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EP-13 護理師的日與夜(上)

畢業前就知道,未來的工作是必需要輪班,生活型態會不固定,日夜顛倒。

但真正體會之後,才知道箇中的艱辛。 (可能只有我吧!我果然不適合走護理)

剛到職的前三個月,護理部體諒我們這些新人菜鳥,會多給我們一些適應的時間,所以前三個月都不用輪大小夜班。

光是純白班的工作,回到家後就已經呈現完全虛脫狀態。常常到家時間都已經超過7點,也常把沒吃完的中餐便當和飲料,帶回家微波加熱後繼續吃。餐費超節省!


三個月後,護理長會開始讓我們慢慢嚐試上小夜班。白班、小夜班輪替著上一個月,沒問題後,再下個月,就是三種班別-白班、小夜、大夜班交替著上班。如果一個禮拜之內,三種班別都有被排到,就是俗稱的「花花班」。

(曾有護理人在ptt上抱怨,放上新聞討論炒作後,現在好像有盡量不這樣排班了。總之這樣的花花班,我那時候還滿常出現的)


白班是生活作息最正常的,早出晚歸,但是工作量卻是最多、最繁雜的。

因為醫師都是在白班會客時間查房,順便跟家屬解釋病情。病人大部份也是在白班轉入轉出,所以要處理一大堆的醫囑和很多的交代事項。其他科室單位的聯絡也盡量要在白班完成,因為他們大部份也都是只上白班,過了下班時間妳就連絡不到人了。

眾多的待辦事項和寫不完的護理紀錄 (護理部要求白班書寫的紀錄要最多、最完整,至少要有早上、下午兩次的評估紀錄),常常都是要到交接班後,才能好好的坐下來補完「當班作業」。若是當天病人狀況較多,要寫的紀錄也就會變很多。有時候留下來補寫紀錄,還會被小夜班的學姐催促,因為妳沒寫完,她們就沒辦法接著往下寫。

(這是古早時代的手寫護理記錄狀況,現在都已經是電子化,用電腦記錄,已經沒有下一班要等上一班記錄寫完才能接著寫的情形了)

通常4點交班,7點到家算正常。若是6點能到家,那天是非常值得鼓勵的!


小夜班就是步調開始放緩的一個班別。下午4點接班後,除了接續白班留下的交辦事項,我們會開始陸續幫病人床上擦澡、做定時的翻身擺位(三班都會翻身,基本上是每兩個小時就要幫病人翻身、擺位、換尿布)、口腔護理、餵食灌奶。把病人處理完後,接著就是把自己餵飽,等晚上8點的第二次會客,迎接家屬。

如果病人沒什麼太波動的病情變化,在會客時間會讓家屬跟病人說說話,給予一些撫摸碰觸的刺激。我們則是趁這個時候,趕快書寫護理紀錄 (夜班只需要紀錄一次)。9點送走家屬後,再做定時的翻身、換尿布、給睡前藥物後,就可以開始進入收尾的狀態了。熟練的學姐們,11點就開始在等交班了。午夜12點交完班後,通常1點前就可以離開醫院。

有時後,我們幾個同梯好友,會在下班後,相約去附近買鹽酥雞回家當消夜。


大夜班的步調最慢,但相對的人力也是最少的。晚上病人的主要活動,就是休息和睡覺。 除了定時要給的點滴和加藥外,沒什麼太繁雜的事要處理,醫生也不會在半夜來查房,也沒有會客時間的安排,所以基本上,只要把常規的交辦事項完成就可以了。

因為步調最慢,所以是整理換消物品,和補充物品的最佳時機。有一些醫師預立開立的檢查和抽血,也會在這個時段執行。

約莫凌晨3點左右,放射科人員會推著移動式X光機,在病房內巡迴拍照。「第3床要照囉~ 」當放射師這樣喊的時候,我們會紛紛找掩蔽物、厚實的牆後、鉛板後面、躲在離第3床超過2~3間病房距離遠的地方,以遠離X光輻射線。

「好了沒?」蹲在護理站後的學姐大聲問放射師。每次我聽到學姐這樣問,我腦中都想起某個廣告台詞:「冰好了沒~?冰、冰過頭了啦!」嗯!不要問,這是某個世代人的回憶。

「還沒喔~」放射師擺好片子,身穿鉛衣,站在病房外,按下手上那顆神秘的按鈕。 「好,可以了。」放射師進入病房內移除病人身下的顯影板。原本淨空的護理站和走道,開始又出現人潮。

大約6點鐘左右,又是一波騷動的時刻。醫師預立抽血時間到了,有開立要抽血檢驗的病人,在這個時候就會開始被啟動。有些檢驗項目要送去檢驗科,有些則是單位可以執行,譬如動脈血液氣體分析 (ABG)。分析儀很快的跑出報告,如果有異常就要立刻報告當晚的值班醫師,然後就要開始處理一些臨時醫囑了。這時候也要開始統計一整天的輸出入量,如果不平衡,也是要報告醫師,會需要做一些處置。若是幸運的話,病人的數據一切正常,就可以準備下班的節奏了。如果會延遲下班,通常都是被早上這一波的忙碌所耽擱。

同樣的,如果8:30~9:00可以"準時"下班,我們幾個同梯的同事,依然會相約去附近吃個早餐,聊聊天宣洩一下,再各自回家。我通常是10點左右到家,然後就是準備洗洗睡了。


這樣上班的生活和節奏,久了倒也是可以習慣的。

但對我而言,最痛苦的總是在上下班的時刻。(未完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