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擴大成人健檢及癌症篩檢補助懶人包

2025年擴大成人健檢及癌症篩檢補助懶人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5年擴大補助成人健檢

長年以來,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都有提供「成人預防保健」的免費健康檢查,目的是為了早期發現慢性病、早期介入及治療。

健檢內容主要包含疾病史、健康行為調查、身體基本理學評估(醫師執行)、檢驗(尿蛋白、血糖、血脂、肝功能、腎指數),每案由國健署補助 $880元,另外還有終身一次的B型、C型肝炎篩檢,民眾完全免費(事實上若自費檢查價值不止於此)。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這項行之有年的健檢計畫,2025年起將健檢起始年齡下修到30歲

以我在職場做健康管理的經驗發現,台灣肥胖、三高、代謝症候群是健檢報告異常最常見的問題,並且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以往認為中年(40-50+)以後才會出現的慢性病,不少30幾歲的人健檢報告就已經滿江紅。

成人預防保健的項目主要也是針對血壓、血脂、血糖、肝腎指數等檢查,因此除了公司和雇主提供的健檢外,一般民眾可以利用這項服務更早開始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尤其是早期發現三高慢性病、代謝症候群,及早進行預防。

raw-image


-----------------------------------------------------------------------------------

2025年擴大癌症篩檢補助

過去大家所熟悉的四癌篩檢,在111年已新增了肺癌。而為了因應癌症發生年齡下降的趨勢,降低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於114年放寬癌症篩檢對象及補助。


raw-image

整體來說就是把補助年齡下修或放寬,讓更多民眾有機會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大腸癌篩檢】

由過去50-74歲,下修為45-74歲,新增40-44歲有家族史者,可2年一次進行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補助費用也從200元提高到400元。

若檢驗結果為陽性,應至胃腸科評估或安排進一步大腸鏡檢查

**家族史的定義是:一等親及二等親 (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乳癌篩檢】

由過去45-69歲,放寬為40-74歲女性。而「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女性」此項條件不變。補助費用為$1245元。

【子宮頸癌】

原本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3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下修至25歲開始,沒有年齡上限。單做抹片檢查,仍有3-4成的子宮頸病變可能無法偵測到,國家衛生研究院提出的臨床指引中,建議搭配HPV DNA(人類乳突病毒)檢測,更能有效發現篩檢子宮頸癌。受限於成本昂貴,目前僅提供35、45、65歲當年度一次的HPV病毒公費篩檢,

【口腔癌】

檳榔是國際公認的一級致癌物,統計發現8成以上口腔癌患者有嚼檳榔,9成以上的口腔癌患者有吸菸,且劑量與年數愈高,風險愈大。因此公費篩檢對象為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檢查方式為由受過相關教育訓練之醫師進行口腔黏膜視診(通常為家醫科、牙醫、耳鼻喉科相關科別)。

【肺癌】

根據最新的國人癌症發生率統計,肺癌排名第一,而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一位,也是氣管、支氣管和肺癌。

國健署自111年即開辦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檢,今年度擴大提供對象為:

  • 男性45-74歲,女性40-74歲具肺癌家族史(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罹患肺癌)。
  • 50-74歲吸菸史達20包年以上,戒於未滿15年之重度吸菸者。

**吸菸史的算法,是平均每天吸菸包數*吸菸年數=__ 包.年。例如每日一包菸吸了30年,其菸量為30包.年。

此項篩檢的輻射量低,執行時間短,但因需使用精密設備,一般診所通常無法進行,符合條件的民眾可至肺癌篩檢合約醫院進行諮詢及預約。


新的年度開始,為自己安排健康檢查,也是一份很棒的禮物喔!




avatar-img
醫療和醫療以外的事
6會員
81內容數
這裡有行醫路上的【醫療小故事】;經過整理的各類【醫學知識、衛教、筆記】;還有醫療以外的學習心得及【自我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高尿酸 (一般臨床定義為血中尿酸>7.0mg/dL)是造成痛風最主要的危險因子,與慢性腎臟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等,也有高度相關。 藥物治療的時機與對象,各國指引看法不一,有那些情況可以不吃藥?
家庭醫學科醫師的工作內容是什麼?臺灣每年新增一百多位家醫科醫師,在醫療體系中扮演什麼角色? 那些狀況可以去看家醫科?
臺灣中部醫院爆發麻疹群聚事件,引發大眾對麻疹的關注。本文讓您快速了解麻疹的傳染途徑、症狀、疫苗接種資訊,並依最近的研究報告整理出不同年齡層的接種建議,並列出常見問題。建議依自身情況,考慮是否需要接種MMR疫苗,以預防麻疹感染。
高尿酸 (一般臨床定義為血中尿酸>7.0mg/dL)是造成痛風最主要的危險因子,與慢性腎臟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等,也有高度相關。 藥物治療的時機與對象,各國指引看法不一,有那些情況可以不吃藥?
家庭醫學科醫師的工作內容是什麼?臺灣每年新增一百多位家醫科醫師,在醫療體系中扮演什麼角色? 那些狀況可以去看家醫科?
臺灣中部醫院爆發麻疹群聚事件,引發大眾對麻疹的關注。本文讓您快速了解麻疹的傳染途徑、症狀、疫苗接種資訊,並依最近的研究報告整理出不同年齡層的接種建議,並列出常見問題。建議依自身情況,考慮是否需要接種MMR疫苗,以預防麻疹感染。