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大正藏第14冊 No. 0459 共1卷,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上篇請點此進>>白話註釋│佛說文殊悔過經(上)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之輪無法被阻止或毀壞,以權變方便暢達地瞭解一切眾生的根本,他們講說經典,沒有人能阻止。他們能斷絕所有處所的障礙,照見眾生的需求。
「五體投地稽首諸佛,尊敬歸命,為勝、為殊、為最第一、為無等倫、無有過上、不有譬喻、無可為侶,佛之智慧如是難及、觀無二際。我如此禮乃為禮佛,無所從生、亦無所至。為忍辱禮首悔殃釁,以稽首佛悔過自歸,殃罪消索,雲除日出。」
五體投地頂禮諸佛,尊敬歸命,這是最勝、最殊、最第一、無與倫比、無可超越的,沒有任何比喻可形容,佛的智慧如此難以企及,觀無二際。我這樣頂禮佛,沒有從哪裡生起,也沒有到哪裡去。為忍辱而頂禮,懺悔過錯,以頂禮佛來懺悔罪過,自我歸命,消除災難和罪惡,如雲開日出。
二際 : 一涅槃際,二生死際,際者界之義。視生死涅槃有別際者,小乘也。大乘則生死即涅槃,本無際畔。見華嚴經一。
「假使無量十方一切所有世界滿中眾塵如此之數眾生之類,口所宣說、發心之頃,思念諸想不可計會,勸助諸佛令轉法輪。」
即使在無量十方所有的世界里,像滿天的塵埃那樣多的眾生,口裡宣說、發心之際,思念各種想法無法計量,我都勸助諸佛轉法輪。
「此諸世尊轉無上輪、至無二輪、無有形相無成就輪、不可得輪、裂壞一切魔羅網輪、久遠已來覺無從生逮致大道而起輪、開化眾生嚴淨十方諸佛土輪、於一切智多所摧伏力無能勝入此道輪、曉了於空無相願輪、無所行輪、亦無所生無有起輪、悉無所有如真諦輪、所可成就無所成輪、有可降伏無所度輪、深奧微妙解於十二緣起之輪、破壞眾魔却外敵輪,消除迷惑危害怨賊、撾不可逮無極法鼓,亦復吹於無言法䗍,則亦竪立法慧之幢。」
這些世尊轉動無上的法輪,達到無二的法輪,無形無相,無成就的法輪,無法得到的法輪,破壞一切魔羅網的法輪,從久遠以來覺悟無從生起而達到大道的法輪,開化眾生,淨化十方諸佛國土的法輪,對一切智慧多有摧伏力,無法戰勝的法輪,瞭解空無相願的法輪,無所行的法輪,無所生無所起的法輪,一切如真諦的法輪,成就無所成的法輪,有所降伏無所度的法輪,深入微妙瞭解十二緣起的法輪,破壞眾魔,退卻外敵的法輪,消除迷惑,危害怨敵的法輪,敲打無法得到的無極法鼓,也吹響無言法螺,並竪立法慧的旗幢。
「而智聖慧解脫大明,而炳然熾無極錠燎,尋則雨於無量甘露,法渧之水可悅眾生及賢聖智,無上大道以正七覺而飽滿之,滅盡一切眾生之類生、老、病、死、愁憂、啼哭、惱不可意、結網之礙、窈冥晻蔽樹之根栽,故曰然於智慧之明無極大燈,則隨眾生本所為業、罪福果報各為現說。」
智慧聖明,解脫大明,熾然光耀,無極燈火。隨後便下無量甘露,法的甘露之水,能悅人心,使眾生和賢聖智慧感到喜悅。無上大道以正七覺而飽滿,滅盡一切眾生的生、老、病、死、愁憂、啼哭、煩惱,不如意的障礙,消除昏暗蔽障的樹根,故稱智慧之光明無極大燈。因此,根據眾生的業、罪福果報,各自現前講說。
「是諸世尊在於無數不可計會十方世界而作佛事,善示法律,不斷言教,諦分別慧。亦復授於諸菩薩莂,堅住聖眾,開化眾生,求於玄妙寂然無為,啟受經典而無厭足。」
這些世尊在無數無法計算的十方世界中進行佛事,善於示現法律,不間斷地講授教法,細緻地分別智慧。他們也授予菩薩指示,堅定地住於聖眾中,開化眾生,追求玄妙寂靜無為,接受經典而無厭足。
「諸佛大聖欲滅度者,我悉勸助令不滅度,專志一心,所行安隱,順住法界而常永存。無央數姟不可稱計阿僧祇劫教化眾生,住六波羅蜜所度無餘,一人不度終不捨去,普令入於諸總持門,皆見一切諸佛三昧因行之始。」
諸佛大聖要滅度的時候,我都勸助他們不要滅度,專心一意,行事安穩,按照法界的道理長久存在。無數無法計算的阿僧祇劫中教化眾生,住於六波羅蜜所度無餘,一人未度終不捨去,普遍令其進入諸總持門,見到一切諸佛三昧因行的起點。
滅度 : 指命終證果。涅槃經二十九曰:「滅生死故,名為滅度。」
「若種正義立於大定、勸志大乘,遣至一切諸佛世界,而為顯示諸佛、世尊從無所生輒逮成道,現有所生實無所生;其無所滅亦復如是乃有所滅,自然寂靜悉無所著。是為,族姓子!菩薩大士勸助佛慧而無罪釁。」
如果種下正義的根本,住於大定中,勸導眾生志向大乘佛法,傳送到所有佛的世界,顯示諸佛、世尊從無所生的狀態到成道,雖然看似有生,其實無生;同樣的,雖然看似有滅,其實無滅,保持自然的寂靜,無所執著。因此,族姓子!菩薩大士勸助佛的智慧而無罪過。
文殊師利言:「已能如是悔所犯過,當發無上正真道意,常以慈心向於眾生,不懷怨結。已無怨望請召三界,勸助一切眾德之本。稽首諸佛歸命悔過,勸助轉法輪,示現無量所建立德,則當興發薩芸若智、諸通敏慧。」
文殊師利說:「能夠這樣悔改所犯的過錯,應該發無上正真道的心,常以慈心對待眾生,不懷怨結。既無怨望請召三界,勸助一切眾德的根本。頂禮諸佛,歸命悔過,勸助轉法輪,示現無量所建立的德,應當興發菩薩的智慧,通達敏捷的智慧。
「十方世界無所係屬琦珍異寶、花鬘、雜香、擣香、澤香、燈火、衣服、幢蓋、繒綵、伎樂不鼓自鳴、宮殿、浴池、河、海、泉原、日、月光明——無君主者、亦無敢名——吾目自見而心取此,持以貢上諸世光耀佛天中天,以此眾養奇寶異珍奉事諸佛。三界所有天上世間七寶樹木、自然瑰琦、華香、天樂、床臥,復上諸佛。
十方世界無所依附的珍奇寶物、花鬘、雜香、搗香、澤香、燈火、衣服、幢蓋、繒綵、樂器自動鳴響、宮殿、浴池、河、海、泉源、日、月光明——無君主者、也無敢稱名者——我親眼所見並心取此,持以貢獻給世間光耀佛天中天,以這些珍奇寶物奉事諸佛。三界所有天上世間的七寶樹木、自然的珍奇、花香、天樂、床臥,再奉獻給諸佛。」
「供養已訖,曉了諸佛解一同等,諸佛無二,無有形容,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現相好,善權方便示無量色。有所演說,音聲遠聞;化無數身,不可計像。於諸世界而無所處,不住法界以懷誠信,因緣解脫所可供養,奉侍之德以貢諸佛。」
「供養完畢,了解了諸佛的智慧都是平等的,諸佛沒有差別,沒有固定的形象。雖然顯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但這些都是善巧方便,展示了無量的色相。所說的法音聲遠傳,化現無數身形,無法計數。在各個世界中,沒有固定的地方,不依止法界而心懷誠信,依因緣解脫來供養,奉侍的德行用來敬奉諸佛。
「是諸世尊於諸法界而不動搖、不得諸度無極處所,入無罣礙,所至無際。察於眾生五陰之體猶如曠野,而無有主、悉無所有。不曉了此,唐為憂患。化眾生類,志薩芸若、諸通之慧,普入眾行取如來身,所入行者悉捨有、無。顯現眾生人之境界,使無憍慢。轉佛法輪無有放逸,皆棄調戲,抑制眾魔。人民志性不可限量,斷除諸根為現無量;一切眾生處諸羅網,而以道力廣示其義。平等之事無陰蓋本亦不動搖,悉皆興發宣示普門,具足逮成薩芸若慧,淨修諸佛功勳之德莊嚴其身。」
「這些世尊在諸法界中不動搖,沒有到達無極限的境界,進入無罣礙的境界,所至無邊無際。他們觀察眾生的五陰(色、受、想、行、識)之體如同荒野,無有主宰,一切都是空無。若不明白這一點,徒然增加憂患。他們化度眾生,立志修習薩芸若(即般若)、通達諸慧,普遍進入眾生的行為中,取得如來的身相,所行的都是捨離有與無。顯現眾生的境界,使其不生驕慢。轉動佛法之輪,無有懈怠,棄除戲論,抑制諸魔。人民的志向和性情無法限量,斷除諸根現示無量境界;一切眾生處在網羅之中,以道力廣示其義理。平等之事無陰蓋本,不動搖,一切興發宣示普門,具足薩芸若(即般若)的智慧,清淨修習諸佛功德,莊嚴自身。
「供養舍利,以此燈香、眾華、雜馨、諸所供具眾養之德,以貢諸佛世之光曜:『如諸菩薩過去佛時若干供養,心無所著以貢諸佛;吾亦如之建立勸助,唯諸大聖垂以大慈,見愍納受。』」
「供養舍利,用燈、香、花、各種香料和供品,以功德敬奉諸佛世尊的光輝:『像過去的菩薩在佛前供養一樣,我心無執著地敬奉諸佛;我也如此建立並勸助,願諸大聖垂憐大慈,憐憫接受。』」
文殊師利曰:「復次,族姓子!菩薩大士所住若茲,當說此言:『吾所悔過則虛不實,所可勸助亦無所生,所可請問亦無所有,計此所悔虛無實也。設我所勸無所生者、所可請問、無所有已,道亦如是,虛無所有。』
文殊師利說:「善男子!菩薩大士應該這麼說:『我的懺悔是虛無不實的,我的勸助也是沒有實體的,我的請問也是沒有實體的,這些懺悔都是虛無不實的。如果我的勸助沒有實體,請問也是沒有實體,那麼道也是虛無不實的。』
「其無所生、無所有者,等定亦如則無所生。無有度者,無著、無念,已無所著則能信脫。無著勸助,所首悔過功德之品計於道心,一切眾生於無罪福而得自在。本所勸助,皆以德本供養一切諸如來眾,稽首歸命,貢上燈香、花蓋、瓔珞、若干種物。所供養者,取此功德皆為一味清淨之行——所清淨者,本性清淨,鮮潔顯曜。等一切智以為大施無極之業,仁和無穢等行於道,所願合集當令歸趣如來之道,則用勸助無上正真為最正覺。」
這些無所生、無所有的,也等同於定亦無所生。沒有度者,無執著、無念頭,沒有執著就能夠解脫。無執著的勸助,悔過的功德之品在道心中計算,一切眾生在無罪福的情況下得到自在。原來的勸助,都以德本供養所有的如來眾,稽首歸命,獻上燈、香、花蓋、瓔珞和各種供品。所供養的功德,都是一味清淨的行為——這些清淨者,本性清淨,鮮潔明亮。等同於一切智,以此為大施無極之業,仁慈無穢等行於道,所願合集當令歸趣如來之道,則用勸助無上正真為最正覺。
「一切諸法無所勸助:假使以眼不勸助色,了色自然不以眼著,因緣報應計如其識,所從起者不出於眼、亦無有色,適起壞滅,消散盡索亦無住處;耳聲、鼻香、舌味、身更心法所勸亦然,意無有法。」
一切諸法無所勸助:假使眼不勸助色,了解色自然不會用眼執著,因緣報應計算如其識,所起的不是出自於眼,也沒有色,適時起壞滅,消散盡索也無住處;耳聲、鼻香、舌味、身觸、心法所勸助的也是這樣,意無有法。
「諸所功德亦復如是:勸助於道,道無德本,有從德本而興因緣,因其所行而起心矣,所發道心亦無所住,適起尋壞,消散滅盡。」
「所有的功德也是這樣:勸助於道,道本身無德性基礎,有德性基礎是因緣所生,因為其行為而生起心意,但所發的道心也沒有固定不變的存在,剛生起便會消失,最終消散滅盡。
「彼以其心而造德本,所可用心勸助行者,發心展轉而不相見。猶如燈火、若晝日光,無所從來、無所從去,適起生焰,因緣合成忽不知處;菩薩道心亦復如是,智慧之明興顯德本,亦無所住。其如是像以法生者,是為名曰菩薩勸助入於寂然,受決得忍,逮致聖光智慧之曜。」
「他們用心來創造德性基礎,所用心勸助的行者,彼此間的心意並不相見。就像燈火或者白晝的陽光,沒有從哪裡來,也沒有去哪裡,剛生起火焰,因緣合成卻忽然不知去向;菩薩的道心也是如此,智慧之光顯現德性基礎,但也沒有固定不變。這樣的形象是因為法而生,這就是所謂的菩薩勸助進入寂靜,接受決定並得到忍耐,達到智慧的光輝。
「假使菩薩遊於是法,心不樂行眾穢之元,諸佛、世尊以為證明,乃當勸助志於德本。猶如諸佛智度無極,善權方便,所因聖慧令眾菩薩行於正德,所說勸助吾亦如之而不動搖。精進若此,其道普至,靡所不周。」
「假使菩薩遊歷於此法,心不喜歡行於各種污穢的根源,諸佛、世尊作為證明,應當勸助立志於德性基礎。就像諸佛的智慧無窮無盡,善巧方便,以聖慧使眾菩薩行於正德,我也如是勸助而不動搖。如此精進,其道普及,無所不至。
「承志性力所入無量,亦皆棄除所應、不應眾想之念。設已得入眾性行者,思念一切如來、至真悉在目前;思惟虛空,一切所有等如虛無。已能可意,入於無量,思法界行一切具足。神通之慧昇自在堂,乃得申敘而顯其心,普悉棄捐世之垢穢、裂壞羅網,入於自誡。皆見十方佛、天中天、諸菩薩眾,無有遺脫而不覩者。念於去、來、現在諸佛悉為一等,則以德本勸助聖慧。」
承載志性之力所達無量,棄除一切應該和不應該的念頭。若已進入眾性行者,思念一切如來和至真者皆在目前;思維虛空,所有一切如同虛無。能達到這種境界,就能進入無量,思維法界行一切圓滿。智慧之光升上自在之堂,能表達並顯現其心,普遍棄除世間的污穢,摧毀羅網,進入自我戒律。能看到十方佛、天中天和諸菩薩眾,無一遺漏。思念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諸佛皆為一樣,便以德性基礎勸助聖慧。
「吾今勸助,如無二界一切普至;今此德本亦復如是,悉令周遍。於諸群生而得申敘,皆使得入一切諸乘、諸菩薩門所生之地,悉逮具足,靡不覩念。令其眼根皆見眾生,究竟備悉無量佛事。盡入耳根所可聽聞,一切天、人、蜎飛、蠕動音響、言聲、分別文字,所暢決慧處處別異,教誨具足。」
我現在勸助眾生,願所有的眾生都能普遍得到救度,就像今天所修行的善德一樣,使它遍布一切地方。我希望能將這些善德傳達給所有眾生,使他們都能進入一切佛道、菩薩行門所生的境地,悉數具足,心無掛礙。願他們的眼根能見到所有眾生,徹底了解無量的佛事,耳根能聽到一切天、人、飛行、爬行眾生的聲音和言語,能夠分別文字,智慧圓滿,並到處教導眾生。
「眾生所作諸業、罪福所歸,從其所行而見果實,觀察三世去、來、今事,曉了眾生善分別行,解知所言,而皆識練一切德本無本、無住、亦無所行,乃為具足諸度無極。普見眾生而等導御,常以依倚無我本際,一切世人悉欲樂往與共相見。在於世間無所罣礙、亦無坑塹,得第一度,思惟逮入,斷一切法皆得通入。於諸法界亦無所壞,其所遊居微妙真際。其有眾生在諸苦惱,令入佛土觀諸剎土悉是人界,逮得明眼普見十方,悉承一切諸佛聖德。」
眾生所作的業行、罪福所歸,從他們的行為中可以見到結果,觀察三世(過去、現在、未來)的事情,明了眾生的善惡行為,懂得眾生的言語,並能通曉一切善德的根本,知道它們無本無住,也無所行,從而圓滿無極的諸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普見眾生,平等引導他們,常依無我之理,一切世人都願意樂於與佛相見。在世間沒有任何障礙,也沒有陷阱,得第一度(究竟解脫),思想通達,斷除一切法的束縛,皆能通達。對於各種法界也沒有任何破壞,安住於微妙的真理之中。若有眾生在苦難中,令其進入佛國土,觀一切凈土皆是人間,得明眼能普見十方,承受一切佛的聖德。
「索察群黎心性所趣,開導制御罪蓋所為,如所教持,悉為示現成就自在。所奉道業順無從生,不乏四等、四恩、六度以濟窮厄,令至弘廣殊特之慧。眾生志性各異不同,而使具足所欲志願,令無顛倒,得可其心使懷悅豫,勢力奇特而無有侶,心已得閑逮成正覺。」
觀察眾生的心性,教導他們去除罪障,按教法行事,使他們成就自在。奉行佛道,不生怨恨,具足四等(慈、悲、喜、捨)、四恩(報父母恩、眾生恩、國王恩、三寶恩)、六度(六波羅蜜),以拯救貧困,達到廣大的智慧。眾生的志向各不相同,但使他們滿足所願,沒有顛倒,心中喜悅,力量奇特,心已得到安寧,最終成就正覺。
「目見眾生性行所趣各教化之,示現究竟,使菩薩行永存不斷。令諸眾生一切備悉六度無極,住於正道使無有餘。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世尊,皆誨眾生、與得是處。」
眼見眾生的習性行為,各別教化他們,使他們究竟成佛道,菩薩行永存不滅。令眾生全數具足六波羅蜜,安住於正道,沒有剩餘。過去、現在、未來的諸佛、世尊,都教誨眾生,使他們得到此地位。
「無上大道供養奉事,志性和雅,具足往詣,使得通入無所行法、經道之輪、一切剎土、眾生徑路。有身形者皆開化之,清徹悅豫令不墮落。目見諸佛奉養歸命,以是德本覩一切色如見佛形,而皆等觀十方剎土,則能嚴淨諸佛國土。等察一切諸天、人民、蚑行、喘息,人物之類,諛諂虛偽猶如幻化,普悉了斯,解無所有。等視三世,一發心頃靡所不入。」
無上大道的供養奉事,志性和雅,具足往返,通達一切法門、經道、剎土、眾生的道路。見到形象的眾生都加以教化,使他們清凈愉悅,不墮落。目見諸佛,奉養歸命,以此善德見到一切色相,如同見佛,普見十方剎土,能嚴凈佛國土。普察一切眾生,無論天、人、動物,都像幻化一樣,了知其無所有。觀三世,一念之間無所不入。
「一切諸法雖各別異,等無若干入於道力,令一切法至一平等,治無相好,等解善權。察眾生心,從其志性委靡而隨,應病與藥,等授無上正真道慧。超度世俗諸所為作,清淨鮮潔歸于平等,洗除眾生塵勞、結恨、穢濁志操,使徹清明。歸此平等,便得歸於一切諸佛悉一法身,逮成莊嚴,志習於此柔順之法,遵修其行,精進勢力慇懃不懈。」
一切法雖然各自不同,但在道力上等無若幹,使一切法達到平等,通達無相好,善權巧妙。察知眾生的心,隨其志向,因病與藥,授予無上正真道慧。超越世俗的一切行為,清凈無染,歸於平等,洗除眾生的塵勞、結恨、污穢,使心性清明。回歸平等,便歸於一切佛法,同一法身,得以莊嚴,志向柔順,修行精進,不懈怠。
「欲有所度,以此德本,使十方人一發意頃普達眾生,解告人民諸菩薩行,皆令合集言語辭意。以一發言出無數教,示現眾生善權方便;一心念頃各令見聞平等道門,變化感動靡不蒙濟。轉於法輪,舌能覆面上至梵天,音聞遐方。」
欲度眾生,以此善德,使十方眾生一發心便能普遍救度,教導人民菩薩行,使他們集合語言,出無數教法,示現眾生的善巧方便;一心念間,使他們見聞平等道門,變化感動,普蒙濟度。轉動法輪,舌能覆面上至梵天,聲音傳至遠方。
「如來身者,顯現道門歡悅眾生,以一普安演於無量若干光明。佛道巍巍無有斷絕,一時顯揚,口宣十方五趣之處。示佛變化悉令遊居,具足德行,為諸眾生而訓誨。現於斯德本,修於無量總持之門,入於光明巍巍之慧,令一切具靡不成就。」
如來之身,顯現道門,歡悅眾生,以一普安演無量光明。佛道崇高雄偉,沒有斷絕,一時顯揚,口宣十方五趣之處。示現佛的變化,悉數遊居,具足德行,為所有眾生教誨。修無量總持之門,進入光明崇高雄偉的智慧,使一切具足成就。
「人民所行眾德本者志性各異,使入總持光明之慧。其有諸天、一切人民愁憂苦惱,為除眾患,悉入總持光明之曜;一切諸論、文字本際,入於總持光明之曜;一切諸行、諸想所應,悉入總持光明之曜,使致普門;諸根轉輪使入總持光明之門;一切莊嚴清淨眾飾,使入總持光明之門;一切徑路眾好威神以悅眾人,悉入總持光明之門;無所罣礙,總持諸法,歸趣若干無數威曜悉使具足,皆令一切諸佛之法悉逮得入總持光明。以是德本、由此因緣,悉為諸佛所見攝護。」
人民所行的眾德,志性各異,使其入總持光明之慧。若有天人、一切人民愁憂苦惱,皆除眾患,入總持光明之曜;一切論述、文字本源,入總持光明之曜;一切行為、念想,悉入總持光明之曜,使至普門;諸根轉輪使入總持光明之門;一切莊嚴清凈眾飾,使入總持光明之門;一切道路眾好威神,使人悅服,悉入總持光明之門;無所障礙,總持諸法,歸趣無數威曜,使眾生具足,入總持光明之門,由此因緣,悉為諸佛所見攝護。
「視於諸佛如見父母,則以攝取佛之國土,修治嚴淨。為諸善友所見攝取,恭敬奉事諸佛、世尊,以若干種愛樂欣悅,心無變異而不可動。攝取眾生,成就教誨,愛護一切諸惡趣,則以聖威斷惱根。攝取諸世,顯發行執,懷善教一切典。所開化者,無導御攝取諸法,欲以執持、諷誦之故。」
視諸佛如見父母,攝取佛國土,修治嚴凈。為善友所見攝取,恭敬奉事諸佛,以多種愛樂欣悅之心,無變化、不可動搖。攝取眾生,成就教誨,愛護一切惡趣,以聖威斷除煩惱根本。攝取諸世,顯發行持,懷善教一切典籍。所教化的,皆為示現成就自在。所奉道業順無從生,不乏四等、四恩、六度以濟窮厄,令至弘廣殊特之慧。眾生志性各異不同,而使具足所欲志願,令無顛倒,得可其心使懷悅豫,勢力奇特而無有侶,心已得閑逮成正覺。
「用斯德本、因此緣報,住於一事普見眾事、住於眾事悉見一事,則以一事入一切事、以一切事入於一事,則以一義告誨開化一切諸義、以一切義興發一義,以無因緣入於諸緣、化于諸緣令入無緣。以無事法入于眾生性行各異,從其相行而教誨之——以無有想入於諸想、諸未進者悉令入道、入諸有想而誘進之使入無想。」
用這些德行和因緣果報,能夠在一件事中看到所有事物,在所有事物中看到一件事,用一件事融入所有事物,用所有事物融入一件事。用一個道理開化所有道理,用所有道理來興發一個道理。以無因緣進入各種因緣,教化這些因緣使它們進入無因緣。以無事法進入眾生不同的性行,從他們的行為進行教誨——以無有想進入各種想法,令那些還未進步的人都能入道,進入各種想法而引導他們進入無想境界。
「以是德本、因此事故、由斯瑞應,住於一人含氣之類心性之行,普見一切眾生意歸;住於一切眾生志性,則覩一人心意所趣。究竟具足,廣大其意,所誨無限,以一人心勸化宣示一切眾生意志所念、以一切心興發一心。則以諸佛威神感動教化如應,開解一切眾生之行,誘一人心勸入一切眾生意行、以一切心勸入一心。化眾生界,勸進暢示佛身光明,心存住於無人之際,於無人際則不動搖,所建立處不捨眾生,逮度無極而不懈惓。」
用這些德行和因緣事故,由這些神瑞顯現,住在一個人心性行中,普見一切眾生的意向;住在所有眾生的志向中,能看到一個人的心意所在。最終具足,廣泛發揚其意,教誨無限。用一個人的心勸化宣示所有眾生的意念,用所有心來興發一心。用諸佛的威神感化教化,如應開解一切眾生的行為,勸導一個人的心進入所有眾生的意行,用所有心勸入一心。教化眾生界,勸進顯示佛身光明,心中住在無人的境界,在無人的境界中不動搖,所建立的地方不捨眾生,努力度脫無盡而不懈怠。
「以是德本、修此事故,住一佛土普見一切諸佛國界、住一切土覩於一土,於一切土入無盡土、於無量土入於一土。無盡本際莊嚴校飾還淨國土,訓誨所入,斷婬、怒、癡,靡所不散,住於一土教化諸土、在於諸土誘進一土。一切眾生所念思想,勸至方面發起人民,令一剎土入一切土、以一國土入於一切,無量佛土等見三界。眾生所興不可動故,以無極哀開化人民,而無處所、亦無所住。若懷狐疑,悉濟猶豫,度眾生類。」
用這些德行、修此事緣,住在一個佛土普見所有佛國界,住在所有佛土中看到一個佛土,在所有佛土中進入無盡佛土,在無量佛土中進入一個佛土。以無盡的本際莊嚴清淨佛土,教誨進入斷除貪、嗔、痴,沒有不散的,住在一個佛土教化所有佛土,在諸佛土中引導一個佛土。所有眾生的念想,勸導發起人民,使一個國土進入所有國土,以一個國土進入所有國土,無量佛土等見三界。眾生所興起的不可動搖,以無極大悲教化人民,沒有固定處所,也無所住。若有疑惑,悉能救濟猶豫,度脫眾生。
「以是德本,以過去事入於過去、又以過去入於當來、又以過去入於現在,其當來事入於當來、又當來事入於過去、當來事者入於現在,又現在事入於現在、又現在事入於過去。一切過去、當來、現在入平等相,令其現在入於現在;其現在者入於過去,其去、來、今普入平等。」
用這些德行,以過去的事進入過去,又以過去進入未來,再以過去進入現在;當來的事進入當來,又當來的事進入過去,當來的事進入現在;現在的事進入現在,現在的事進入過去。所有過去、未來、現在的事進入平等相,使現在進入現在;現在的事進入過去,過去、未來、現在普入平等。
「以是德本、因緣之報,逮得諸佛現在目前三昧要慧、致成佛德聖眾如來三昧正定、逮致光明華如來所化莊嚴三昧、皆莊嚴淨所現三昧、示一切色所現身三昧、皆入諸音言辭三昧。又,首楞嚴現若干種般泥洹事,獲致不斷佛教三昧、而當成就專一嚴淨三昧、究竟善住三昧、定意金剛道場三昧、如金剛三昧、慧眼三昧。以是之比,見於一切眾生之心,所行若干志操不同,過去、當來、今現在事無所不達,乃為如來三昧道場。各各別異,令致于彼神通之慧,所願具足。」
用這些德行和因緣果報,能夠獲得諸佛現在面前的三昧要慧,成就佛德聖眾如來的三昧正定,獲得光明華如來所化莊嚴的三昧,莊嚴清淨所現的三昧,顯示一切色相的三昧,進入所有音言辭的三昧。此外,首楞嚴現各種涅槃事,獲得不斷佛教的三昧,成就專一嚴淨的三昧,究竟善住的三昧,定意金剛道場的三昧,如金剛三昧,慧眼三昧。以這些比照,看到所有眾生的心,行為各異,過去、未來、現在的事無所不知,成為如來的三昧道場。各自不同,使他們達到神通智慧,願望具足。
「以是德本,吾及眾生悉使成就進退自由,究竟清淨,被蒙開化。以是德本,一切眾生目之根原使如佛眼;一切世間眾生所在諸可聞者逮興佛耳,其聽無極;使眾生鼻得如佛鼻,通徹無際,悉無所著;令諸眾生舌根德殊,逮得世尊廣長之舌,其所教誨如佛之言;處在一切世間之法,所作身事、所可興發皆成佛身;處在一切法界之中,亦無所處化於眾生。一切所行作佛慧業,從其人民志性所願,應病與藥而開化之。一切諸香則能變為佛之德馨,熏為道事:一切諸味則能化成成習義味,一切細滑柔和,內性入人義業;一切諸法皆以訓導,使成導法開化眾生。是為一切諸所入者,吾當令成諸佛所入通達大慧;人民陰蓋、諸所情衰,吾當興法消化諸衰為作佛事,當使諸界悉為佛界、所有諸根令無有根、使乏根者為立道根。」
「以這德性基礎,我和眾生都能成就進退自由,最終達到清淨,被蒙受開化。以這德性基礎,讓所有眾生的眼根像佛眼一樣;所有世間眾生所在之處能聽到的聲音,使他們得到佛耳,聽覺無窮;使眾生的鼻子如佛鼻,通徹無際,毫無執著;令眾生的舌根具特殊德性,得到世尊廣長舌,其教誨如佛之言;在一切世間的法中,所作的身事、所興發的皆成佛身;處於一切法界之中,也無所依止而化度眾生。所有所行的佛慧業,根據人們的志願,對症下藥進行開化。所有的香氣能變為佛的德馨,熏染道事;所有的味道能轉化成適合修行的味道,所有細滑柔和,內性入人義業;一切諸法都以教導,使成為導法開化眾生。這是為了讓所有所入之者,我要使他們成就佛所入的通達大智慧;人們的陰蓋、各種情衰,我要興法消除,化解所有衰敗,使之成佛事,讓所有界成為佛界,所有根都無有根,使缺乏根的人立下道根。
「以是德本、因此緣故,得至建立無所住慧,聖道所處、所可建立,普令人民皆悉曉之,化一切色悉成佛形。由是之故,各各使人曉了其慧,變諸音響悉成佛聲,皆為人民宣布道教。」
「以這德性基礎,因這因緣,得以建立無所住的智慧,聖道所處、所可建立,普遍讓人們都了解它,將一切色相化為佛形。因此,各自使人明了其智慧,將所有音響化為佛聲,為人們宣講道教。
「如是之比,使諸眾生消除盡索塵勞欲門,乃為菩薩入諸菩薩療治其行道法之門,是為清淨一切人民志性事矣。」
「這樣,比較使眾生消除所有塵勞欲望之門,使菩薩入諸菩薩的療治行道法之門,這是清淨一切人們志性的事。
「可悅眾生智慧之宅,入無勝地勢力之土,菩薩道行下於應時而不違失,身行、口言、意所修業無所罣礙、不有危害、無所藏匿,頒宣諸佛之言教也。行不虛妄,逮得神通,所知具足。以是德本,當令我身及諸眾生悉得成就至於清淨,為人講說,是為菩薩大士所行勸助佛慧真諦無失。」
「使眾生愉悅的智慧之宅,進入無比之地的力量之土,菩薩的道行隨時應時而不違背,身行、口言、意所修業無所罣礙、無有危害、無所藏匿,宣講諸佛的教義。行事不虛妄,達到神通,所知具足。以這德性基礎,使我的身及眾生都能成就至於清淨,為人講說,這是菩薩大士所行的勸助佛慧真理無失。」
文殊師利說是五體悔過品時,五百菩薩皆悉逮得無所從生法忍,皆以除棄狐疑、猶豫、虛偽、閉結、倒見之惑。如來齊光照曜菩薩,逮得一切諸佛無所破壞三昧之定。
文殊師利說這五體悔過品時,五百菩薩皆悉得到無所從生法忍,皆去除狐疑、猶豫、虛偽、閉結、倒見之惑。如來齊光照耀菩薩,使其達到一切諸佛無所破壞的三昧之定。
於是,世尊則以道耳遙聞文殊師利之所講說,尋以讚曰:「善哉,善哉!仁快說此除諸菩薩罣礙罪蓋勸助入道。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如燈及燭入於冥室眾闇消索、猶如日出照于天下靡不蒙明、如盲得目、聾者得聽、瘂者能言、跛者能行、塞者得通。五陰自消、六衰則滅,昇於法堂、入于道室,超慧臺閣、處大聖殿。」
於是,世尊用道耳遙聽文殊師利的講說,隨即讚嘆道:「善哉,善哉!你真好地說了這除去諸菩薩罣礙罪蓋勸助入道的方法。如果有菩薩聽到這勸助教法,能奉持、誦讀、講說,不久將滅盡一切罪蓋,使之無罣礙。如燈和蠟燭進入黑暗的房間,眾闇消散,如太陽照耀天下無所不明,如盲人得目,聾者得聽,啞者能言,跛者能行,阻塞者得通。五陰自消,六衰則滅,升於法堂,進入道室,超越智慧的台閣,處於大聖殿。」
「何謂法堂?」
「什麼是法堂?」
佛言:「神通已暢,無所罣礙,逮三達智。」
佛說:「神通已經暢通,無所罣礙,達到三達智。」
「何謂道室?」
「什麼是道室?」
佛言:「得三昧定,見十方佛如人照鏡,無有遠近,周遍悉見。」
佛說:「得三昧定,見十方佛如人照鏡,無有遠近,周遍都能看到。」
「何謂慧臺?」
「什麼是慧臺?」
佛言:「智度無極,解一切空,心無所著,大慈大哀。」
佛說:「智慧沒有限度,理解一切空,心無執著,大慈大悲。」
「何謂大殿?」
「什麼是大殿?」
佛言:「善權方便,進退知時,不在有為、不處無為,與法身合,無合、無散。現形三界化為佛身,相好威容頒宣道教,或為菩薩、聲聞、緣覺、高士、大聖、凡夫愚行,因時開化,度脫十方,莫不得濟至于大道。」
佛說:「善用權宜之計,進退知時,不在有為、不處無為,與法身合一,無合、無散。現形於三界化為佛身,相好威儀宣揚道教,或者化現為菩薩、聲聞、緣覺、高士、大聖、凡夫愚行,根據時機開化,度脫十方,皆得解脫至於大道。」
佛說如是,如來齊光照曜菩薩、賢者阿難,諸天、龍、神、阿須倫、世間人民,莫不歡喜,作禮而退。
佛說完這些,如來齊光照耀菩薩、賢者阿難,諸天、龍、神、阿須倫、世間人民,無不歡喜,作禮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