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須知 (45)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靜坐須知 (45)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所以我們常常提醒大家,在佛七當中前面出聲念的取相不要偷懶。我們佛七是在修行,不是在休息。有的人就是,在常住忙了大半個月,很忙很累,乘佛七的時候養養神。結果就是維那和悅眾在那裡唱,其他人就在那裡默默聽著,就在養神。

你要想,你現在養神,你一個又一個的佛七就荒廢掉了。你一生當中能有多少個佛七?這種加持的機會你老是養神,到最後佛號在你心中就是沒有明瞭分,也沒有寂靜分,都是模模糊糊。

所以前面出聲是為了取相,心念口誦耳聽。我們不一定要念很大聲,你自己聽得到就可以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己念,聽到聲音,然後印到心中去。

等到後面地鐘六字乃至四字念完了,追頂也完了,刹板停下來之後,你心中就開始念佛。

這時候念佛不必像前面一樣用唱的旋律,不需要,前面那個高高低低的旋律,是為了大眾和音的時候不會亂,為了和音的方便才採用唱的。

你自己用功的話就不需要唱了,自己用功的時候是用念,這時候你可以配合呼吸,比如三三四的定調: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吸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吸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配合三三四或者五五都可以。

就是說,在後面的靜坐念佛當中,你的所緣境能夠清晰,是因為有前面的取相,是從出聲念的取相而來的。

包括你個人用功念佛的時候,如果覺得取相不清楚,你也可以前面出聲念一下,念個幾分鐘佛號取相,心念口誦耳聽,取相之後,再來默念。

默念的時候,你的所緣境是什麼呢?是你心中的佛號。這個是你的本命元辰,要守住。你現在開始守住,平常也守住,臨終的時候它才會現前。

一定要記得,是心中的佛號,不是別的。不是佛像,也不是蓮華,佛像、蓮華那都是輔助。也不是觀想阿彌陀佛四個字,不需要這麼觀想,經典上也沒這麼說。主要是念佛,取心中佛號的聲音,要清楚。

印祖建議說可以金剛持,剛開始你默念的時候,如果心中佛號不清楚,你可以嘴唇稍微動一動,或者配合一點氣的聲音,自己聽得到的氣的聲音,這樣子可以幫助心中佛號聲音的影像清晰。

像我們淨土法門的人,所緣境主要就是心中佛號的聲音,這是《往生論》裡面講的。五念法門當中:禮拜、讚歎、作願、觀察、回向,五念當中最主要的就是持名念佛的讚歎門,其他都是輔助。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裡面也說,我們三業專修,身口意三業裡面最主要的還是口業的稱頌。因為這是你在臨終時能夠用得到的,所以你一定要讓它熟悉,而且要讓它有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erlock Chen的沙龍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Sherlock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02
我們今天就先到這裡好了,各位可以再聽聽我在《小止觀》裡面講的內容。《小止觀》熟悉了以後,你就可以聽我講的《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那個是算高級部,高級的禪修方法。但《小止觀》一定要熟悉,不要急著說我就要聽《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我要直接聽《摩訶止觀》。基礎很重要,基礎不夠的話聽了很多,都是很玄的。
2024/10/02
我們今天就先到這裡好了,各位可以再聽聽我在《小止觀》裡面講的內容。《小止觀》熟悉了以後,你就可以聽我講的《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那個是算高級部,高級的禪修方法。但《小止觀》一定要熟悉,不要急著說我就要聽《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我要直接聽《摩訶止觀》。基礎很重要,基礎不夠的話聽了很多,都是很玄的。
2024/10/02
問:請問師父,拜大拜比拜小拜效果好嗎? 像我師父,反正我親近過的這些顯教的大德,基本上到老來都在拜佛。我師父也是到老來還在拜佛,都是不斷。 所以小禮拜有它的好處,它不費力,當然你方法要對。我師父教的視頻,和我教拜佛的視頻,各位可以參考一下。
2024/10/02
問:請問師父,拜大拜比拜小拜效果好嗎? 像我師父,反正我親近過的這些顯教的大德,基本上到老來都在拜佛。我師父也是到老來還在拜佛,都是不斷。 所以小禮拜有它的好處,它不費力,當然你方法要對。我師父教的視頻,和我教拜佛的視頻,各位可以參考一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