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8|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靜坐須知 (45)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靜坐須知 (45)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所以我們常常提醒大家,在佛七當中前面出聲念的取相不要偷懶。我們佛七是在修行,不是在休息。有的人就是,在常住忙了大半個月,很忙很累,乘佛七的時候養養神。結果就是維那和悅眾在那裡唱,其他人就在那裡默默聽著,就在養神。

你要想,你現在養神,你一個又一個的佛七就荒廢掉了。你一生當中能有多少個佛七?這種加持的機會你老是養神,到最後佛號在你心中就是沒有明瞭分,也沒有寂靜分,都是模模糊糊。

所以前面出聲是為了取相,心念口誦耳聽。我們不一定要念很大聲,你自己聽得到就可以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己念,聽到聲音,然後印到心中去。

等到後面地鐘六字乃至四字念完了,追頂也完了,刹板停下來之後,你心中就開始念佛。

這時候念佛不必像前面一樣用唱的旋律,不需要,前面那個高高低低的旋律,是為了大眾和音的時候不會亂,為了和音的方便才採用唱的。

你自己用功的話就不需要唱了,自己用功的時候是用念,這時候你可以配合呼吸,比如三三四的定調: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吸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吸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配合三三四或者五五都可以。

就是說,在後面的靜坐念佛當中,你的所緣境能夠清晰,是因為有前面的取相,是從出聲念的取相而來的。

包括你個人用功念佛的時候,如果覺得取相不清楚,你也可以前面出聲念一下,念個幾分鐘佛號取相,心念口誦耳聽,取相之後,再來默念。

默念的時候,你的所緣境是什麼呢?是你心中的佛號。這個是你的本命元辰,要守住。你現在開始守住,平常也守住,臨終的時候它才會現前。

一定要記得,是心中的佛號,不是別的。不是佛像,也不是蓮華,佛像、蓮華那都是輔助。也不是觀想阿彌陀佛四個字,不需要這麼觀想,經典上也沒這麼說。主要是念佛,取心中佛號的聲音,要清楚。

印祖建議說可以金剛持,剛開始你默念的時候,如果心中佛號不清楚,你可以嘴唇稍微動一動,或者配合一點氣的聲音,自己聽得到的氣的聲音,這樣子可以幫助心中佛號聲音的影像清晰。

像我們淨土法門的人,所緣境主要就是心中佛號的聲音,這是《往生論》裡面講的。五念法門當中:禮拜、讚歎、作願、觀察、回向,五念當中最主要的就是持名念佛的讚歎門,其他都是輔助。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裡面也說,我們三業專修,身口意三業裡面最主要的還是口業的稱頌。因為這是你在臨終時能夠用得到的,所以你一定要讓它熟悉,而且要讓它有力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