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6|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順著脾性

    不管是教養,還是度親,都是很不容易的事。不容易的點在於,家長面對不同個性的孩子,不僅要有兩把刷子,還要懂他們的性情,懂了之後要能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如果生養四孩,四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家長就要具備四把刷子去因材施教。若是度親,也是艱難,比如爸爸有令人無法忍受的大男人脾氣,在忍受不了的狀況下還要放下身段一邊好言規勸,一邊注意爸爸的尊嚴有沒有被踩到。總之,教養與度親,就像一套完整的修養秘笈,讀透之後能順利實踐,基本上就能算世上難得的修行者了。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修行者收了兩位徒弟,一個是做玻璃的,一個是洗衣服的,修行者對他們調教了大半年,卻沒有什麼成果。有一天修行者的朋友來找他,得知修行者調教徒弟遇到瓶頸,不知所措,朋友於是給修行者一個調教的小建議。對於做玻璃的徒弟,要用「數息觀」,洗衣服的徒弟應該用「不淨觀」。一般人都知道做玻璃要屏住呼吸,將燒得火紅的玻璃一口一口吹開,數息觀就是在一呼一吸之間學會專注,學會不動心不受干擾不起煩惱,然後入定。至於不淨觀顧名思義,衣服髒了就要洗一洗,在洗淨的過程中髒污被水漸漸滌清了,就像一個人的濁氣透過修身養性而日漸清明。


    修行者的兩位徒弟之所以修行半年毫無所獲,原來是因為洗衣的徒弟用「數息觀」來教,而做玻璃的徒弟用「不淨觀」來教,沒有正中他們的脾性與智慧,自然教不來。


    如果我們很愛自己的親人,不忍見他們一再墮落,那就要試著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去度他們一程。度一個人之前要先懂那個人,懂那個人之前要先了解自己,老智者常說,透過對別人付出,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看清自己的盲點,才有能力回頭去度我們自己的親人。總之,教養與度親,都是一門艱深功課,這門功課要做好,要先縮小自己,自己縮小了,自然能入他人的心,入他人的眼,不管是教養還是度親,都會相對順利。


    #自度度人

    #因材施教

    #教養與度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