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溪書院巡禮 113.08.05(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磺溪書院」俗稱「文昌廟」,位於台中市大肚區距離火車站不遠,騎單車過去才五分鐘就到了,它是該地至今留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臺中市現存唯一的書院,供奉文昌帝君等「五文昌」,書院的前身為「西雝社」亦稱「文昌會」,創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是當時文人士子的結集之所!

光緒十三年(1887年)再擴建成「磺溪書院」,招收大肚、龍井、烏日三區子弟,是這三個地區的文化發源地及文教中心,日據時期曾為大肚公學校(現大肚國小)校舍,民國78、91年重修,迄今已有137年歷史,民國75年經內政部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民國99年12月25日,重新公告為臺中市市定古蹟!

raw-image


為什麼稱為「磺溪書院」呢?有以下兩種說法:

第一:清雍正元年(1723年)設彰化縣治,其範圍北至大甲溪,南達濁水溪,昔時「彰化」雅名又稱「磺溪」大肚位於彰化縣境內,故稱「磺溪書院」

第二:據當地耆老說法,古時書院前方的大肚溪經常洪水為患,每當大雨造成黃泥、巨石堆積,成為一條黃色河流,石+黃=磺,故稱大肚溪為磺溪,書院便稱為「磺溪書院」,這兩種說法好像都有道理!

raw-image


「磺溪書院」座北朝南偏東,是一座七開間、二進、二護龍、帶四垂拜亭之四合院格局結合書院與廟宇的閩南式建築。主要建築區分山門(三川殿)、拜殿、主殿及書齋廂房,院內石雕、木雕、磚雕、泥塑、剪黏、彩繪、楹聯非常精美,尤其磚雕堪稱清領末期文教建築的傑出作品!

第一進的七開間山門,門廳比地面高出三階,中間三川殿屋脊最高,依次向左右降低,顯示尊卑高低次序,書院燕尾翹脊(古時官宦人家及廟宇才能使用的建築形式)共有六對,這裡就佔了四對,門前有寬廣的外埕,在紅磚外牆襯托下,顯得格外雄偉吉祥!

三川殿屋脊有一對非常醒目龍首魚尾「鰲魚」,傳說中是一種海中能滅火的神物,左右次間是剪黏忍冬捲草,最外側盡間則為雲龍脊飾這三種都屬於水族神物,對木構建築的書院來說「鎮壓火災」是非常重要的事!

raw-image


「磺溪書院」有別於一般廟宇,以楹聯方柱代替龍柱,沒有華麗彩繪的木門及格窗,讓書院顯得莊嚴肅穆!

另三川殿步口廊四朵蓮花吊筒(又稱垂花)、中門前一對青斗石獅、兩側金錢格窗,次間外牆「八卦竹節窗」,盡間側門也有金錢及萬字不斷磚雕,搭配非常勻稱,除了鎮邪功能外,再再顯示學生要清廉、重氣節,好好讀書才能當大官、做大事,累積財富節節高升

raw-image


此外,三川殿兩側的龍虎堵,也以質樸素雅的雕磚花鳥圖案,取代傳統的龍虎石雕,左面龍堵是「如意花瓶、石榴青蔥」磚雕,象徵「平安如意、百子聰明」,但有人解讀為石榴外表有凸起紋路,應該是荔枝青蔥下面是靈芝,故又喻為「平安如意、聰明伶俐」;聽說這座書院是由兩組不同師傅以「對場作」建造的,大家在欣賞之餘,不妨左右對照一下!

raw-image


右面虎堵則為「蓮鶴圖」,象徵「連生百子、富貴長壽」;但有人認為是「蓮花白鷺」磚雕,因這隻鶴頭部有長長的繁殖羽,應該是小白鷺,蓮花屬於蓮科植物,所以又喻為「一路連科」!

raw-image


抬頭仰望,步口廊上的棟架,右側簷口下是蓮座垂花,左側門楣上為龍頭門印,位於通樑與瓜柱之間,以為是鱷魚,仔細看有長牙及捲曲的長鼻,原來是象座,下面是牡丹,整體有著連續發展、成龍成鳳、太平有象及花開富貴之隱喻,這些木雕細緻,令人欣賞!

raw-image


走出門外看屋頂,三川殿除屋脊有一對非常醒目龍首魚尾「鰲魚」外,屋脊下面「西施脊」、「垂脊」是剪黏最豐富的地方,第一層有四條泥塑螭龍牡丹麒麟鳳凰剪黏,象徵望子成龍、花開富貴

第二層正面為虎、豹、獅、象四祥獸剪黏,因雄壯兇猛有鎮煞驅邪的作用,扮演廟宇守護的角色!

raw-image


第二層背面西施脊與屋瓦間,還有四隻造型詼諧可愛的鰲魚剪黏,可見木構建築的書院對防火意識多麼重視!

raw-image


從三川殿側方看垂脊,垂脊中兩對像鴿子的黑鳥,稱為梟鳥,是傳說中會吃自己母親的惡鳥,象徵有教無類,與書院教化學子的用意相符!另外,正脊上的鰲魚泥塑、垂脊下方牌頭之鳳凰及神仙剪粘,做工精美,有著逢凶化吉、望子成龍成鳳之隱喻!

raw-image


第一進左右盡間燕尾翹脊上,是能造雨吐水的四爪雲龍泥塑,非常精美細緻!

raw-image


這是左右盡間的側門,有著萬字不斷、金錢磚雕及龜背磚飾,具有幸福不斷、財富不斷及長壽不斷的意涵!

側門上二道白色橫帶像古時候的「官帽」,這個書院多麼希望學子好好用功讀書,當大官、做大事

raw-image


三川殿中門平時是關閉的,遊客必須從龍邊左盡間側門進入,然後從虎邊右盡間側門出去,以免「人入虎口」,進入書院盡間是門廳,接待客人的地方,各開一個磚砌的「海棠門」,亦稱劍環門以紅磚堆疊成許多彎弧型,這是很高超的技術,海棠代表美麗、長壽、吉祥!

raw-image


三川殿內側木構門廊木頭未上漆,保留原始風貌,屋架上斗拱獅座、瓜筒雕工精細,尤其四隻鰲魚雀替,更是木雕極品,據傳鰲魚生性好吞火舌,所以民間常常將它置於樑柱或屋脊上,以壓制火神!

raw-image


從門廊走到對面右盡間的門廳,迎面而來是一頂高懸於牆上、轎身書有「連中三元」的轎子,又稱作「連中三元轎」,一般轎子通常放置地面上,而此轎故意高懸於上,則有「高中狀元」之喻

raw-image


回到門廊走進中庭,前方是四垂拜亭,右邊廂房是「齋堂」,集會活動的地方;左邊「尚學堂」,學生讀書的地方!

拜殿為八柱歇山屋頂,佇立在高出地面五階的方形月臺上,外角四柱為花崗石石柱,以防風雨侵蝕內側四柱為本柱,與大木結構接續,有內外分明之意!

屋脊正中央安置葫蘆寶塔一座,具有鎮邪驅魔之意,兩旁各有兩尾泥塑鯉魚,比喻「鯉魚躍龍門」,兩端則裝飾飛揚的卷草,垂脊與山門三川殿垂脊相同,均飾有鳳凰、梟鳥及神仙剪粘!

拜殿前方設有御路(又稱斜魁),上有青石雲龍雕刻,那是供神明或皇帝使用的通路,惟書院有御路無丹墀(御路二旁的階梯),須從拜亭兩側階梯進入,具有尊敬夫子之意涵

raw-image


拜殿是磺溪書院深具特色的建築,屋頂棟架上各項木刻均為彩繪非常亮麗,中央有一幅「雅歌孝友」匾額,原匾已遺失,現在所見是仿製的!

外角四柱有兩對仙鶴雀替,它具有高尚品德、高貴、長壽之寓意;內側四柱為兩對鳳凰雀替通樑上兩對獅座及彩繪歷史故事,雕工細緻,金碧輝煌!

raw-image


將內側四柱「鳳凰雀替」及通樑上「獅座」,拉近觀察雕刻精美,主要是取其「事事如意」、「飛鳳通天」能帶來祥氣之意!

raw-image


從拜亭走進去是主殿,很特別的門楣上掛了一幅「八仙綵」,八仙降臨應該有「祝壽」及「趨吉避邪」之意!

raw-image


從左側走下拜殿,發現主殿屋簷有一條張口的鯉魚,他是下雨時的落水口,一般其下方地面上放了一個水缸,其意是雨水落下滿出來,表示財富滿得接不完,實際一點還可以用來澆花及具消防作用!

另兩邊的樨頭上,裝飾著一對石獅子,除了有避邪的作用,且使單調的紅磚柱面,顯得活潑起來;此外,還有著「事事如意」的隱意!

raw-image


主殿與廂房間有過水廊相連,過水廊外側有一道牆相隔,將中庭與主殿區分開來,這裡也是書院磚雕最佳的地方!

外牆最醒目的建築是「六合竹節窗」及「花瓶門」,先看左側六合窗上面海棠紋兩側為柿子,中間左右為龜背紋,窗下為萬字不斷紋中間飾以杏花;海棠意為如意,加上兩顆柿子,表示事事如意六角形如龜背紋,帶有長壽吉祥的含意,故「六角窗」或「六合窗」又稱「長壽窗」,竹節取其氣節及節節高升杏花代表幸福,整面磚雕有著事事如意不斷長壽吉祥不斷節節高升不斷幸福綿延不斷的意涵,與第一進盡間牆面有異曲同工之妙!

「花瓶門」應該是希望讓在此讀書的學子們「雀屏中選」、「出入平安」的意思!

raw-image


再看右側邊牆,主要造型「六合竹節窗」及「花瓶門」與左側邊牆概同,這座書院是由不同師傅以「對場作」手法鑿雕而成,大家不妨比較一下?譬如六合窗上面的海棠紋柿子萬字不斷中間杏花、花瓶門瓶口大小形狀等各有千秋!

raw-image


走入花瓶門是護龍廂房與主殿中間的過水廊右側為山長室,直行有月門通往書院後面,書院外牆有四座後門,分別是左右廂房及主殿的月門,凡事預留後路,以策安全!

抬頭仰望主殿正脊上除兩側燕尾翹脊外並無飾物,沒有三川殿及拜殿的華麗,卻更顯莊嚴!

raw-image


返回左側龍邊過水廊,穿過月門就到達主殿,月門上方通樑有兩根小巧可愛的磬牌瓜筒,看起來是原建築的構件!

raw-image


來到主殿,堂內高懸「經天緯地」古匾,是清光緒15年(1889年)由書院董監鄉紳同立,是磺溪書院除了建築與裝飾之外,唯一的舊有文物;另一銅鐘則保存在大肚國小內

正殿為三開間的講堂,中央主祀文昌帝君,兩側陪祀「天聾」、「地啞」兩位書僮打扮的神祇,一人持毛筆,一人持簿冊,代表著「天機不可洩漏」、「文運人不能知」、「文人須謙卑少言」等意義!

另文昌帝君座前供奉「五文昌」,由左至右分別為朱衣星君(朱熹)、文衡帝君(關羽)、文昌帝君、孚佑帝君(呂洞賓)、魁斗星君,他們是古時科舉時代掌管所有考試的神明,每逢考季來臨就有許多學子前來拜拜!

raw-image


主殿棟架彩繪、木刻都以紅色、金色為主,顯得金碧輝煌,這裡的「三通五瓜」、「鰲魚雀替」最精美,最上面是金瓜形的短瓜筒,未達通樑寬度一半;下面兩根通樑上的四個屬木瓜型、趖瓜型的長瓜筒,上面還有「螭虎咬磬牌」的木雕,代表吉慶!

raw-image


主殿上這四隻「鰲魚雀替」漆上金漆,顯得特別尊貴華麗,與三川殿屋脊泥塑鰲魚、第一進門廊上木刻鰲魚,相比各有韻味!

raw-image


走出正殿來到西廂房,第一間為生徒室,第二間為「西雝社」裡面供奉磺溪書院創始人趙順芳紀念神位(長生祿位),清光緒13年(1887年)趙順芳(西元1828-1895年)倡議在文昌祠創設書院,並於光緒16年完成,正式成為學堂,從此地方文風日盛,為大肚地區造就不少人才,對於推展地方教化極具貢獻!

raw-image


經過第三間的尚學堂,正好有工作人員將桌椅搬出來油漆,古蹟需要定期保養才能長長久久;回到磺溪書院停車場約半小時,對這裡的古蹟意涵還是一知半解,如果能參加老師導覽收穫會更多,接著準備前往「海線五寶」最後一站追分車站,今天只好匆匆別過,下次有空再來!

raw-image


avatar-img
22會員
5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漢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已是仲夏六月,來三義不是賞桐花、看木雕,而是想騎一趟舊山線鐵道+水庫之旅,早上五點半從板橋搭車,到達三義車站已是上午七點半了,天氣晴朗、微風是個騎車的好天氣!
黃瓣紫心「流蘇石斛」每年四月底五月初都會準時開花,這個季節適逢細枝天宮石斛開放,整個陽台熱鬧非凡。「流蘇石斛」唇瓣比花瓣及萼片顏色深,近圓形,因邊緣具流蘇狀,故稱「流蘇石斛」!
「桃園神社」位於桃園市虎頭山西側,興建於日據時期昭和13年(1938年),祭祀天照皇大帝、日本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掌管五穀豐收的豐受大神、明治天皇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等日本人的神明,是日本境外保存最完整的日本神社,民國八十三年公告為桃園市定古蹟!
看到河濱自行車道鳳凰花開,驚覺時序已進入五月,今天打算騎一趟大棟山405高地,順便往北下滑探訪桃園神社,再從八德更寮腳繞回大漢溪自行車道! 經過城林橋很
「天宮石斛」原產於南亞、東南亞與中國南部。每年油桐花季前,陽台上那些也不落人後,「天宮石斛」屬「春石斛」,具倒垂特性,亦稱「垂枝石斛蘭」,開花時像瀑布下垂,故又稱「瀑布石斛」!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已是仲夏六月,來三義不是賞桐花、看木雕,而是想騎一趟舊山線鐵道+水庫之旅,早上五點半從板橋搭車,到達三義車站已是上午七點半了,天氣晴朗、微風是個騎車的好天氣!
黃瓣紫心「流蘇石斛」每年四月底五月初都會準時開花,這個季節適逢細枝天宮石斛開放,整個陽台熱鬧非凡。「流蘇石斛」唇瓣比花瓣及萼片顏色深,近圓形,因邊緣具流蘇狀,故稱「流蘇石斛」!
「桃園神社」位於桃園市虎頭山西側,興建於日據時期昭和13年(1938年),祭祀天照皇大帝、日本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掌管五穀豐收的豐受大神、明治天皇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等日本人的神明,是日本境外保存最完整的日本神社,民國八十三年公告為桃園市定古蹟!
看到河濱自行車道鳳凰花開,驚覺時序已進入五月,今天打算騎一趟大棟山405高地,順便往北下滑探訪桃園神社,再從八德更寮腳繞回大漢溪自行車道! 經過城林橋很
「天宮石斛」原產於南亞、東南亞與中國南部。每年油桐花季前,陽台上那些也不落人後,「天宮石斛」屬「春石斛」,具倒垂特性,亦稱「垂枝石斛蘭」,開花時像瀑布下垂,故又稱「瀑布石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稻埕是臺灣最早開發地之一,擁有許多充滿故事的古蹟,包括仁安醫院、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新芳春茶行。這三個市立古蹟都是免費參觀,在當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本文將介紹這三間市立古蹟的特色和參觀資訊。
Thumbnail
其實是想去看看古蹟。這學校開門的兩扇門,還有進門的紅瓦建築就是認證的古蹟。 學校雖然在1899就建校,但是這古蹟的校舍要到1934年才全部竣工,算不得百年,但是正門採古典多立克柱式建築就有特色。 從康樂街走來,圍牆後就是高高的大王椰子,真得吾心,十數米後地一個大門出現:雙抱牆四柱三進門,不論
Thumbnail
〔張家祖廟〕(即發祥堂)位於臺中市西屯區協和里安和路111號,本為漳州馬田張家的私人祠堂,正殿奉祀祖先牌位,左右有內外護龍(廂房),是台中市保存完好的閩南傳統民居。這座祖廟在1985年11月27日經臺中市政府公告為國家第三級古蹟;左外護龍(廂房)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Thumbnail
淡水教堂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是台灣第一座基督教石造教堂,也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築。目前建物改建於1932年,1998年經中華民國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現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滬尾小學校禮堂位於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2巷,與淡水教堂相隔約1公里。從滬尾小學校禮堂可以遠眺淡水教堂的景色。 從滬
Thumbnail
2024.04.26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建縣歷史悠久,縣內有多處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等,為積極保存縣內文化資產並活化再利用,於今(4/26)日上午在埔心羅厝天主堂文物館舉辦「彰化縣歷史建築埔心羅厝天主堂原教室(文物館)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彰化縣長王惠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副局長粘振裕、天主教台
2024.04.24 台中市政府 有百年以上校史的台中市神岡區岸裡國小,校內歷史建築岸裡公學校校舍須整體修復,市府教育局規劃修復暨再利用工程,今(24)日秘書長黃崇典出席動土典禮表示,校舍修復不但保存了難得的文化資產,也使校舍更加安全穩固,優化學習環境。 黃秘書長表示,岸裡國小校史超過百年,是台
Thumbnail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據說是西元1730年,於清雍正年間自湄洲天后祖廟恭請媽祖神像來臺。後來因香火鼎盛,於西元1732年在臺中市大甲興建小祠,直到西元1770年改建小廟為「天后宮」。西元1787年重建,才被載於臺灣淡水廳水獻中。往後由大甲士紳屢次發起重建並改為「鎮瀾宮」。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
Thumbnail
大溪是一個位於桃園市的小鎮,曾經是清朝時期的重要港口,日治時期的木材集散地,這邊也成為木藝工廠的聚落讓木藝產業在此蓬勃發展。然而這些日式建築群,便是由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經過整修轉型為桃園第一座市立博物館「木藝生態博物館」也是台灣第一座無圍牆的博物館,更是全台灣第一座無圍牆博物館。
Thumbnail
​ 台灣的廟宇時常可見到只要廟宇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一定熱心推動各項民俗和公益活動,這篇介紹興雅福德宮就是如此例子。這座 廟宇來自土地公中人民對土地的崇拜,土地載育萬物生成五穀,供給人民生活所需,因此土地崇拜是許多民族共通的信仰。 興雅福德宮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信義區永吉路30巷30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稻埕是臺灣最早開發地之一,擁有許多充滿故事的古蹟,包括仁安醫院、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新芳春茶行。這三個市立古蹟都是免費參觀,在當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本文將介紹這三間市立古蹟的特色和參觀資訊。
Thumbnail
其實是想去看看古蹟。這學校開門的兩扇門,還有進門的紅瓦建築就是認證的古蹟。 學校雖然在1899就建校,但是這古蹟的校舍要到1934年才全部竣工,算不得百年,但是正門採古典多立克柱式建築就有特色。 從康樂街走來,圍牆後就是高高的大王椰子,真得吾心,十數米後地一個大門出現:雙抱牆四柱三進門,不論
Thumbnail
〔張家祖廟〕(即發祥堂)位於臺中市西屯區協和里安和路111號,本為漳州馬田張家的私人祠堂,正殿奉祀祖先牌位,左右有內外護龍(廂房),是台中市保存完好的閩南傳統民居。這座祖廟在1985年11月27日經臺中市政府公告為國家第三級古蹟;左外護龍(廂房)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Thumbnail
淡水教堂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是台灣第一座基督教石造教堂,也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築。目前建物改建於1932年,1998年經中華民國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現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滬尾小學校禮堂位於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2巷,與淡水教堂相隔約1公里。從滬尾小學校禮堂可以遠眺淡水教堂的景色。 從滬
Thumbnail
2024.04.26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建縣歷史悠久,縣內有多處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等,為積極保存縣內文化資產並活化再利用,於今(4/26)日上午在埔心羅厝天主堂文物館舉辦「彰化縣歷史建築埔心羅厝天主堂原教室(文物館)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彰化縣長王惠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副局長粘振裕、天主教台
2024.04.24 台中市政府 有百年以上校史的台中市神岡區岸裡國小,校內歷史建築岸裡公學校校舍須整體修復,市府教育局規劃修復暨再利用工程,今(24)日秘書長黃崇典出席動土典禮表示,校舍修復不但保存了難得的文化資產,也使校舍更加安全穩固,優化學習環境。 黃秘書長表示,岸裡國小校史超過百年,是台
Thumbnail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據說是西元1730年,於清雍正年間自湄洲天后祖廟恭請媽祖神像來臺。後來因香火鼎盛,於西元1732年在臺中市大甲興建小祠,直到西元1770年改建小廟為「天后宮」。西元1787年重建,才被載於臺灣淡水廳水獻中。往後由大甲士紳屢次發起重建並改為「鎮瀾宮」。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
Thumbnail
大溪是一個位於桃園市的小鎮,曾經是清朝時期的重要港口,日治時期的木材集散地,這邊也成為木藝工廠的聚落讓木藝產業在此蓬勃發展。然而這些日式建築群,便是由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經過整修轉型為桃園第一座市立博物館「木藝生態博物館」也是台灣第一座無圍牆的博物館,更是全台灣第一座無圍牆博物館。
Thumbnail
​ 台灣的廟宇時常可見到只要廟宇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一定熱心推動各項民俗和公益活動,這篇介紹興雅福德宮就是如此例子。這座 廟宇來自土地公中人民對土地的崇拜,土地載育萬物生成五穀,供給人民生活所需,因此土地崇拜是許多民族共通的信仰。 興雅福德宮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信義區永吉路30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