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3|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找回失去的平衡~談「暈眩症」

「暈起來的時候,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著也暈,還一直噁心想吐難過極了… 是不是有長什麼不好的東西啊,怎麼會偶爾就發作,嚴重的時候要好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天才會好呢」!

因為暈眩發作而到急診室就醫的人並不少見,許多人會將「暈」的嚴重程度和疾病劃上等號,擔心腦部是不是有長「不好的東西」? 是不是有什麼嚴重的潛在疾病?

暈的原因,有非常多種,所幸大部分時候,是不致有生命危險的。


清楚描述你的「暈」,讓醫生有效鑑別診斷

首先要了解,每個人對於頭暈的感受性和描述都不相同,要讓醫生在最短時間內盡可能理解你所經歷的頭暈,最好能夠用貼近感覺的形容詞而不只是說「頭好暈,想吐」這樣簡單的陳述。

例如:天旋地轉(spinning)、房子裡的東西在動、腳步不穩、眼前發黑(blackness)、好像快昏過去(fainting)、頭重腳輕(lightheadness)……

有其他同時發生的症狀,也應該一併告知醫生,像是:耳鳴、耳朵悶悶的(耳塞感)、噁心、嘔吐、心悸、失眠、手腳會麻、視力模糊……

另外最好留意自己症狀開始和持續的時間,例如「從昨天早上開始暈,一整天都覺得暈」,或是「今天早上起床,剛要翻身下床時暈,但起來走動後就好了」

  • 盡可能描述你的症狀
  • 症狀發生的時間,持續的時間
  • 最近還有什麼其他或同時發生的症狀

做到以上三件事:就能幫助醫生初步區分你的暈可能是「眩暈(Vertigo)」,或是一般的「頭暈(dizziness)」,對後續檢查和治療的安排有很大的幫助。


暈眩常見十大原因

人體保持平衡有三大系統:視覺、本體感覺(關節和肌肉)、前庭系統

藉由眼睛、關節、肌肉將外在所處環境的訊息傳入大腦,以及內耳平衡器官(半規管、前庭)的共同運作,讓姿勢 持穩定,我們才能正常的行走。一旦這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造成暈眩的症狀。 

下列整理出造成暈眩較常見的原因,並區分為三大系統來說明:

【耳部相關】

1. 良性姿勢性眩暈(又稱耳石症)  (危險指數:1顆星)

在快速改變姿勢時發作,例如突然躺下、或從床上坐起、翻身、彎腰、抬頭等。發作時讓人感覺到天旋地轉,甚至 噁心嘔吐,但是通常時間非常短,在幾秒到1分鐘內又消失無蹤。

2. 梅尼爾氏症 (危險指數:1顆星)

主要的三個症狀:暈眩、耳鳴、耳朵悶脹感或聽力下降。有時也會合併劇烈的噁心、嘔吐。症狀可能持續20分鐘以 上至半天,有時好幾日才能完全恢復。好發於年輕至中年人,女性較男性多,過去有發作病史的可能反覆發作。目 前醫學界認為是內淋巴系統的水腫導致。

3. 前庭神經炎 (危險指數:1顆星)

前庭神經是內耳平衡器官之一,當受到病毒感染發炎時,可能造成暈眩症狀,持續好幾天而且整天都暈,多合併有 噁心、嘔吐、盜汗、失去平衡感等症狀。

4. 突發性耳聾 (危險指數:2顆星)

突然單側耳朵聽不見,合併耳鳴,暈眩,但暈的時間不長也不會反覆發生。建議盡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造成聽力永 久下降。

【腦部相關】

5. 脊椎基底動脈循環不良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危險指數:2顆星)

好發於年長者,老人家清晨起床,猛然起身轉動頭部或伸展時感到頭暈目眩。 脊椎動脈和基底動脈系統是負責將血液送往頭頸部的重要血管,當血管壁老化,血管張力變弱時,送往內耳的血液 無法順利到達,因此引發眩暈發作。此症狀可能是暫時性的、可回復的,但嚴重時也可能造成持續性腦缺血症狀。

6. 中風、腦瘤 (危險指數:3顆星)

占暈眩症極少的比例,通常還會伴隨有單側肢體無力、吞嚥困難、視力障礙、步態不穩等症狀,需要經醫師評估 進一步使用影像學檢查來確認。

  1. 姿勢性低血壓 (危險指數:1顆星) 

發生在突然起身或站立時有頭昏眼花、心悸、眼前發黑、冒冷汗等症狀,待姿勢穩定或重新回復蹲姿或坐姿會改善。 有些時候可能因此造成跌倒或頭部受傷等問題,老年人因血管彈性變差、血液循環及心臟機能退化,更容易發生, 應特別留意。

【神經內分泌相關】

8. 荷爾蒙變化 (危險指數:1顆星)

常發生在更年期女性(台灣女性約50歲前後),因為荷爾蒙的波動變化,還有生活家庭的變動等造成,除了暈眩外 也可能有燥熱、盜汗、肩膀僵硬、熱潮紅、失眠等更年期症狀。

9. 自律神經失調 (危險指數:1顆星)

通常和壓力 (工作、人際、家庭、社會)或生活型態(日夜顛倒、熬夜、飲食不正常) 有關。常在生活忙碌或疲憊時 發生,除了暈眩外還有眼前昏黑,腳底發軟,可能有耳塞、耳脹感,伴隨情緒焦躁、睡眠品質不佳、肩頸痠痛、 胸口悶呼吸不順等情形。只要透過減輕壓力和調整生活就能改善。

10. 藥物 (危險指數:1顆星)

如降血壓藥、治療攝護腺肥大的藥物、鎮靜安眠藥、抗組織胺等等都有可能會引起頭暈的副作用。此外,部份抗 生素、部份抗癌藥物有傷害前庭神經或聽神經的副作用,可能也會引起頭暈目眩。 因此在就診時務必要將目前正 在使用的藥物或保健食品告知醫師,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事實上頭暈的原因有非常多種,其他例如貧血、腦部外傷、血壓過高、糖尿病造成神經病變等也都有可能產生暈的症狀。



暈眩不再來~日常保健有三招!

大部分民眾自己並不容易區分暈眩背後的原因,發作當下的不適感和對生活造成的困擾,通常會在早期就醫尋求協助。

許多患者最關心的事不外乎「怎樣才能快點好? 以後還會再發生嗎?」

事實上,消除暈眩最好的方法就在日常生活中!


第一招 良好的飲食習慣

  • 清淡飲食:重口味的食物容易造成水分和鹽分滯留在身體,造成內淋巴水腫,可能引發梅尼爾氏症
  • 多喝開水: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身體代謝,維持適當的血液循環 (每日飲水量大約體重的30倍)
  • 避免刺激性物質:不抽菸、少喝酒,少喝咖啡、濃茶

第二招 多活動、多運動

經常地保持活動,避免久躺、久坐、久站,可以讓掌管平衡的耳石不容易移位,也可以維持肌肉關節的活動力, 改善平衡感;有運動習慣的人比較不容易得到高血壓、糖尿病,血管較不易硬化,血液循環好,自然也不需吃 太多藥,可以減少很多可能引起頭暈的危險因子。

第三招 調整日常生活

良好的睡眠品質,充分休息,適時抒發壓力,放鬆心情,經常開懷大笑,能刺激副交感神經,發揮穩定心情的功能,讓自律神經安定


暈眩,是一種惱人的症狀,也是身體在告訴你「該休息了」。

經常有暈眩或頭痛問題,其實是過度使用的大腦 在「強迫關機」。

大部分時候透過生活習慣調整和藥物輔助是有機會回復正常的,如果不確定自己屬於那種問題,或不知該如何進行改善,不妨先找你的家庭醫師聊聊。若是症狀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且持續一段時間,也可考慮到神經內科就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