾乖張家庭下生活,漸漸失去語言表達機會與能力,繼而關閉感覺而變得麻木。幫助他們的解方是什麼呢?

故事最後,女孩化文字為利剪,懷裡布娃娃被縫上的嘴剪開,圖像上那些一直受困於枝枒樹杈中的鳥兒,也展翅飛遠。


   素未謀面的後巷鄰居近來家中多了個小嬰兒,不時傳來孩子哭聲,但接著卻是大人的吆喝斥責,小小生命應該讀不懂這些語言,但卻能清楚感受到不舒服的氛圍吧。

    聽著這近乎嘶吼的哭泣聲,猜想他或許是個敏感的孩子,是聲響、氣味、光線還是食物牽動了他?而家長會對此喝斥,是否他也曾是個敏感的孩子,只是當年未得到合適的對待?

    孩子在動輒得咎的環境下成長,會不會變成一朵失語花呢?失語花,是我讀繪本《沈默的孩子》聯想到的名字。這本法文圖畫書由法國童書作家Cécile Roumiguière負責撰寫文字,用「狼」的意象來代表家長,以香蕉混著烤麵包的氣味來描述老師,如此隱喻卻清楚的形式,細細勾勒出一個小女孩在暴戾乖張家庭下生活的心境,明白她漸漸失去語言表達能力的原因,也見證了她決定啟齒表達自己。

    Benjamin Lacombe繪圖將故事氣息傳達得十分契合。他形塑的主角顯現出「蘿莉塔」的嬌嫩與陰鬱,用色與配件則既有哥德風味的闇沈,卻又不失細膩與柔和的線條。圖文唱和間,帶領讀者一訪這朵失語花所面臨的困境與最後掙脱。

    例如:文字敘述兩匹狼跨進女孩所在空間的場景,牠們齜牙咧嘴,低吼嚎叫,「空中揮舞的皮帶,將她整個吞掉」;然而圖像並沒有直接繪出暴力場面,而是以女孩直擊的雙眼,沒有嘴巴的臉部大特寫來表徵,詮釋出受害者有時會以抽離方式來因應困局,並且因此失去了語言表述能力。

    在「人類圖」中有一種說法:我們是帶著自己的生命設計圖來到人世的,透過活著逐漸找到並發揮自己的天賦。然而有些生命的設計可能在孩童時期不容易被成人理解,例如:性格中的執著——經常被強硬的家長視為不聽話、不受教,而打壓、遏止或硬掰孩子們的自性發展。

    失去表達機會與能力的孩子會漸漸關閉感覺而變得麻木,這也是小女孩沈默的肇因。幫助他們的解方是什麼呢?穿插在書中情節的是課堂上文字教授的口訣:「A avec l’aouette, B berce le bébé, C comme un cygne…」(A緊跟著雲雀,B搖晃著小嬰兒,C就像一隻天鵝……)。我的解讀是:孩子的情緒透過語文學習而得到表達管道。

     我們的感受是天生具備的,但表達卻需後天學習。亦即,我們不須教導便知道饑餓、疼痛、恐懼……的感覺,但我們並不知道該怎麼將之表述與傳遞!也許是語言,可以是繪畫,或者用舞蹈,那一朵朵失語花終會找到專屬他們的表達方式。

      在《不反應的練習》(究竟出版)書中,作者草薙龍瞬引佛學來解煩惱,其中「用語言確認內心狀態」便是「明快處方箋」的第一帖配方。故事裡的小女孩最後化文字為利剪,懷裡布娃娃被縫上的嘴剪開,圖像上那些一直受困於枝枒樹杈中的鳥兒,也展翅飛遠。

    其實那些喜愛閱讀的朋友,都已是懂得自我覺察並正視當下的醒悟者,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將這些好故事交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的手上呢?

    不妨先做個身上有烤麵包香氣的人吧,去播散閱讀的種子,期待有一天那些不經意變成失語花的大小讀者,能聽到、讀到這些為他們而寫的故事,然後學會表達,讓心中的鳥振翅遠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