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5 漂浮在加護病房內的各種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加護病房是個隔離單位,除了會客時家屬可以進來之外,其餘時間就是病人和醫護人員共處的時光。

如果疾病或損傷影響的器官在腦部,有些時候,病人的情感態度會跟以往大不相同。譬如生病前是個氣質溫柔婉約,說話聲音傳遞不超過一公尺,生病後反而性情大變,除了大嗓門囔壤之外,也可能爆粗口、滿嘴三字經等不雅字眼。


我們都知道那是因為生病所造成的改變,不會多跟病人計較。


「阿嬤!講話不可以這麼難聽喔~ 。」我們不能回嘴,勸導一下總是可以的吧!雖然知道勸說可能也是無效。

「有很難聽嗎?我說妳們都是臭XX,難道有說錯嗎?」阿嬤繼續不甘示弱。

「好啦!阿嬤別在說話了,嘴巴閉上,休息了。」只能用這樣的方式終止這場無意義的對話。


若是不慎被激怒了,又沒忍住…


某天早晨剛交完班,和一位中生代學姐,兩人一組的幫病人翻身換尿布,整理好身上的衣服、拉平床單蓋好被子,接著就等待會客時間,迎接家屬的來訪。

病人阿嬤在我們幫她檢查尿布時,又開口大罵:「三八基!破麻!掀我的褲子做什麼!」阿嬤情緒激動、瞪大雙眼怒視著我們。

「沒有啦~ 在檢查妳的尿布有沒有髒?有沒有大便?要不要幫妳擦大便啦!」

「我不用!」阿嬤很生氣的回我。

「好好好~妳不用,妳尿布很乾淨,不用換。」反正我也檢查完了,把尿布重新穿好貼好。接著要幫阿嬤翻身擺位。

「不要再動我了喔!妳們走!不要碰我。」阿嬤依然兇巴巴的。

「要幫妳翻身啦!沒有翻,妳皮膚會躺到有破洞喔~ 」手上邊動作,嘴巴一邊解釋給阿嬤聽。

「妳不要在那邊亂說話!我才不會。欸!妳不要摸我。」阿嬤繼續兇,也繼續潑罵我們「三八基~!」。


旁邊的學姐聽不下去了,出聲喝止。

「阿嬤,妳嘴巴放乾淨一點喔!妳如果再繼續亂罵人,我會彈妳額頭喔!」學姐對阿嬤下了通牒。

我心想學姐約莫也是嘴巴說說,逞一時口舌之快而已,因為我們都知道阿嬤不是有意的,是疾病影響的關係。把事情做完,還給阿嬤一個安靜,她嘴巴自然也會安靜了。


但學姐卻較真,兩個人互不退讓,皆不甘示弱的吵了起來。

「妳敢動我試試看!三八基!破麻!」唉!阿嬤的嘴真的是…


沒想到學姐的手指真的往阿嬤的額頭彈了下去!!!


我驚訝的抬頭看著學姐,卻也撇見學姊的背後....,

阿嬤的家屬已經穿好隔離衣,正在接近中…

我心中暗罵一聲「糟了!」


阿嬤似乎也被這舉動嚇了一跳,呆愣了兩秒。

被彈了這一下,阿嬤的腦袋好似電腦當機,關機後再重新啟動般,Reset重置了。

看見自己的親人,突然性情態度大轉變,和顏悅色的輕喚家人的名字。

「阿和,你來了啊。」阿嬤眼神溫和,口氣輕柔的喚著兒。看來腦袋重置後,也忘記剛剛發生的事了。

「媽!我和媳婦一起來了,您今天好嗎?」


這時學姐默不作聲,悄悄的從家屬身後退場,獨留下我面對家屬。

不過他們好像沒有發現任何異樣。


「早安,阿嬤今天的精神狀況不錯,剛剛還吵著想吃菠菜呢!」

我趕緊做簡單的開場,讓氣氛緩解、轉換,迅速回到專業模式。

站在床邊,邊說話,手掌邊從額頭過去撫順了一下阿嬤的頭髮,過程當中順勢瞄了一眼。還好,沒有出現紅印子。學姐應該也是作勢嚇嚇她而已。


「那你們陪阿嬤聊聊天,我先去忙了。如果有什麼事要找我,我在前面護理站。」簡單跟家屬們交代後就退場了,把時間空間留給他們。



這的確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依我們的專業素養和訓練,是不會跟病人計較,更不會有什麼報復心態的。


但反而會常常聽到家屬質疑我們,是否有虐待他們家人的事情,而不理性的責問我們。


我們可以理解在加護病房內,家人無法隨時探視的焦急和擔憂,但我們一直都是秉持著專業態度,盡心力的在照顧每一位病人。


而我們自己,卻也隨時要警覺,任何會造成我們感受到不舒服的舉動,尤其是在神經內外科的病人。因為腦部損傷,神智有時並非清醒,會有胡言亂語,或是情緒失控、肢體傷害的情形出現。有經驗的學姊就會傳授技巧,以及辨識危險的前兆,立即做出閃躲和協助壓制的動作。

或者,在照護過程中,病人會藉機、或是有意無意的對我們毛手毛腳。可能一個翻身,手就「順勢」往我們的胸部揮過去;或是病人面向我們側躺,在協助擦澡擦背時,手就「順勢」繞到後面摸了下屁股。

可能只是「剛好」碰到,也可能是「無自主意識」的,但為了避免造成誤會,也不要讓自己的心裡不舒服,我們都會互相提醒一下彼此。在幫病人移動更換姿勢的時候,故意或不正常高舉的手,我們就會先抓下來,再將其擺放好在床鋪上;故意或不正常往後移動的手臂,我們就會先閃一下,再抓回到前面,將其擺放好在床鋪上。保護了自己,也避免了誤會。


彼此信任、避免誤會,對於護病關係的建立和維持,才是會有幫助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可能不適合護理
2會員
52內容數
走了18年護理臨床,現在才發現不適合,會不會太晚了?
2025/04/14
本文分享一位外科主任如何透過嚴謹的知識傳授和實務訓練,提升團隊成員的專業能力。主任的教學風格獨特,重視專業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實踐應用,並鼓勵團隊成員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作者詳細描述了在主任指導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包括參與晨會、讀書報告、英文簡報訓練等,以及從中獲得的寶貴經驗和成就感。
Thumbnail
2025/04/14
本文分享一位外科主任如何透過嚴謹的知識傳授和實務訓練,提升團隊成員的專業能力。主任的教學風格獨特,重視專業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實踐應用,並鼓勵團隊成員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作者詳細描述了在主任指導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包括參與晨會、讀書報告、英文簡報訓練等,以及從中獲得的寶貴經驗和成就感。
Thumbnail
2025/03/05
關於護理人員跨科調動,是否會影響到病人安全?是否會增加護理人員的壓力? 很簡單的反問一句:如果讓骨科醫師幫你開腦袋,你覺得安不安心呢? 這就是跨科調動的風險問題啊!
Thumbnail
2025/03/05
關於護理人員跨科調動,是否會影響到病人安全?是否會增加護理人員的壓力? 很簡單的反問一句:如果讓骨科醫師幫你開腦袋,你覺得安不安心呢? 這就是跨科調動的風險問題啊!
Thumbnail
2025/02/22
本文分享臨床傷口護理經驗,探討不同敷料在傷口保濕上的應用,並強調正確的傷口評估與敷料選擇的重要性,呼籲讀者勿輕信網路謠言,應理性思考並仔細閱讀產品說明。
Thumbnail
2025/02/22
本文分享臨床傷口護理經驗,探討不同敷料在傷口保濕上的應用,並強調正確的傷口評估與敷料選擇的重要性,呼籲讀者勿輕信網路謠言,應理性思考並仔細閱讀產品說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在加護病房,病人常面臨嚴格的床上限制,這樣的措施雖然出於安全考量,但卻常使病人感到失去尊嚴。本文描繪了一位病人因意識不清而在夜間逃離病床的事件,護理人員如何協作將他安全送回床邊,以及在特定情況下,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許病人短暫下床,維護其尊嚴。這些故事引發我們對病房管理與病人權益的思考。
Thumbnail
在加護病房,病人常面臨嚴格的床上限制,這樣的措施雖然出於安全考量,但卻常使病人感到失去尊嚴。本文描繪了一位病人因意識不清而在夜間逃離病床的事件,護理人員如何協作將他安全送回床邊,以及在特定情況下,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許病人短暫下床,維護其尊嚴。這些故事引發我們對病房管理與病人權益的思考。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Thumbnail
離院須知由先前四人房的眼鏡護理師負責, 也算有始有終吧,這才是現實, 再美好的夢總有睡醒的一天。
Thumbnail
離院須知由先前四人房的眼鏡護理師負責, 也算有始有終吧,這才是現實, 再美好的夢總有睡醒的一天。
Thumbnail
精神專科病房不同於普通科病房,除了室內設計盡量讓病人感到有在家的感覺之外,醫護也不用穿傳統的制服上班,希望帶給病人有更多的親切感。 為了安全保障,男醫護不能打領帶,女醫護若是長頭髮的,一定要紥起來並盤成髮髻,並禁止穿戴有吊墮的耳環和頸鍊⋯⋯
Thumbnail
精神專科病房不同於普通科病房,除了室內設計盡量讓病人感到有在家的感覺之外,醫護也不用穿傳統的制服上班,希望帶給病人有更多的親切感。 為了安全保障,男醫護不能打領帶,女醫護若是長頭髮的,一定要紥起來並盤成髮髻,並禁止穿戴有吊墮的耳環和頸鍊⋯⋯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病患在醫院遇到各種測試和掙扎的故事,從失去社會角色到對加護病房的害怕以及面對不斷的測試。作者分享了他在病房裡的種種心得與感受。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病患在醫院遇到各種測試和掙扎的故事,從失去社會角色到對加護病房的害怕以及面對不斷的測試。作者分享了他在病房裡的種種心得與感受。
Thumbnail
Photo by caca, Sabah 常與隔壁床友家屬聊天,總是非常投機的有很多話題可以聊,床友疑似心理或精神上的疾病而影響進食,不吃東西也把藥吐光光讓家屬ㄧ個頭兩個大,相當辛苦,只能盡所能的分享些資訊鼓勵他要好好加油,當然我每天積極復健也讓他跟著一起努力了起來,可能也感覺到了我差不多要出院的
Thumbnail
Photo by caca, Sabah 常與隔壁床友家屬聊天,總是非常投機的有很多話題可以聊,床友疑似心理或精神上的疾病而影響進食,不吃東西也把藥吐光光讓家屬ㄧ個頭兩個大,相當辛苦,只能盡所能的分享些資訊鼓勵他要好好加油,當然我每天積極復健也讓他跟著一起努力了起來,可能也感覺到了我差不多要出院的
Thumbnail
一到了病房放下背包披上白袍後,突然感受到了緊繃緊張的氛圍, 以及聽見了護理師們看著一支手機竊竊私語。 沒有錯,我們醫院上直播了。
Thumbnail
一到了病房放下背包披上白袍後,突然感受到了緊繃緊張的氛圍, 以及聽見了護理師們看著一支手機竊竊私語。 沒有錯,我們醫院上直播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