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11 | 媽媽心臟手術的故事

365-11 | 媽媽心臟手術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是我媽媽心臟手術的故事。

我媽媽說,她的家庭中很多人心臟都不好。她的爸爸有心臟病,哥哥得過心肌梗塞。她說自己從小心臟也不好,但似乎沒出現過什麼嚴重的症狀。

我對此比較有印象的是,在我大學的時候,她經常說自己爬山時會感到呼吸困難,喘不過氣。朋友聚餐時喝點酒,她的心跳會變得非常快,有時甚至快到讓她覺得全身都不舒服。有時她的心跳會突然加速,快到她覺得身體承受不住,可能隨時會昏倒。

我的爸媽幾乎每天形影不離,當她出現這些症狀時,爸爸會大力拍打她的後背,拍幾下後她就會感到症狀好轉。這種做法是否正確我們也不確定,但確實每次發作時,這樣的拍打都能讓她恢復正常。

媽媽看了醫生,檢查結果顯示她的身體非常健康。甚至帶儀器回家監測了一週,數據也都顯示正常。

直到有一天,爸爸因為開會不在家,我媽又發作了。她的心跳加速,據事後回想,當時感覺心臟快要從口中跳出來的那樣大力跳動。沒有爸爸在旁邊用他那套民間療法,她開始感到眼前一片漆黑,腳趾變紫且失去感覺。我立刻叫了救護車。

當救護車到達時,媽媽的心跳已經恢復正常。救護人員再次確認是否需要去醫院,家人們都很擔心,決定還是去醫院。去醫院的路上,媽媽的心跳再次加速,心跳頻率飆升到兩百多下,這情況把救護人員都嚇壞了。

到醫院,急診室的醫生和護理師迅速將她推進去。醫生說這情況非常危險,如果再晚一點,人就可能沒命了。

這次醫生給她服了一顆藥,並說這顆藥會讓身體感到非常不舒服,這樣才能找到病因。結果,服藥後,心跳再次變快且不規律,醫生大喊:「找到了!」,對,病因終於找到了。

原來她心室裡多了一條電路,這條多餘的電路導致心跳過快,產生了心律不整。心臟能夠正常跳動是因為其肌肉層有複雜的電流傳導系統,而這條多出來的電路造成了短路現象,從而引發心律不整。這通常是先天性的,有些人會發作,有些人則不會,發作的時間也不一定。但對患者來說,這就像一個不定時炸彈一樣。解決辦法是進行一個小手術「電燒」掉那條多餘的電路。

我媽媽的性格非常容易感到緊張焦慮,且非常怕痛。雖然「電燒」是個很小又很常見的手術,但她依然很害怕。

手術前,媽媽特地去林口觀音寺,向觀音菩薩祈求手術成功,並請菩薩陪她一起去動手術。手術如預期般順利完成。住院三天後,媽媽出院回家,一開家門,就聞到一股濃濃的花香。可是這幾天家裡一直沒有人,也沒有擺放任何花。我媽堅信這是觀音菩薩陪著她,這讓她感到安心與感恩。

這段經歷成為我們家中的一個重要回憶,讓我們更加珍惜彼此,感謝家人都健健康康的。

avatar-img
香氣四溢的伯爵紅茶
8會員
52內容數
哈囉,我在一成不變的人生中,愛上了閱讀,歡迎你們來跟我一起看看別人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書作者郝旭烈(郝哥),就是擅長用白話解釋複雜的知識,而《富小孩與窮小孩》也延續這種風格。這本書我覺得很適合國高中生的孩子閱讀,同時也能幫助大人重新理解財富的本質,建立正確的觀念。
春節連假已經結束一個禮拜了,我明明知道該開始做正事,但就是提不起勁。一想到要寫閱讀心得,就得先整理摘要、釐清自己的想法、再匯集成文章……光是想到這些步驟,就讓我瞬間卻步,只想繼續耍廢。 但這種狀態,誰沒有過呢?我們不可能一直這樣擺爛下去,那該怎麼突破這種卡住的感覺呢?
在人生當中,我們經常要面對他人的期待,但有些期待並不是自己所要的,拒絕對方後,對方可能會有失望、挫折等負面情緒的產生,以往我面對這樣的情緒,會感到很痛苦,但接受對方的期待,我也會不開心。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本書作者郝旭烈(郝哥),就是擅長用白話解釋複雜的知識,而《富小孩與窮小孩》也延續這種風格。這本書我覺得很適合國高中生的孩子閱讀,同時也能幫助大人重新理解財富的本質,建立正確的觀念。
春節連假已經結束一個禮拜了,我明明知道該開始做正事,但就是提不起勁。一想到要寫閱讀心得,就得先整理摘要、釐清自己的想法、再匯集成文章……光是想到這些步驟,就讓我瞬間卻步,只想繼續耍廢。 但這種狀態,誰沒有過呢?我們不可能一直這樣擺爛下去,那該怎麼突破這種卡住的感覺呢?
在人生當中,我們經常要面對他人的期待,但有些期待並不是自己所要的,拒絕對方後,對方可能會有失望、挫折等負面情緒的產生,以往我面對這樣的情緒,會感到很痛苦,但接受對方的期待,我也會不開心。那我們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