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1|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中秋節,情與義

raw-image

中秋節,一年位於置中的節慶,親友們從農曆過年一直到此時,已各自在生活中奮鬥了好些日子,終於到了這一天,大家可以見見面、烤烤肉,說真的,這真是交換禮物的最好時機。今年正好是工作空檔,沒有在教育第一線與孩子們奮鬥,意外空出來的時間可以靜靜地在廚房裡做自己喜歡的工事,於是有機會送出不少自己做的綠豆椪、綠豆糕和蛋黃酥,也收到了許多不多品種的柚子,從文旦、白柚到紅柚。

小時候爸爸的客戶有許多住在麻豆,每到中秋節家裡總會收到一箱箱多汁甘甜的文旦,一整個九月家中空氣都飄溢著清的柚子味。現在回想起來,這種「厚禮數」涉及了人情關係和社會網絡,尤其在臺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有無與好壞,這都關係到我們在現世生活是否能安穩。就像客戶送來的文旦,除了再次強調咱們是關係好的兄弟外,也希望遇到工廠機器24小時運作的旺季,老爸的工程師能優先來維修他們家的機器,避免任一小時斷線損失。又像是長輩總不忘準備禮物給醫生們,也不過希望醫生能在未來繼續好好照顧自己。

法國人類學家,馬塞爾.莫斯提到,人類社會原本沒有市場、買賣、互贈或易物貿易,那麼,到底有什麼呢?有的就是禮物。用很社會學家的口吻來說,做為禮物來做交換的節慶食物,都可以用來維繫社會關係,強化社群意識,更重要的是再一次強化我們所熟知的人情義理。臺灣是個再樸實不過的社會,在某一方面是個摩登進步的晶片島嶼,另一方面卻也保存著濃濃的人情味,在現代與傳統中完美的擺盪著。咱們的送禮禮數傳達著心意,還有再一次的人際強化連結。

這一陣子,每每在自己的空間安靜地做這些節慶食物時,都會不禁想著收到禮物的朋友們吃到第一口,希望他們能感受到我簡簡單單卻又情意濃濃的心意,看來我的確是很道地的臺灣囝仔。小時候不懂大人的送禮哲學,但年紀越大越是覺得這真是很棒的傳統,靈魂和物品混合,各自忙碌的生命在此融合。雖然,今日商業化的社會,許多時候金錢(禮券)代替了傳統禮物的功能,然而準備禮物的心意與過程卻是金錢無法取代,看來我有著....仍停留在農業社會,重情義的老靈魂!

我的滷肉綠豆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