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溪書院」俗稱「文昌廟」,位於台中市大肚區距離火車站不遠,騎單車過去才五分鐘就到了,它是該地至今留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臺中市現存唯一的書院,供奉文昌帝君等「五文昌」,書院的前身為「西雝社」亦稱「文昌會」,創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是當時文人士子的結集之所!
光緒十三年(1887年)再擴建成「磺溪書院」,招收大肚、龍井、烏日三區子弟,是這三個地區的文化發源地及文教中心,日據時期曾為大肚公學校(現大肚國小)校舍,民國78、91年重修,迄今已有137年歷史,民國75年經內政部列為國家第三級古蹟,民國99年12月25日,重新公告為臺中市市定古蹟!
為什麼稱為「磺溪書院」呢?有以下兩種說法:
第一:清雍正元年(1723年)設彰化縣治,其範圍北至大甲溪,南達濁水溪,昔時「彰化」雅名又稱「磺溪」,大肚位於彰化縣境內,故稱「磺溪書院」!
第二:據當地耆老說法,古時書院前方的大肚溪經常洪水為患,每當大雨造成黃泥、巨石堆積,成為一條黃色河流,石+黃=磺,故稱大肚溪為磺溪,書院便稱為「磺溪書院」,這兩種說法好像都有道理!
「磺溪書院」座北朝南偏東,是一座七開間、二進、二護龍、帶四垂拜亭之四合院格局,結合書院與廟宇的閩南式建築。主要建築區分山門(三川殿)、拜殿、主殿及書齋廂房,院內石雕、木雕、磚雕、泥塑、剪黏、彩繪、楹聯非常精美,尤其磚雕堪稱清領末期文教建築的傑出作品!
第一進的七開間山門,門廳比地面高出三階,中間三川殿屋脊最高,依次向左右降低,顯示尊卑高低次序,書院燕尾翹脊(古時官宦人家及廟宇才能使用的建築形式)共有六對,這裡就佔了四對,門前有寬廣的外埕,在紅磚外牆襯托下,顯得格外雄偉吉祥!
三川殿屋脊有一對非常醒目龍首魚尾「鰲魚」,傳說中是一種海中能滅火的神物,左右次間是剪黏忍冬捲草,最外側盡間則為雲龍脊飾,這三種都屬於水族神物,對木構建築的書院來說「鎮壓火災」是非常重要的事!
「磺溪書院」有別於一般廟宇,以楹聯方柱代替龍柱,沒有華麗彩繪的木門及格窗,讓書院顯得莊嚴肅穆!
另三川殿步口廊四朵蓮花吊筒(又稱垂花)、中門前一對青斗石獅、兩側金錢格窗,次間外牆「八卦竹節窗」,盡間側門也有金錢及萬字不斷磚雕,搭配非常勻稱,除了鎮邪功能外,再再顯示學生要清廉、重氣節,好好讀書才能當大官、做大事,累積財富,節節高升!
此外,三川殿兩側的龍虎堵,也以質樸素雅的雕磚花鳥圖案,取代傳統的龍虎石雕,左面龍堵是「如意花瓶、石榴青蔥」磚雕,象徵「平安如意、百子聰明」,但有人解讀為石榴外表有凸起紋路,應該是荔枝,青蔥下面是靈芝,故又喻為「平安如意、聰明伶俐」;聽說這座書院是由兩組不同師傅以「對場作」建造的,大家在欣賞之餘,不妨左右對照一下!
右面虎堵則為「蓮鶴圖」,象徵「連生百子、富貴長壽」;但有人認為是「蓮花白鷺」磚雕,因這隻鶴頭部有長長的繁殖羽,應該是小白鷺,蓮花屬於蓮科植物,所以又喻為「一路連科」!
抬頭仰望,步口廊上的棟架,右側簷口下是蓮座垂花,左側門楣上為龍頭門印,位於通樑與瓜柱之間,以為是鱷魚,仔細看有長牙及捲曲的長鼻,原來是象座,下面是牡丹,整體有著連續發展、成龍成鳳、太平有象及花開富貴之隱喻,這些木雕細緻,令人欣賞!
走出門外看屋頂,三川殿除屋脊有一對非常醒目龍首魚尾「鰲魚」外,屋脊下面「西施脊」、「垂脊」是剪黏最豐富的地方,第一層有四條泥塑螭龍及牡丹、麒麟、鳳凰剪黏,象徵望子成龍、花開富貴!
第二層正面為虎、豹、獅、象四祥獸剪黏,因雄壯兇猛有鎮煞驅邪的作用,扮演廟宇守護的角色!
第二層背面西施脊與屋瓦間,還有四隻造型詼諧可愛的鰲魚剪黏,可見木構建築的書院對防火意識多麼重視!
從三川殿側方看垂脊,垂脊中兩對像鴿子的黑鳥,稱為梟鳥,是傳說中會吃自己母親的惡鳥,象徵有教無類,與書院教化學子的用意相符!另外,正脊上的鰲魚泥塑、垂脊下方牌頭之鳳凰及神仙剪粘,做工精美,有著逢凶化吉、望子成龍成鳳之隱喻!
第一進左右盡間燕尾翹脊上,是能造雨吐水的四爪雲龍泥塑,非常精美細緻!
這是左右盡間的側門,有著萬字不斷、金錢磚雕及龜背磚飾,具有幸福不斷、財富不斷及長壽不斷的意涵!
側門上二道白色橫帶像古時候的「官帽」,這個書院多麼希望學子好好用功讀書,當大官、做大事!
三川殿中門平時是關閉的,遊客必須從龍邊左盡間側門進入,然後從虎邊右盡間側門出去,以免「人入虎口」,進入書院盡間是門廳,接待客人的地方,各開一個磚砌的「海棠門」,亦稱劍環門,以紅磚堆疊成許多彎弧型,這是很高超的技術,海棠代表美麗、長壽、吉祥!
三川殿內側木構門廊木頭未上漆,保留原始風貌,屋架上斗拱、獅座、瓜筒雕工精細,尤其四隻鰲魚雀替,更是木雕極品,據傳鰲魚生性好吞火舌,所以民間常常將它置於樑柱或屋脊上,以壓制火神!
從門廊走到對面右盡間的門廳,迎面而來是一頂高懸於牆上、轎身書有「連中三元」的轎子,又稱作「連中三元轎」,一般轎子通常放置地面上,而此轎故意高懸於上,則有「高中狀元」之喻!
回到門廊走進中庭,前方是四垂拜亭,右邊廂房是「齋堂」,集會活動的地方;左邊是「尚學堂」,學生讀書的地方!
拜殿為八柱歇山屋頂,佇立在高出地面五階的方形月臺上,外角四柱為花崗石石柱,以防風雨侵蝕,內側四柱為本柱,與大木結構接續,有內外分明之意!
屋脊正中央安置葫蘆寶塔一座,具有鎮邪驅魔之意,兩旁各有兩尾泥塑鯉魚,比喻「鯉魚躍龍門」,兩端則裝飾飛揚的卷草,垂脊與山門三川殿垂脊相同,均飾有鳳凰、梟鳥及神仙剪粘!
拜殿前方設有御路(又稱斜魁),上有青石雲龍雕刻,那是供神明或皇帝使用的通路,惟書院有御路無丹墀(御路二旁的階梯),須從拜亭兩側階梯進入,具有尊敬夫子之意涵!
拜殿是磺溪書院深具特色的建築,屋頂棟架上各項木刻均為彩繪非常亮麗,中央有一幅「雅歌孝友」匾額,原匾已遺失,現在所見是仿製的!
外角四柱有兩對仙鶴雀替,它具有高尚品德、高貴、長壽之寓意;內側四柱為兩對鳳凰雀替,通樑上兩對獅座及彩繪歷史故事,雕工細緻,金碧輝煌!
將內側四柱「鳳凰雀替」及通樑上「獅座」,拉近觀察雕刻精美,主要是取其「事事如意」、「飛鳳通天」能帶來祥氣之意!
從拜亭走進去是主殿,很特別的門楣上掛了一幅「八仙綵」,八仙降臨應該有「祝壽」及「趨吉避邪」之意!
從左側走下拜殿,發現主殿屋簷有一條張口的鯉魚,他是下雨時的落水口,一般其下方地面上放了一個水缸,其意是雨水落下滿出來,表示財富滿得接不完,實際一點還可以用來澆花及具消防作用!
另兩邊的樨頭上,裝飾著一對石獅子,除了有避邪的作用,且使單調的紅磚柱面,顯得活潑起來;此外,還有著「事事如意」的隱意!
主殿與廂房間有過水廊相連,過水廊外側有一道牆相隔,將中庭與主殿區分開來,這裡也是書院磚雕最佳的地方!
外牆最醒目的建築是「六合竹節窗」及「花瓶門」,先看左側六合窗上面是海棠紋兩側為柿子,中間左右為龜背紋,窗下為萬字不斷紋中間飾以杏花;海棠意為如意,加上兩顆柿子,表示事事如意;六角形如龜背紋,帶有長壽吉祥的含意,故「六角窗」或「六合窗」又稱「長壽窗」,竹節取其氣節及節節高升,杏花代表幸福,整面磚雕有著事事如意不斷、長壽吉祥不斷、節節高升不斷,幸福綿延不斷的意涵,與第一進盡間牆面有異曲同工之妙!
「花瓶門」應該是希望讓在此讀書的學子們「雀屏中選」、「出入平安」的意思!
再看右側邊牆,主要造型「六合竹節窗」及「花瓶門」與左側邊牆概同,這座書院是由不同師傅以「對場作」手法鑿雕而成,大家不妨比較一下?譬如六合窗上面的海棠紋、柿子、萬字不斷中間杏花、花瓶門瓶口大小、形狀等各有千秋!
走入花瓶門是護龍廂房與主殿中間的過水廊,右側為山長室,直行有月門通往書院後面,書院外牆有四座後門,分別是左右廂房及主殿的月門,凡事預留後路,以策安全!
抬頭仰望主殿正脊上除兩側燕尾翹脊外並無飾物,沒有三川殿及拜殿的華麗,卻更顯莊嚴!
返回左側龍邊過水廊,穿過月門就到達主殿,月門上方通樑有兩根小巧可愛的磬牌瓜筒,看起來是原建築的構件!
來到主殿,堂內高懸「經天緯地」古匾,是清光緒15年(1889年)由書院董監鄉紳同立,是磺溪書院除了建築與裝飾之外,唯一的舊有文物;另一銅鐘則保存在大肚國小內!
正殿為三開間的講堂,中央主祀文昌帝君,兩側陪祀「天聾」、「地啞」兩位書僮打扮的神祇,一人持毛筆,一人持簿冊,代表著「天機不可洩漏」、「文運人不能知」、「文人須謙卑少言」等意義!
另文昌帝君座前供奉「五文昌」,由左至右分別為朱衣星君(朱熹)、文衡帝君(關羽)、文昌帝君、孚佑帝君(呂洞賓)、魁斗星君,他們是古時科舉時代掌管所有考試的神明,每逢考季來臨就有許多學子前來拜拜!
主殿棟架彩繪、木刻都以紅色、金色為主,顯得金碧輝煌,這裡的「三通五瓜」、「鰲魚雀替」最精美,最上面是金瓜形的短瓜筒,未達通樑寬度一半;下面兩根通樑上的四個屬木瓜型、趖瓜型的長瓜筒,上面還有「螭虎咬磬牌」的木雕,代表吉慶!
主殿上這四隻「鰲魚雀替」漆上金漆,顯得特別尊貴華麗,與三川殿屋脊泥塑鰲魚、第一進門廊上木刻鰲魚,相比各有韻味!
走出正殿來到西廂房,第一間為生徒室,第二間為「西雝社」,裡面供奉磺溪書院創始人趙順芳紀念神位(長生祿位),清光緒13年(1887年)趙順芳(西元1828-1895年)倡議在文昌祠創設書院,並於光緒16年完成,正式成為學堂,從此地方文風日盛,為大肚地區造就不少人才,對於推展地方教化極具貢獻!
經過第三間的尚學堂,正好有工作人員將桌椅搬出來油漆,古蹟需要定期保養才能長長久久;回到磺溪書院停車場約半小時,對這裡的古蹟意涵還是一知半解,如果能參加老師導覽收穫會更多,接著準備前往「海線五寶」最後一站追分車站,今天只好匆匆別過,下次有空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