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專家論述與生命多樣性的探索

專家建構的世界

大家對於下面的言論是否常常聽到呢?

這是憂鬱症,所以他的情緒會很低落喔,會有自殺傾向
這個孩子是ADHD(注意力不全過動症),所以他會靜不下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他就是一個多愁善感,鑽牛角尖的人,所以大家要常常安慰他喔!

上述的言論帶著多在主流文化中,專家基於特定方法所形成的標準,然而陷入了這種單一標準所形成的專家論述,似乎人的樣態與生命便開始被窄化成了專家口中的樣子。所以非專家論述的故事也開始被忽略,生命的多樣性也逐漸被抹煞。


小明是一個被診斷為ADHD的孩子,在老師與家長的眼裡,他就是一個上課沒辦法安定的坐在位置上,經常因為和旁邊同學吵鬧,一言不合就打起來的孩子。每次作業都不寫,寫的字也歪七扭八。情緒控管能力很差,做事衝動經常打破東西。衣服破破爛爛,髒兮兮又不愛乾淨。愛插隊,不遵守規矩,缺乏耐心又沒有組織能力。


上述的言論經常出現在專家的口中,透過某一個權威的定義,把主流社會所推崇的準尺放在人身上,仔細檢驗,細細端詳,找出一切不符合的條件,進一步用某個診斷來歸類人。此時,屬於人的多樣化也逐漸在這個過程中不見。不同且多姿的故事也埋沒在一條一條的定義當中,生命也扁平為一串文字。


我們的社會喜歡『乖孩子』,基於這樣的論述之下就會產生一連串的期待與模板。要順從,要聽話,要安靜,要懂事。好多的『要』喔!但在這樣的『要』之下。『有想法』成了『叛逆』,『活潑』成了『過動』,『做自己』成了『怪異』。在這樣的專家論述之下,似乎就像工廠在製造罐頭一樣,我們被變成了某個社會期待的樣子!

小明,也有想被看見的縫隙與支線。如果故事被重新這樣說,會有所不同嗎?

小明是一個活潑的孩子,每天都很有活力的度過每一天。他是個很有正義感的孩子,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便會據理力爭,也會位同學遭受不平來發聲。每次下課小明都會到操場跑跑跳跳,對於每件事情都非常好奇。遇到作業很多很難,小明都會找同學詢問,而且盡力寫完。小明非常有想像力,經常提出天馬行空的想法,而且都超有行動力的去執行。


哇,這樣說完,呈現出來的小明就有所不同了吧!這些明明也都是小明,但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因為小明沒有被主流文化和專家論述挑選出特定的故事來論述,小明也變得好單薄與沒力。


所以下一次,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不小心掉進去某個專家的論述當中,而把某個樣子變成了理所當然與應該如此。去除了專家的屏風,生命也可以多采多姿與神采飛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