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0|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動手造紙,讓歷史躍然紙上--我在芎林紙寮窩的手作體驗

提到造紙,我第一時間想到國中歷史課本上讀過的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也就是由蔡倫所改良而普及的「造紙術」。然而,紙上的歷史畢竟是抽象的,課本將造紙的步驟講解得再仔細,我還是一知半解。

上週三,我安排了一趟半日遊,帶老婆和女兒參訪新竹芎林的「紙寮窩造紙工坊」實際體驗造紙,同時認識芎林紙業的發展歷史。

來新竹,不是應該體驗手作摃丸或米粉嗎?直到來到這座工坊,經由導覽解說,才知道芎林的紙寮窩過去曾是北台灣手工製造金、銀紙的重鎮。手工造紙這項傳統產業逐漸沒落後,至今人們印象中的新竹,只剩下摃丸和米粉了。

乾隆年間,紙寮窩的開山祖劉傳老由廣東省饒平縣饒陽鎮渡海來台,見此地盛產桂竹,是造紙的重要原料,且水源充沛,適合造紙,於是選定在這裡發展造紙事業,創設「劉崇茂」商號,「紙寮窩」的地名也因此而來--「紙寮」顧名思義是造紙的工寮,而「窩」則是常見的客家地名,形容地勢三面環繞,具有天然險阻的地理環境。

不過,這裡所產的紙並不是用來書寫的紙,而是祭祀鬼神時焚燒的金紙、銀紙,由於質地較粗,也稱為粗紙(或稱為原紙、手抄紙)。到日治後期,日本政府推動皇民化運動,禁止民眾祭祀的行為,粗紙的需求因而衰退,再加上五○年代以後機械化造紙技術興起,這項手工造紙技術在伴隨先民兩百年後,終於走入歷史。

雖然是粗紙,但製造步驟卻和製造書寫用紙的步驟大同小異。因為時間關係,我選擇的是「網框手抄紙」的活動,竹材已經過浸泡殺青、碾料、拌料、散料,從竹纖維變成竹漿。

在我面前的塑膠箱,是簡易的竹漿槽,必須將木框網放進槽中再撈起竹漿,經由網子的過濾成為一張手抄紙。看工作人員操作起來十分順手,我以為不就是把木框網放進去撈一撈就完工了?沒想到,當我第一次撈起竹漿時,竹漿並沒有均勻分布在網子上,直到撈了第四次才撈出一張完整的紙。

將水大致瀝乾,再把手抄紙放在珪藻土上,取一條乾抹布蓋上去按壓,擠出水分後,便可以將它從木框網上取下來。最後,經過半個小時的風乾,一張手抄紙便製成了。

以前在紙寮窩製好的紙是用來焚燒的,但這是我人生第一張親手製造的紙,當然不可能燒掉,不過一張空無一物的紙也乏善可陳。所以,老婆選了一張舞獅圖騰,絹印在紙上,古樸素雅的土黃色手抄紙,印上鮮紅俏皮的舞獅,看起來頗有藝術價值呢。

工坊旁還展示了以前利用牛隻碾料時所拉的石輪以及手抄紙壓紙機,讓我更加具體的了解造紙的步驟。由於這趟行程安排得比較匆忙,沒辦法一一參與每一道流程,但光是網框手抄紙,便是相當難得的經驗。

牛隻碾料時所拉的石輪

手抄紙壓紙機

「紙寮窩造紙工坊」為劉家後人經營,推廣這項即將失傳的技藝。聽工作人員說明,現在雖然不可能使用這項技術大規模造紙,只剩下體驗價值,但這種運用天然資源作為材料的概念,卻可以和環保理念相結合,有機會開發出更多永續性的竹製產品以利於環境保護。

這一次在「紙寮窩造紙工坊」的造紙體驗,不只我腦海中關於紙的歷史躍然紙上,並在動手實作中明白造紙原理和過程,更見識到傳統技藝結合未來趨勢的可能性,意義非凡!


紙寮窩造紙工坊」參觀資訊:

  • 地址:新竹縣芎林鄉文林村10鄰紙寮窩10-3號
  • 開館時間:每日8:00-17:00
  • 預約電話:03-5924-517
  • 粉絲專頁連結:紙寮窩造紙工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紙寮窩造紙工坊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