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4|閱讀時間 ‧ 約 50 分鐘

20240913 月燈三昧經 前行引導 #5

    raw-image


    20240913 月燈三昧經 前行引導 #5


    #圓覺經的三大意諦 與 【釋經文】(四十三 - 四十四)

    文:蓮生活佛 盧勝彥

    (節錄部分內容)


    【圓覺經】的全名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那是佛陀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出現了諸多淨土,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十二位大菩薩,次第請問因地修證的法門,佛陀一一詳細說明之。

    「圓覺」的二字意涵,一切有情眾生,皆有本初的覺性,這即是真心、真佛、真如。自無始以來,常住清淨,昭昭而不昧,了了而常知。

    在體是一心。

    在因是如來藏。

    在果是圓覺。

    所以【圓覺經】說: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波羅蜜、教授菩薩。」

    圭峰法師讚曰:

    萬法虛偽。

    緣會而生。

    生法本無。

    一切唯識。

    識如幻夢。

    但具一心。

    心寂而知。

    為之圓覺。

    (此讚偈,宜細細的體會。)

    我說,【圓覺經】的三大意諦,非常重要,我個人把它分析如下:

    一、三摩他──也就是「止」法,止一切念,達於「無念」,入於涅槃之道。

    二、三摩缽底──也就是「觀」法,觀如夢,觀如幻,證明幻化之淨行。

    三、禪那──以「思惟」的法,不取靜相及幻化,而證得中道的實相。

    偈曰:

    「所謂三摩他、三摩?底、禪那。三法頓漸修。有二十五種。十方諸如來,三世修行者,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聖弟子當注意到:

    《真佛宗》以「無念」為正覺佛寶,其主旨在於「涅槃」,如何是「無念」?「無念」緣於什麼?正是第一義諦的玄旨也。

    《真佛宗》的實修法,重在於:

    修夢觀。

    修幻觀。

    夢觀、幻觀的修成,也即是「清淨」、「真如」,也一樣明了第一義諦。

    《真佛宗》的中觀之道,正是「止觀」雙運,所謂出世入世,所謂煩惱菩提,所謂輪迴涅槃,所謂此岸彼岸。

    由此證得「中道的實相」。

    這三種修法,說是一種也是,合起來是一,分起來是三,互相重疊。

    我說我已開悟,此開悟即明白第一義諦,第一義諦是這三種修行的極致。

    我個人尊崇【圓覺經】,因為它是「了義」的,這部經典很偉大,它早已指示了「第一義諦」,行者宜體會其要旨。


    #圓覺經【釋經文】(四十三)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那麼這一段也不是很難懂,是很淺白的,以前也解釋過的,不過這裡面有一句啊!是「如幻三昧」,「三昧」就是「定」,「如幻」我們也講了,可以說是「幻定」。「幻定」就是說,「進入虛幻的定。」這句話,一般來講,要解釋很長久的時間,不過很簡單跟大家談一下。


      什麼是「如幻三昧」呢?這個在六成就法當中啊!有一法叫「幻觀法」,這個以前我曾經講過的,這是密教修行的一個方法。「幻觀法」,不是「放光」,不是把這個「光」放出來,而是「幻覺」的「幻」,「觀察」的「觀」。啊!我曾經說過,當年達摩祖師啊!從西方到東土,曾經在少林寺,那個岩洞裡面啊,這麼一坐啊!面壁九年。那麼面壁九年的時間,衪修的是什麼法呢?應該講起來就是修「幻觀法」。


      「幻觀法」是很奇特的,不過這是用幻身幻影來修行,真正能夠入了三昧的時候啊,是很奇妙的。這個方法,我自己本身也有這個體驗,啊!以前我講過的,就是說,在你的面前,一面牆的面前,你放一個很大的鏡子,那麼人就坐在這個鏡子前面,就面對等鏡子。你可以每天看著自己的瞼,百看不厭,你看著自己的臉啊!你可以很仔細的去觀察自己。怎麼觀察呢?你今天的心情怎麼樣啊?一般來講,那鏡子裡面會顯出你的影像,而且這個影像啊!很容易讓你很仔細的觀察出你今天的心情。啊!你今天是很高興嗎?這鏡子裡面顯現出來了,就是很高興的-張臉。


      你今天很憂愁嗎?這鏡子裡面啊!顯出來就是很憂愁的一張臉。我們人的情緒的變化啊!一天二十四小時之中經常是起浮不定的,那麼,這樣子長久以來啊!你可以看出你自己!會走向屬於什麼樣子的傾向。你是經常常樂的,常常非常快樂的,你就是有一張很快樂的臉在那鏡子裡面。你經常是很童真的,就是好像小孩子一樣,天真可愛的,經常有一張小孩子的臉,在那鏡子上面。你是老謀深算城府很深的、陰險的,你自己看看你自己那張臉,在鏡子裡面,你就是陰沉沉的那個樣子,啊!好像那個奸臣的樣子。「ㄍㄢㄙㄣˊ」(台語發音:奸臣之意)。(笑!)事實上啊!你是怎麼樣子,心胸很狹窄的、嫉妒的、憤怒的,都是在這個鏡子裡面,可以顯現出來的。


      長久以來,時間上的磨練跟你的心境的變化,你會變的很憂鬱的一個人;是怎樣子的呢?是每天這樣子情緒變化,所產生在你的臉上,你就是這樣子的。經常你在注意觀察你自己的臉的變化,這是一種幻觀的方法。那麼你在鏡子裡面你可以看見自己,你將來會走向屬於怎麼樣子的人呢?每天你在鏡中,你仔細的觀察自己。那這樣子觀久了,漸漸的,你就會了解你自己了。一般人來講很不了解自己,人也很難了解自己的,但是你經常看見鏡中的你,慢慢的,你就知道你自己是屬於怎麼樣子的一個人,這是一個開始。


      那在「幻觀」的修習當中啊!你知道我們每一個人啊,都是幻生。也就是說,你身體是四大假合的,你根本是虛幻的。再看看鏡中的你呢?鏡子裡面的這一個人呢?當然也是你的影子,鏡中所顯現出來的,這一個你啊!也當然是一個幻生,這已經是兩個幻了。接著呢?我以前教大家在適當的位子上啊!擺上你的本尊,那麼本尊也照到鏡子裡面。你就開始訓練,把本尊跟鏡中的你兩個要合一。在這個禪定當中,是不能想「過去」、「現在」跟「未來」的。你眼睛看著鏡子,看著你自己,然後再觀想這個本尊啊,坐在你的頂上,最後本尊下降,就在鏡外的你跟鏡中的你的中間。把自己本尊的影像啊!一直在看的當中完全的把你自己變成一個圓滿相,也就是鏡中的你啊!到最後就變成本尊,本尊的眉毛,本尊的眼購,本尊的鼻子,本尊的嘴巴,本尊的耳朵,本尊的臉,包括他全身的裝扮。不但是在鏡中看出本尊,而且你自己也變化成本尊,在入定當中啊!這樣子的觀察進入三昧之中這就產生了「定」。


      開始你會看到煙的,這個鏡子裡邊會產生煙出來,哪裡來的煙呢?鏡子裡邊還會產生霧,會有霧出來。你的兩眼看著鏡子裡面,嗨!自己本身不見了,倒是出現了本尊。那麼鏡子裡面既然有本尊,你就變成本尊,因為鏡子是反射你自己的,只要你看出鏡子裡面的你已經變成本尊了,你自己身心就已經完全都變成本尊了。這種入定的方法,就是「如幻三昧。」


      這是以前,那洛巴的「六成就法」當中的「幻觀法」,就是六大法之一的「幻觀」,這個在道家又稱為「鑄鏡法」。


      就是虛空中的本尊跟身外的你,跟鏡中的你,突然間三者混合成為一,這一種「定」的功夫叫做「如幻三昧」。你可以在打坐當中,看到鏡子裡面生出霧,產生煙,本尊在白雲上出現。那麼在鏡中你看到很多的境界,甚至於啊!你的心神飛起來,進入這個鏡子裡面,到了本尊的淨土,這個就是「如幻三昧」。叫做「出神」,在這個「如幻三昧」裡面還可以出神的,就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這樣子進去的,你這個心神啊!神識飛起來,進入鏡子裡面,居然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麼看見種種西方極樂世界的景像,面見本尊。本尊給你摸頂,給你加持,給你綬記,說你將來,你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阿彌陀佛之身,這很奇妙的哦!


      所以這達摩祖師面壁九年,他前面就是一個牆壁啊!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牆壁,什麼都沒有。你要知道這個牆壁裡面啊!會出現本尊的,黑壓壓的牆壁啊!會產生光明的,會有光出來的,那面牆壁進去啊!就是淨土;不但自己可以成佛,成就淨土,你要知道這一面牆,還可以出現經典呢!你說「我想看大涅槃經。」你就想大涅槃經,想佛陀在講大涅槃經。當你進入「如幻三昧」的時候啊!佛陀就在你面前,跟你講「大涅槃經」給你聽。啊!這個就是「如幻三昧」。


      有一種法,在淨土宗裡面啊!就是走著唸佛的。走來走去,一直唸佛,唸個不停,真正唸佛唸到完全進入三昧,這三昧就是「定」啊!不知道誰在唸佛。你唸佛嗎?我也不知道我有沒有唸佛,誰唸佛呢?是虛空中唸佛嗎?虛空中也沒有人唸佛,那麼唸到怎麼樣子呢?唸到自己看自己!我不是佛嗎?甚至於佛在面前,站在面前出來讓你看,阿彌陀佛顯身,站在你面前讓你看。這個就是三昧,三昧就是「定」,在定中啊!它會很玄妙的,會產生一種很特殊的境界出來。所以你唸佛,唸到入了「唸佛三昧」的時候啊!自然可以看見佛,佛都會顯現讓你看的,然後你自己也變成佛,這個就是「如幻三昧」。


      你們現在定啊,在做修定的功夫,有時候你自己感覺上好像空了,空了是很好,你看見天空,周圍都是亮光,自己在天空裡面,無雲晴空裡面,自己都沒有了。你再仔細看,一直繼續下去,三昧裡面會出現很玄妙的境界出來,這個就是「如幻三昧」了。那麼佛陀講「如幻三昧」,就是講如何把這個無明煩惱通通給它去除掉。如何把這個幻、這個假的、不真實的給它去除掉,這是佛陀本身講「如幻三昧」的意義。


      把不真實的,把一些幻的,把一些無明,一些煩惱都能夠在如幻三昧之中一樣一樣的把它去除。所以這個經典裡面啊!是這個意思。我再唸一次經文,大家仔細意會。


      佛陀本身所講的。『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未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這個很清楚,「如幻三昧」,也就是用「幻」來修行進入定中的方法。在我們密教裡面,六成就法當中的「幻觀法」,就是在講這個,希望大家能夠意會。

      嗡嘛呢唄咪吽!


    #圓覺經【釋經文】(四十四)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末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複遠離,離遠離幻,亦複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佛陀衪講了,這是一個重心哦!衪講了這一個重心。但是一般來講,大家讀到這個經文,頭都腫,我讀了這個頭都大,很難解釋這一段的。很難的!我為他們是怎麼註解的。它這個註解:物質的小至一塵一沙,大至重重無盡的三千大千世界;心理的從貪瞋痴慢疑乃至涅槃境界,以為都生自如來圓覺妙心。就好像空花從虛空而有,妄見空花從虛空生出來,空花雖然消失了,虛空性不毀壞,因為本來沒有空花生自虛空。同理,眾生的虛幻心,還是依賴如幻的修行而滅除,種種虛幻都滅盡了,圓覺心始終不動,因為本來沒有種種虛幻相生自如來圓覺心。不要以為種種幻化是如來圓覺心生出來的,不要以為空華是虛空生出來的,圓覺心若會生出種種幻化,已不是圓覺心;虛空若會生出空花來,已不是虛空。空花是病目的錯覺;種種幻化的宇宙人生是無明的錯覺,而實際上,病目如空花;無明也如同空花,沒有病目,沒有無明,圓滿普照的無上正等正覺始終如如不動。


      所謂如如不動,究竟有沒有一覺?依虛幻心而說圓覺,所說的圓覺也是虛幻相,如果說有圓覺才能顯現虛幻相,這一圓覺仍然是空花相,還沒有遠離虛幻境界,如果說沒有圓覺,那是一無所知的斷滅,斷滅也是一種虛幻的境界。所以,種種虛幻都滅盡了,不是斷滅沒有覺心,不是真常有一不變真心,而是本來如如不動。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於堅持要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這一遠離心就如同空花,也要遠離。


      「遠離的概念也空花相,也要遠離。」


      「離遠離也仍然是空花相,也要遠離。」


      「到了無所離的地步,就是滅除了一切虛幻。」


      啊!諸位聽懂了沒有?仍然是不懂。老實講,你看經文很難懂,看註解也一樣難懂。講了半天,他們懂,你不但,我也不懂,這裡面的東西是很深的。佛陀講這個,他講太深了,這個經文本身太深,那麼註釋呢?沒有好的註釋的話,沒有真正的能夠了解的人去註釋的話,也一樣不懂。你不舉個東西來講,是不會懂的。


      所以這一本註釋啊!我覺得看了半天,一個頭,兩個大。你不看啊!還腦筋很清楚,晚上吃飯還吃得下。你看了這個註解啊!你晚上都吃不下飯,睡覺也睡不著,麻煩哦!今天叫我怎麼講?我就跟你這樣子講就是了,你們回去,一樣不懂。今天不講,你們不懂,講了,我不知道你們懂不懂。


      前面這幾句還好談一點,我以前講過了,眾生的一切現象,物質現象包括心理現象,全部都是無明,都是幻化。但是無明跟幻化,還是這個圓覺的妙心啊!這個就表示說,虛空本來就是虛空.圓覺妙心本來就是虛空,圓覺妙心就是虛空。但是一切顯現的現象,都是幻化,好像又講到空中的花啦!空中的花本來是沒有的,但是會出現,就是因為你有病才會有的。這個花啊!雖然滅了,但是這個虛空還是一樣不壞的,不管你空中的花有還是沒有,它都是不動的,都是不壞的。這就表示說,佛性本身都是不壞的。那麼眾生的這種幻心啊,到最後還是會幻滅的;所有的,通通滅盡了,但是呢!空性還是在的,這個虛空還是在的。依照這個幻啊!依照這個幻覺來講這個覺悟的話,這個覺悟本身來講也是幻的,也就是說,你看到假的。那麼你對假的有所覺悟了以後呢?仍然是幻覺,如果說有感覺呢?當然還是幻啦!對不對?講說沒有感覺呢?沒有感覺你就沒有感覺嘛,還是幻啦,對不對?還是一樣都是幻嘛!所以講幻滅就是不動了。


      現在講『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他叫你離開那些假的,要找到真實的。那既然什麼都是幻的話,那還找什麼真實的呢?這個你必須要遠離,遠離這些幻覺,還要包括遠離你的心。


      這裡面所講的東西,都是令人很迷惑的,你的頭也都是很腫的,我的頭也是很腫。不過我告訴你,我今天舉幾個例子來跟你說,你就差不多可以清楚明白。我講差不多的意思,是說你們不知道明不明白?總之是我明白就是了。


      這世界上有很多人很奇怪的。他們覺悟的這種心啊!這個覺心啊!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有很多假像,世人是分不清的。例如講,這個修行人,修苦行,大家都拍手,「好好好!太了不起了!」其實這是虛空的空花,你看到的只是表面上的空花。我講一個例子,有一個比丘尼,她跟人家講:「我一輩子只用一個碗,一雙筷子。」大家哇!拼命鼓掌!「啊!她從出家以來,只有一個碗,一雙筷子,這是苦行啊!很苦!他從來不換筷子,也不換碗。她每天吃飯就是那筷子,那個碗,這個很清廉,很了不起!」大家拼命給她供養,「供養師父,供養法師,供養,供養。」


      我一直在想!很簡單的哦!你一個人吃飯,一個碗,一雙筷子,你就算換另外一個碗,一雙筷子,跟你的修行有什麼關係?你腦筋動一動。「腦筋急轉彎」(笑!)你就算用一百個碗,一百雙筷子,跟修行有什麼關係?我問你,「你吃飯用那個碗?你用第一個碗還是用第一○八個碗,跟你修行有什麼關係?」這個就是假像。啊!我就是跟人家講,「我只有一個碗,一雙筷子。」大家一看:「唉呀!太清廉了,太苦啦!啊!供養!供養!供養師父。」但其實你用別的碗啊來吃,不管你怎麼吃,還是一個碗嘛!一雙筷子嘛!你哪裡吃飯的時候用兩雙筷子呢?什麼時候,你用兩雙筷子?你用一○八雙筷子吃飯啊!這個碗,吃了,還是這碗飯;那個碗,還是那碗飯,跟修行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眾生就是被這個「一個碗,一雙筷子」所迷惑,虛空中本來沒有花的,是因為你生病才看出來有花。


      修行跟「一個碗,一雙筷子」有什麼關係?再說好了,我再舉第二個例子。


      有人啊!穿法衣,他就是這樣子講:「我啊!一生當中只有一件出家衣服,就只穿這一件,沒有第二件了。」好清簾哦!好苦哦!他洗澡的時候啊!他把那個衣服就脫下來,放在外面,請這個施主,幫他洗,烘乾,他在裡面洗澡,洗好出來,還是穿那一套。他那施主在窗口給他「ㄅㄥˋ」(丟東西的聲音),丟進去,他還是穿那一件。因為他衣服髒了,只有這一套,絕沒有第二套。一套衣服穿到老穿到破再補,再去剪破布給他補。「百納衣」就是這樣子嘛!就是那一套而已。很清廉,很苦,大家都說,「哇!好!供養,供養法師,供養師父。」這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你穿一件衣服,或穿多件衣服,跟修行有沒有關係?沒有關係的!一點關係都沒有。你說是不是?想一想,腦筋想一想。


      今天我穿這套法衣,明天我穿那套法衣。法衣都是一樣的,本來就一樣的東西,你為什麼要只穿一套呢?只有一套那麼辛苦嗎?要那個施主在門口等你洗澡,然後趕快給你洗,給你烘乾,然後把法衣丟進去給你。同樣那一套,為什麼要這樣子做呢?那不是剝奪了施主的時間嗎?所以這當中裡面啊有一個關鍵在裡面。


      修行的事情啊!有很多事情的表相跟修行是沒有什麼關係的。所以,你不過看了一個出家人的假相,「這個很苦,很好,很清廉,哦!很好!」所以宇宙的一切現象,很多都是假相的,你們要能夠真正得到一實相以後啊!才能夠分辨真假。


      我告訴你!我舉一個例子哦!這些佛陀講的這些啊!是真實的真理。我並沒有說佛陀講的東西不是真實的,這個是一實相應。但是因為文字太深,你們不懂,我再跟你解釋,你就會清楚。佛陀講這個,很深很深,衪本來是講空的,一切通通空幻,沒有。但是普賢菩薩問衪,「為什麼要以空來修空呢?」佛陀就講這個,那麼你看了不僅,看注解也不懂,我解釋以後,你們大概就差不多可以懂。


      這當中啊!有一個很大的尊者,是很偉大的。你知道「須菩提」嗎?衪是「解空義第一」,你們懂得「空」,非常了不起的。為什麼要「解空義第一」,因為須菩提對空義最了解,「空」假如大家很容易了解的話,那就不必要「解空義第一」啦!大家都是「解空義第一」了。今天我講「空」,大家通通都了解,那麼大家通通都是「解空義第一」。那須菩提呢?衪是真正「解空義第一」啊!


      就是因為「虛空」很難了解,我現在講清楚了。第一個,佛陀講,要遠離一切幻化虛幻的境界,叫你離開這些假的境界。第一個遠離,這當中有分成三段或者四段的說法。明明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全部都是無明跟煩惱,要叫你遠離。第一個功夫啊!第一乘的功夫,叫做「心來殺環境」「心殺境」,用心來殺境,殺環境,這是第一段的功夫。就像我講的,那個拿一個碗跟一雙筷子的,就是第一段的功夫而已。他說,「我知道,物質的世界全部都是無明煩惱虛幻的。 所以我盡少用物質的東西。我只拿一個碗、一雙筷子過一輩子。」、「我只穿一件僧衣,出家衣,過一輩子,我不穿第二件。」,這是「心殺境」的功夫,這是第一個階段。儘量省吃節用,儘量過非常節儉的生活,「心殺境」的功夫。


      我再舉一個例子,例如很多出家人,像泰國的出家人,你知道,到泰國去啊!他,出家人坐在公共汽車裡面,突然間有一個人,有一個小姐坐在他旁邊來,他就趕快站起來,他不敢跟小姐坐在一起。走路的話,兩個人相對,那個出家人馬上來一個扭扭舞,扭到旁邊去,不敢跟她碰到。碰到好像會衰的這個樣子,他是不碰的,不可以碰到的。


      所以小乘佛教,第一個先演變的就是心要殺這個環境,「心殺境」。


      我以女生來做一個比喻,就是第一個,環境裡面有女生,但是不看、不聞、不觸、什麼都沒有。就是眼睛不看、耳朵不聽、身體不碰觸、手也不碰觸,他先練這個「心殺境」。這是第一段功夫。


      那麼第二段功夫,就是把它轉變。我不是教大家「白骨觀」嗎?有沒有?「白骨觀」,你要把這個女生,看成白骨,「哦!好恐怖哦!是骷髏。」不是這皮膚很細啊!這個柳眉彎彎啊!不是這個大眼啊!這個鼻子很挺啊!這個櫻桃小嘴啊!這個反正,你看了,一看,「哎喲!一具骷髏。」這就是把它轉化。這個是心的轉變,這個是第二乘的功夫,二乘的功夫。第一個是「遠離」,第二個是「遠離這個幻」,「亦復遠離。心如幻者,亦復遠離。」要把它這個心啊!通通 轉變啊!把你這個心啊!你本來看成一個女生,現在把她看成一個骷髏,就是「遠離」,這是第二個階段。


      那麼到了第三個階段啊!就更進一步了。叫做「融入自然,離而未離」。我們只講三個階段,「融入自然,離而未離。」修行的功夫已經很夠了。你已經完全自自然然,也就是能夠跟女生相處在一起。「離而未離」,你雖然心理上已經離開了那些女生,已經變化了,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離開,這是第三個階段。


      那麼虛空也是這樣子的哦!第一個,離開所有的無明煩惱,儘量把它無明煩惱通通要離開。第二個,你要把無明煩惱看成沒有事,就是心的變化。第三個階段,就是「離而未離,融入自然」。無明煩惱仍然在,但是你不受影響,這是第三個階段。


      我講這個已經是比較清楚了,比佛陀講的已經很清楚了。這個就是禪宗裡面的。第一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個:「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到了進入第三:「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一個,你看女生是女生,看男生是男生。那麼第一個階段你是受迷惑的,你是眾生。你受男生女生所迷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個,你把它轉變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他已經不是男生了,也不是女生了,只是一個骷髏。


      第三個,你修行的定力夠了,進入最高的境界了。「山仍然是山,水仍然是水。」也就是說,你已經能夠處在那個環境裡面,「離而未離」一切你已經離開,事實上你沒有離開。這是三個境界。佛陀本身所講的,就是這個樣子。


      那麼「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我們第一個金錢的觀念,小乘佛教。眾生是這樣子的,第一乘,看錢是錢,「哇!這個錢不得了,哇!Money。」心嚮往之。


      那麼出家修行了。就跟拿著一個碗,一雙筷子的一樣,跟穿一件僧衣一樣。我「看錢不是錢,」錢已經不是錢了。因為我只是要修行,我要尋找真正真實的佛法,所以我儘量物質的享受不要。「看錢不是錢。」這個錢我不要,「看錢不是錢,」這是第二個階段。


      第三個階段,「看錢還是錢,」這個錢很好用的,拿來印經書、蓋真佛報大樓、蓋雷藏寺,都很有用啊!對不對?「看錢還是錢,」但是我本身啊!不被這個錢所迷惑,就是這個樣子。 第一個階段,就是「環境殺心」。看錢是錢的時候,第一個階段是被環境所殺。第二個階段,是用「用心來殺環境」,拒絕了錢。第三個階段,就是「離而未離」。我已經離開錢了,但是我還是在應用錢。就是「離而未離」。


      為什麼講空性啊?講佛的空性啊!講到這個呢?


      佛陀講,應該要離開所有虛妄的假相。一切的假相,無明煩惱通通要離開的,那麼你用的功夫就是「心殺境」。用你的心,來把環境的一切無明煩惱通通把它殺死,把它殺滅掉。但是結果呢?不一定能夠消滅得掉。你修出一種定力出來的話,一種「定」的功夫出來的話,無明跟煩惱仍然在的。「離而未離」,真實的佛性也在的,所有的無明煩惱,原來都是虛空中。你病的時候,你所看出來的空花。我講這樣子啊!大家有沒有比較清楚一點?大家點頭了。有幾個沒有點頭的。事實上啊!佛陀的意思是這樣子講,虛空,空性啊!是一實相應,是絕對的永遠存在。你所有的無明,所有的煩惱,一切假相,全部都是由病業所產生,並不是真實的。


      所以要真正的得到了空性,才會得到「不動」、「不壞」、「不亂」的,跟虛空一樣的。那麼你要修行,要得到「一實相應」,真正進入空性、佛性之中,你才能夠完全如如不動,才是如來。假如你執著所希望的無明煩惱,跟一切假相的話,那麼你永遠不能得証的。都是在「假」的上面做功夫,不是真實的。所以你到了第三個境界以後呢!你就可以用一○八個惋、一○八雙筷子,可以有很多的僧衣。因為你跟自然,融入自然,在應用自然。


      了解空性的人知道,所有的僧衣,也都是虛幻的;碗跟筷子,也都是虛幻的東西,你不過是在應用虛幻的東西,來修你的「行」而已。所以不為所迷惑的時候,你就可以來應用這些東西的。這裡分成好多的階段,最高的境界是「離而未離」、「空而未空」、「空而不空」、「離而未離」,就是這樣子的情形。


      「真空妙有」、「常樂我淨」、「空而不空」、「離而未離」、「無為而為」,都是佛陀講的最後的境界,最高的境界。


      真正的境界出現的時候,也有四個現象出來。「常」什麼是「常」呢?就是「不變」的,完全不變的,因為所有的虛幻都是變的,都是無常的,那麼你進入「一實相應」啊!就是「常」。第二個是「樂」,什麼是「樂」呢?隨心所欲,自在神通,就是「樂」。什麼是「我」呢?真正融入大我之中,跟宇宙意識一樣的任運。什麼是「淨」呢?沒有污染的,完全的清淨。


      所以你真正得到「一實相應」,有四得。四種得:不變的「常」、自在神通的「樂」、融入大我的「我」、不受污染的「淨」、這「常樂我淨」,這「四得」產生。


      所以真正最高的境界,並不是躲到深山裡面去,行者得到真正的境界,他任何地方都可以去。行者得到最高的境界,他做任何事,都是清淨的,不受污染的;行者得到了最高的境界,離而未離,無為而為,空而不空,任何事都可以做,任何路都可以走,但是他自在神通、遊戲、常樂我淨。


      假如要看這個註解的話,「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這一遠離心就如同空花,也要遠離。要離開空花,就是要離開無明煩惱,遠離的概念也是空花相;也要遠離就是說,連遠離的這個心也不可以要的。啊!你要遠離,但是這遠離的這個心也是一種執著啊!我說我要遠離這無明煩惱。哦,拼命要遠離,哪裡遠離得了?這個遠離也是一種執著,所以一個碗、一雙筷子,也是一個執著啊!一生穿一件衣服,過一輩子,也是一種執著啊!他根本沒有遠離嘛!他還是在穿一件衣服。他為什麼不脫光呢?脫光了那就完全遠離了嘛!脫光了也不行,對不對?那一個碗,一雙筷子為什麼他不用,他可以不用這個碗嘛!不用筷子的嘛!用手都可以啊!放就放在這裡啊!他為什麼還要執著一個碗、一雙筷子呢?還是執著嘛!對不對?


      所以連這個執著的心也不可以有。這佛陀講啦!離遠離也仍然是空花相,也要遠離。想要遠離也不行,也是假的,你想要離開這個無明煩惱,這個也是假的。為正的最高境界,佛陀講出來了,「得無所離,即除諸幻」。根本不要離開無明跟煩惱,你才能夠真正除掉那個「幻」,你就是在「幻」裡煮「飯(幻)」。(笑!)這個很簡單的道理啊!你要離開,「哇!我要離開無明跟煩惱,我要躲到深山裡面去修啊!好好的靜下來啊!」這個都是執著。拿一個碗,一雙筷子,也是執著,穿一件僧衣也是執著。連執著的心都能不要的,到時候你想要遠離的這個心產生出來,也是一種執著。


      最重要就是要修入第三,要「自然」,然後呢?「離而未離」。其實我已經遠離世俗的一切的,已經永遠清淨了,但是還是在世俗的世界,我仍然在娑婆世界,你眼中仍然有女生、有物質,但事實上跟物質已經離了,不過還是生活在一起。「離而未離」,這個才是真正的一實相應的覺悟境界。


    全文詳閱:


    圓覺經的三大意諦:https://www.lighten.org.tw/light/index.php/2012-10-08-08-11-23/2012-10-15-03-32-10/644-t190


    圓覺經【釋經文】(四十三):https://tbs-rainbow.org/%E5%9C%93%E8%A6%BA%E7%B6%93/%E3%80%90%E9%87%8B%E7%B6%93%E6%96%87%E3%80%91%EF%BC%88%E5%9B%9B%E5%8D%81%E4%B8%89%EF%BC%89


    圓覺經【釋經文】(四十四):https://tbs-rainbow.org/%E5%9C%93%E8%A6%BA%E7%B6%93/%E3%80%90%E9%87%8B%E7%B6%93%E6%96%87%E3%80%91%EF%BC%88%E5%9B%9B%E5%8D%81%E5%9B%9B%EF%BC%8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